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个问题:为什么不再认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了?
靠吃苦脱胎换骨为人上人,官方地说就是阶层的向上流动,用俗语说就是“鲤鱼跳龙门”,用网络语解释就是吊丝的逆袭。
1
老一辈们当初所坚持的观念,如今连他们自己都早已动摇,因为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却并没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实现美好的愿望。人们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决心迈向繁荣,真的不只是能吃苦就够了。
一个能助力梦想成真的社会,必定会给人以希望,充满活力。
“一个人一生为之奋斗的,恰恰是另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这句话中所隐含的不平等,让人感到无助。但乐观地想,这种无助中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动力,是带有希望的——哪怕自己是穷二代,也要想办法奋斗,让孩子不再做穷三代。
但当我们弯下腰干了18年才发现:“我奋斗了18年,也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那还能相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
当下,怀揣梦想、正值能干的年轻人已经在“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的困境中越陷越深。用社会学名词就是“阶层的固化”。阶层向上流动的通道越来越小、越来越难。因公平缺失导致的阶层固化,阻碍了穷人的逆袭!
2
阶层之间出现了封闭式的小循环,阶层不是上下流动,而是“代际传递”,老人们说的“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子会打洞”,将同样出自长辈们口中的“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无情碾压。
阶层的流动不再拼“勤奋”与“勇气”,而是“拼爹”,或者说通过血液、还是别的什么形式传播。
清华大学发布的一项名为《父母的政治资本如何影响大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表现?》的研究报告中说,在控制父母的其他特征(如户口、收入、教育等因素)的影响之后,父母的无形资本对薪水的影响甚至更大了。这从孩子说“以后要当银行行长”之类的现象中可见一斑。
靠吃苦变成人上人的想法之所以消失,这背后是公平体系的缺失:包括起点公平、规则公平、机会公平。这也是《让子弹飞》中那张剧照配台词如此深抵人心的原因:公平、公平、还是TM的公平!
3
起点公平中,教育公平是最重要体现。高考这场考试确实最公平,但考前的准备环节,已经否定了起点公平。有数据证明,进入北大清华名校的农村学子越来越少,知识改变命运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规则的公平,说句不当说的话,就连法律这种具有普遍适用性的规则,在某种角度上来说不过是唯稳的工具。
而机会公平呢?当下社会已从劳动致富转向财富致富,没有启动资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机会悄悄溜走。别说创造财富,单单是赖以生存的居所与衣食住行,都只能被高房价和高物价压弯腰,更不谈通过“吃得苦中苦”,蜕变为“人上人”。
那为什么在改革开放之初,人们就是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为什么当时的人们普遍充满希望?除了基础条件差、处处都是机遇,还因为每个人都能从改革与经济发展中获得利益。
而人们的希望,正好根植于百废待兴之时。因为彼时的“起点、规则、机会”相对公平,而更公平、更开放、更透明的环境,是通畅的阶层流动所必须的条件。
4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很多的宏观愿景。宏大叙事可以为解决小民疾苦提供宏观的方向和框架。如国家推动的大规模扶贫政策,就是在宏观叙事的指导下,致力于解决众多贫困人口的生活困境。
小民疾苦是宏大叙事的基础和落脚点,如果宏大叙事忽视了小民的实际需求和痛苦,就可能失去其合理性和正当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的疾苦得到关注和解决,宏大叙事所描绘的美好愿景才能真正实现。
然而,在现实中可能会出现两者之间的不平衡。比如,过度强调宏大叙事,可能导致对小民疾苦的关注度不足,政策执行不到位,资源分配不均等问题。其中的资源分配就是公平的重要体现。
现在唯有着力建设廉洁的体系、更透明的规则,才能让社会阶层重新流动起来,从而避免整个社会阶层的固化、割裂与冲突。
否则,光谈梦想是为空谈,只讲理想是为空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