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女儿回忆:父亲对老上级粟裕十分尊敬,私下关系非常好

兵说深耕战争史 2024-05-03 03:43:05



作者:相忘于江湖

声明:兵说原创首发,已开通全网维权,抄袭洗稿搬运必究

战争年代,谁能指挥打胜仗,才可能在部队立有权威。

当然,因为资历、山头、风格等因素的影响,仅仅打胜仗,并不能让所有的人服服帖帖。华野猛将许世友和野司二把手粟裕之间,就因为作战方略、上下沟通、执行等方面的事,发生过一些分歧。

从资料中可以发现,在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有三次没听粟裕调度,这是怎么回事呢?

【许世友在山东】

从出身源头和山头看,许世友和粟裕差异颇大。

许世友源自黄麻起义,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因为打仗不要命、指挥风格彪悍,从一名战士成长为红4军军长、骑兵师师长,是张主席和徐总指挥非常倚重的猛将。

粟裕则源于南昌起义、湘南起义,在井冈山和江西苏区的创建过程中,从一名警卫班长成长为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的参谋长,但他在红军时期,知名度还没有许世友响亮。

从个性和指挥风格来看,许世友和粟裕也截然不同。

许世友属于“猛张飞”类型的战将,爱恨分明,敢做敢当还敢说,对认准的人誓死追随,对看不惯的人和事如同眼睛里的沙子,谁劝也不爱听,在革命生涯中留下许多轶事。

比如长征到达陕北以后,在抗大谋划“拖枪出走”,战友向组织作了汇报,许世友很长一段时间和战友“割袍断义”。抗战时期,他作为386旅副旅长又和战友大打出手。

而粟裕,则属于性格稳重、善于隐忍的“儒将”。

红军时期,粟裕在红七军团和红十军团,没有得到上级的充分信任,作为参谋长,粟裕从大局出发,处处隐忍,默默做事。抗战胜利后,粟裕又极力推荐老资格的张鼎丞主持华中军区全局,自己担任野战军司令员。

一个性烈如火,一个温文尔雅,两位风格截然不同的战将相处,难免存在分歧。

【粟裕在指挥作战】

许世友和粟裕的相逢,是历史的安排。

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都遇到了一些难题。

山东军区、山东野战军和陈毅的困难,是山东八路军部队和从华中北上山东的新四军的磨合,加之对局势的判断有误,一直受到挫折。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华中军区和粟裕华中野战军虽然有苏中七战七捷的辉煌,但他们也有难处:在敌军的四面围攻之下,华中解放区丢掉了首府两淮即淮阴和淮安。

在这样的情况下,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合二为一,势在必行。

强强联合以后,山东野战军占主导地位,陈毅成为军政一把手,华中野战军的粟裕、谭震林分别担任副司令、副政委。合并以后,由于11、12纵留在华中地区,所以华野9个纵队真正从华中野战军过来的只有陶勇4纵和王必成6纵。

其余7个纵队,都是山东野战军和山东军区部队,包括:

叶飞1纵,韦国清2纵(后南下华中组建苏北兵团),何以祥3纵,成钧7纵,王建安8纵,许世友9纵,以及宋时轮10纵,其中王建安、许世友和宋时轮都是八路军将领。

【粟裕、朱老总、陈毅】

从山头的分布来看,只有老资历的陈毅“镇”得住华野。

所以,在解放战争的前2年,粟裕和许世友、宋时轮等八路军战将,在一些战役中的磨合出现分歧很正常。

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和粟裕出现过三次重大分歧。

第一次分歧在1947年5月,孟良崮战役期间。

孟良崮战役的核心是:诱敌深入,虎口拔牙,打掉整编74师。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陈毅和粟裕不停地让几个纵队忽南忽北、忽东忽西。这一策略和主席、刘帅在长征途中四渡赤水挺相似,部队由于运动疲劳,官兵有意见是难免的。

当年林总也想不通主席的大踏步进退,发了一通牢骚。许世友作为部队将领,对粟裕频繁调动部队也想不通,这是可以理解的。许世友摔电话,埋怨“你们在地图上一卡一卡,战士们是用脚在跑”。

这个“你们”当然包括陈毅,但以许世友的资历,还不敢直接顶陈老总。

许世友和粟裕的第二次分歧,是在豫东战役期间。

这一次分歧,是许世友不同意山东兵团南下直接支援豫东战场。

1948年5月底,粟裕准备动用华野西兵团7个纵队,拿下河南首府开封。

考虑到敌军援军的情况,粟裕请示西柏坡,请求刘邓的中野予以支援。但是,由于中野不具备打大规模歼灭战的条件,而且部队亟需休整,所以拿下开封后西线无战事。

此时,兖州成为中原、华东唯一的战斗焦点,粟裕提出新的作战意见即了打击开封援军,这一次主席和西柏坡对豫东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计划给予充分肯定和支持。

对于粟裕要求山东兵团南下津浦线佯攻徐州,主席没有答应。

主席给许世友、谭震林和山东兵团的主要任务是盯住胶济线西段,夺取泰安南北,钳制济南及徐州之敌,所以同意山东兵团和华野西兵团在战略上配合,而不是战役配合。

整个豫东战役期间,山东兵团9纵先是在周村、潍县战役以后(伤亡8217人),集中休整后进入莱芜、南苗山之间孝义集一带集结,许世友不同意9纵南下。

1948年7月,在西柏坡命令下,7纵、13纵和鲁中军区部队解放兖州。

【济南战役,我军攻入内城】

许世友和粟裕的第三次分歧,是在济南战役期间。

在晚年回忆录中,许世友细数了自己一生最得意的两场战役:

一个万源保卫战。许世友时任红9军副军长兼25师师长,率部防守大面山,此役持续2个多月,红四一举歼敌6万、俘敌2万。

另外一个,是大决战三大战役的前奏济南战役。

许世友和粟裕两位名将争执的焦点,实际上是济南战役的具体战术问题。

首先是攻城为主还是打援为主?许世友希望多一个纵队攻城。

但是,粟裕的重点是打击徐州的援敌。最后官司打到主席那里,主席高屋建瓴,一方面解释和肯定了粟裕的指挥权威,一方面也把攻城决策权给了许世友。

随后,许世友和粟裕在攻城战术上又出现分歧。

由于王耀武把嫡系军放在东部,而把杂牌军吴化文部放到西部,所以粟裕把攻城兵力重点用在西线,一来可以促使吴化文起义,二来可以拿下飞机场,切断敌人空中补给线。

但许世友认为,要拿下济南“东西对进”才是上策。

这一次,主席支持许世友的部署。而许世友的老部下9纵的聂凤智一个“助攻变主攻”,客观上打乱了王耀武的防御体系,也加速了西线吴化文的起义进程。

【晚年粟裕和许世友】

许世友与粟裕的分歧,是阶段性的个别现象,他们更多的是上下同欲、互相支持、默契配合。因为两人都是传奇战将,他们之间发生的几件轶事又充满了戏剧性,故而被人们津津乐道。

许世友的女儿许华山回忆:父亲对老上级粟裕一直十分尊敬粟裕将军,两个人的私下里关系处得也非常好。

将帅之间争执、分歧和红脸,是战争的一部分。事实证明,战前有争议,战斗有配合,战后有总结,许世友和粟裕共同书写了华野许多经典战例。

参考资料:

1、《粟裕战争回忆录》,粟裕著,解放军出版社;

2、《许世友回忆录》,许世友著,解放军出版社;

3、《三野十大虎将传奇》,魏白著,黄河出版社。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

1 阅读:1518

兵说深耕战争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