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36岁的耿彦波一上任,就斥资5000万重修了一个破院子,当地老百姓骂他是疯子,但他却说:“这个院子是一个聚宝盆。”

流行吧台长 2024-02-01 05:41:01

1993年,36岁的耿彦波一上任,就斥资5000万重修了一个破院子,当地老百姓骂他是疯子,但他却说:“这个院子是一个聚宝盆。” 1993年,岁月青涩的年轻官员耿彦波踏入仕途的坎坷之路。调任至一个贫瘠小县,他怀揣着理想和信念,却被一片破败的废墟所打动——那是一座有着300年历史的王家大院。在当地百姓眼中,这位36岁的县长疯狂地投入5000万元用于修复这个看似无望的院子,他们纷纷责备他是疯子,可耿彦波却坚定地说:“这个院子是一个聚宝盆。” 1993年,耿彦波面对的是职业生涯的一次重要考验。年轻而有志的他发现,这个小县虽然贫困,但王家大院却是一处埋藏着无尽宝藏的所在。曾经名扬天下的“三晋第一院”如今却是一片废墟,岁月和风雨摧残得毫不留情。耿彦波心怀悲痛,但更多的是对文化遗产的珍视与热爱。他坚信这座古老的院子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一个传承千年文明的宝库。毅然之下,他下定决心投入5000万元,开启了一场艰苦而艰辛的修复之旅。 面对强烈的反对声浪,耿彦波没有动摇。他坚信修复这座古院不仅能保护历史文化,还能拉动本地旅游业,为百姓谋福祉。领导下的修复工程艰苦而艰难,但耿彦波始终身先士卒,亲自督导施工。三年后,王家大院焕然一新,成功申遗为国家4A级景区,吸引了众多游客,为县里创收上千万元。古院的蝶变让百姓看到了文化保护的价值,也让耿彦波的决策不再成为质疑的对象。 耿彦波的热忱来自对中华文化的深厚热爱。他将修复工程视为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方式,不仅带领工人修复建筑,还常常与他们分享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他组织志愿者进行文物普查,挖掘县内的古迹古董,唤起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骄傲。修复后,耿彦波将王家大院打造成文化教育基地,腾出空房给民办学校使用,为孩子们提供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机会。他还组建讲解员队伍,向游客介绍大院的历史,使这座院子成为县内弘扬中华文化的新平台。 耿彦波并未止步于一个县,他将改革之手伸向了其他城市。在榆次,为美化环境,他毅然决定炸掉难看的地标建筑,并投入大量资金翻修城区道路。在大同市,他通过拆迁改造,成功将这个曾是煤城的城市变身为文化古城。尽管有人称他为“耿疯子”,但耿彦波从未畏惧,只为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他时常出现在最艰苦的施工现场,为建设美丽城市努力拼搏。在推动城市发展的同时,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决心从未动摇,找到了经济建设与文化传承的平衡点。 尽管耿彦波屡屡遭遇非议,但百姓的支持和认可是他前行的动力。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什么是仁政爱民的官员。他一生都心系百姓,将民生视为己任。他的远见卓识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让人永远敬佩。耿彦波以自己的执着和努力,诠释了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为后人留下了一座座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宝库,也让城市焕发出新的生机。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只有真正热爱自己的文化,才能让这份热爱传承下去,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0 阅读:12

流行吧台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