公元8年左右,王莽顺利取代了刘姓的江山建立“新”朝,帝国建立后王莽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革,试图解决社会问题、阶级矛盾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王莽的改革政策许多人评价具备“前瞻性”,然而它不仅没能取到应有的积极效果,反而还加速了新朝的灭亡,这让人十分的不解是因为什么?
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看看王莽的改革具体涉及了哪些内容,又为何会加速王朝的灭亡。
一、王莽篡汉纵览我国的历史发展,王朝的更迭与转变都伴随着流血冲突,然而王莽从平民百姓到安汉公,再从宰衡到假皇帝、真皇帝一切似乎都是水到渠成,期间一共经历了8年。
1.小人物的崛起史
王莽出生在公元前45年,年少时父兄就先后去世,随着叔父生活成长。悲苦少年的人生有一缕曙光,那就是他的姑姑是当朝的孝元皇后王政君,这为王莽的发展提供了便利。
当时,王氏家族权倾一时九人封侯、五人司马,整个西汉王朝无一族能够与之媲美,族中少年人沉迷声色犬马、奢靡享受时,王莽却一如既往地保持初心,家族内、家族外都留下了好名声。
汉朝崇尚儒家学说孝悌之礼影响甚广,王莽服侍母亲、寡嫂,又毫无怨言地养育哥哥的孩子,再加上他本人博学多识、为人谦虚,成为了西汉朝的楷模,不是孝廉却胜过孝廉。
汉哀帝一朝王莽并未得到重用,直至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王莽才迎来自己发展的春天。当朝皇帝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掌握传国玉玺,王家成为了西汉最大的官宦世家,王莽趁机崛起。
2.一步步篡夺汉朝的大统
王政君掌权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从家族内部挑选人才担任要职,王太后的压迫与王莽的大势所趋,群臣不得不纷纷举荐王莽为大司马、太傅,领四辅之事权倾朝野。
王莽的野心不止于此,他利用职权的便利性不断赏赐诸侯王、功臣后裔,同时对底层的百姓施予恩惠,朝堂之上、百姓之中王莽再度获得了好感。
汉武帝之后西汉臣民之间“禅让”风气盛行,天下人认为皇帝应该由贤德之人来担任,王莽的公正廉洁与汉朝皇室的损公肥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8年前王政君亲手将侄子扶上了高位,8年后侄子影响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终于在公元8年露出了屠刀,逼迫王政君交出传国玉玺、接受孺子婴禅让称帝。
总的来说,王莽篡权并不是通过铁血战争,而是不断施予恩惠笼络人心、营造大势阳谋天下,被架空的王太后、刘氏皇族被迫接受改朝换代的结局。
二、王莽的改革每一个朝代的衰败与消亡都离不开阶级冲突、社会矛盾,王莽篡汉时各个基层的问题十分尖锐,为了改变这一个问题稳固自己的统治,王莽开始了改革,涉及到土地制度、商业政策、政治层面等。
王莽从小就开始接触儒家思想,尤其深受《周礼》的影响比较大,若是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他的改革基本都是以《周礼》为蓝图,以《周礼》的思想解决当时社会上面临的问题。
1.重新实行井田制
“周礼”崩坏后,土地私有制度在全天下开始流传开来,春秋战国时期土地更是允许自由买卖,这一种制度虽然可以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但也会造成豪强地主、官僚贵族的圈地行为。
从战国到西汉末期,土地的发展早已经问题重重,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少数的贵族手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命运十分的悲苦不堪。
新朝建立之初王莽下诏恢复井田制度,宣布全国的土地为国有,男丁八口之家可以拥有土地一井,其余部分则需要按需分配给没有土地的老百姓。
与此同时,他还批判了秦汉以来的土地兼并、贫富分化的问题,可以说王莽在土地改革上的初心、目的是好的,土地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把土地重新分给农民。
2.最早期的“工商部门”
公元10年左右,王莽对工商业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主要的政策就是“五均六筦”。五均的意思就是在长安、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等大都市设立五均官,主要负责稳定市场经济。
比如五均官制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市平),市场上的货物则在市平上下波动,很好地稳定了民间的物价。
商品货物滞销时,五均官就会按照原价收购,商品货物上涨时,五均官又会出售相应的商品平抑物价。
从某个角度来说,五均官的设定就好似现在的工商部门,打击市场垄断、倾销行为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商品供给需求来调剂物价的平衡。
司市钱府对于民生也有相应的规定,百姓可以通过向政府借款解决紧急问题,所借款项按照时间规定归还不收一份的利息。同时,百姓若是想要从事商业活动,也可以向政府有息贷款。
五均赊贷和盐、铁、酒的专卖、铸钱和税收被称之为“六筦”,这一套政策也是从百姓的角度出发的,主要就是限制商人的国度发展、便利民生。
许多人都说王莽在农业、商业上的两项改革脱离了现实情况,毕竟土地私有制是历史的大趋势,而且市场经济也是一种常见的社会现象。
可若是从实际解决问题的角度来看,王莽农业、商业上的两种政策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抓住了当时社会的主要问题,将财富重新分配、降低贫富差距,很好地稳固天下安定、民生发展。
当然,这两项制度虽然最后失败了,尤其是土地收归国有,但却不能否定王莽前瞻的思想。王莽新政之所以最后会彻底失败,与以上两种制度的失败关系不大,最大的问题就在货币制度上。
3.失败的经济政策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便统一了货币,解决了七国之间经济混乱的问题,汉武帝执政后将制币权收归国有,还铸造了统一的五铢钱,使得天下的货币政策得到进一步的稳定。
王莽执政期间对货币进行了三次改革,这三次改革皆是严重的历史倒退,是对老百姓财富的一种收割,搞得民怨沸腾、民不聊生,以至于激化了社会矛盾遭到了百姓的反抗。
六杂中有一项政策为铸钱,换句话说唯有朝廷才有铸造货币的权力,但王莽的新法却规定废除五铢钱等,把金、银、龟、贝、铜、布重新纳入货币体系之中。
也就是说老百姓手里的钱已经不具备任何价值了,新币的面额和比值严重脱离市场经济,造成了市场极其严重的混乱,龟、贝等早已被淘汰的东西重新纳入货币体系之中,更是一种可笑的行径。
从时间上来看,王莽的这种货币政策持续了十几年的时间,而这种“持续”靠的却是强权政治与严刑峻法,完全违背了经济本身的客观规律,社会矛盾的大爆发是迟早的事情。
正所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王莽的土地政策与商业政策即使再好,老百姓的经济被他用这样的政策无情收割,大量百姓失业破产、无家可归,这样的王朝自然很难立足于天下。
三、王莽的最终结局对内进行改革的同时,王莽在外交上的手段也层出不穷,他自诩为天朝上国贬低周边国家的地位,甚至还多次发兵征讨匈奴、鲜卑等,引起了少数民族、西域各国的反抗与抵制,战争的发动进一步消耗了大量财富。
王莽建国之初因德行得到了得到了一部分人的拥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在治国方面的短板、强权的政治的手段遭到了国内外人的反抗。
新朝末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与饥荒,王莽的新政耗尽了王朝的财政收入,根本就不能够及时拨款赈灾,民众生存难以为继之下盗贼起、百姓纷纷揭竿而反。
就这样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叛军攻入了长安城,王莽也在叛军的铁蹄下被杀。可笑的是,王莽最后死在一个商人的手里,遗体还被四分五裂,史书记载“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如何来评价王莽这一个人呢?他称得上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前卫的社会改革家,他制定的很多政策都比较有远见,但却脱离了现实情况。
正如开篇所言王莽深受《周礼》的影响,他的许多改革与政策都属于“理想主义”,目标是美好的、目的也是美好的,但过程却严重脱离社会,以至于注定最后会失败。
胡适认为王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社会改革家”, 黄仁宇则在他的《中国大历史》评价王莽 “他尽信中国古典,真的以为金字塔可以倒砌……”
将这两句话的意思综合到一起便是一个真正的王莽,他想要建立一个周礼中的大同社会,却丝毫不考虑实际的环境。对于王莽,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参考文献:《资治通鉴》、《汉书》、《中国大历史》、《中国史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