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官视角的113条公考面试心经》16-17

岸话公考 2021-12-14 09:02:12

《考官视角的113条公考面试心经》 16-17

16.别举你30秒内说不清的例子。

论证观点时,不免要以例子作为支撑与落地的媒介。面试考场上,用什么例子,例子细化到什么程度是要取舍的。

考场上时间珍贵无比,但还是有考生举出将自己绕进去的例子,自己挖坑把自己埋了,主要表现在:

一是例子铺垫太长,入题太慢。举例不是讲故事,要直切要害,佐证论点。

二是临时起意。常见于结合自身,场上Freestyle了一个从来没有举过的例子,一听是实事无疑,但因为例子中部分节点涉及到个人信息,部分节点又因个人考虑不方便说,导致磕磕巴巴,说得考官云里雾里,且因内容缺失导致佐证效果比较差。因为没有提前加工信息,所以例子篇幅很长,像唠家常一样零散。

三是把自己绕进去了。一直在说例子,出现一些矛盾点,又“加戏”不停解释...整题一个例子篇幅甚至超过其他部分总和。看TA倒是也想“了结”了这个例子,但因“沉没成本”太高,迟迟不肯撒手,导致因小失大。

如果你没把握在30秒内将这个例子说清论透,建议你不要举。

场上,慎举你没举过的例子,慎举你没把握说清楚的例子。如果把自己“绕进去”了,一定要“壮士断腕”,“翻篇”跳到下一个点继续说。

17.答题片面并不影响你的成绩,别太在意。

首先明确,这里的“片面”不是指“跑题”、“立场错误”(如我曾在省考面试考场上将违纪行为视为可以理解,具体情况在《我的公考之路》中也谈到过)等,而是指说到了一部分但因时间关系等没有能够全面充分地阐述。

诚然,考官每人面前都有一张面试题《参考答案》,各位考官也会在考生入场前熟悉一下题目和答案要点。但没有考官会像申论阅卷一样,仔细对照你的作答内容是否精准地“踩”到了答案要点,量化后给你一个客观的评价。

没有在考官视角“换位思考”过的人可能无法理解,公平量化评分“一碗水端平”有多么困难,这其中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对于一般人实操根本不现实。我简单例举几个方面,带大家“管中窥豹”看一下:

一是这其中相当数量的考官是老同志,哪怕是年轻人都不一定能经受这好似“同声传译”般的脑力劳动强度。

二是过于聚焦答案文稿反而会“顾此失彼”,分散考官有限的精力和注意力,没有办法较为准确和客观地评价考生作答。

三是面试主观性比较强。相比要点,外在呈现出来的观感与整体印象更为重要。甚至部分考官在头脑困乏的中后期,会完全不计较“采分点”,仅凭直观印象和观感打分。其实,这也是比较科学的,操作性强、脑负荷轻,尤瓦尔赫拉利在《未来简史》中不也说嘛:你的感性比你想象的要理性,人的意识与大脑得出的观点与结论是集合了大量“数据”,通过一套既定算法加工得来的。

因而,场上考官从来不会因为“这个考生这道题答得有点片面”给你低分。“片面”实则面试场上的伪命题,场上没有所谓的片面,就那几分钟,谁能把一件事说得既逻辑严谨又全面细致且清晰透彻?你入场时,考官也不会期待你必然说出哪几个点,方向正确即可,绝大多数题方向都是框定死的,你想跑偏也没机会。更不要在答题时因为“感觉”自己说的有点片面而影响答题自信和外在呈现。

换个角度想,“有所侧重”才是“片面”应有之意。面试场上千篇一律的情况比较普遍,在有限的时间内,适当的“剑走偏锋”是可行且合理的,也很好地迎合了人性中的猎奇心理,听着内容不枯燥,比较“抓人”,这一点对于需要高分逆袭的考生更是如此。

如果你在场上想到的点比较多,亮的、新的、独特的、深刻的请往前放,常规的往后放,甚至考虑一嘴带过。毕竟是即兴发言,没有必要也不可能面面俱到。

(未完待续)

0 阅读:19

岸话公考

简介:原创写手,公考趣谈、笔面试经验总结,体制内见闻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