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中国粮食?美故技重施,想让中走上苏老路,哈里斯对华下挑战书

玉惜品诗 2024-10-22 12:18:52

文丨玉惜品诗

编辑丨椒麻鱼鱼

前言

要说起美国那点对付中国的小算盘,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无论是副总统哈里斯,还是前总统特朗普,大家的“剧本”似乎都差不多,变着花样地想在全球舞台上压制中国。

而这次,哈里斯干脆对中国下了份“挑战书”,宣称要强化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打算在21世纪的竞争中胜过中国。

美方还想故技重施,用他们对付苏联的老把戏来对付中国,甚至打起了“粮食战”的主意。

哈里斯下了个什么样的“挑战书”?“粮食战”又是怎么一个情况?美国能成功吗?

哈里斯的“挑战书”

哈里斯最近对中国下了一份“挑战书”,放出豪言壮语,说要“持续加强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还要在21世纪的竞争中胜过中国。

听起来,哈里斯这话挺有底气,仿佛美国只要出手,中国就得认输似的,但别被这大义凛然的表态给唬住了,仔细一想,这不过是旧瓶装新酒,换个说法的老套路罢了。

从特朗普时期开始,美国政客们就喜欢给中国定个“挑战”目标,什么“美国优先”、“再让美国伟大”之类的口号喊得震天响,但骨子里都是一套冷战思维,想通过施压、打压,来继续坐稳他们的全球霸主宝座。

如今哈里斯接过了这根“反华”接力棒,换汤不换药,继续用所谓的“强硬对华”来拉拢国内选民。

美国政客们似乎还沉浸在当年对付苏联的“胜利”里,幻想着用同样的套路也能收拾中国。

冷战期间,美国通过经济封锁、军备竞赛、意识形态对抗等手段,成功拖垮了苏联,最终实现了自己一家独大的全球格局。

但问题是,今天的中国早已不是当年的苏联,哈里斯和她的团队如果真打算用对付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恐怕得事先备好失望的心理准备。

美国的政客们明白,靠自己单打独斗已经无法阻挡中国前进的脚步,所以才不断通过联盟、集团来围堵中国。

但问题是,这种老式的冷战思维能否在今天复杂的国际局势下取得效果,恐怕连他们自己都心里没底。

“粮食战”的阴谋

“粮食战”这个概念听起来好像有点科幻色彩,但其实它就是冷战时期美国对付苏联的一大杀招。

上世纪50年代,苏联正处于冷战的风口浪尖,而美国早就看出了苏联的软肋——粮食问题。

当时苏联虽然军事力量强大,但农业基础却相当薄弱,粮食产量一直不太稳定,大量口粮依赖进口。

这个时候,美国抓住机会,开始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不卖粮给他们,还通过操控国际市场粮价进一步加压。

苏联不得不从其他渠道以更高的价格进口粮食,经济负担越来越重,最后被迫向美国低头,用石油换粮食。

可这还没完,美国在背地里又玩了一招更狠的,当苏联拿石油来换粮时,美国操控市场,降低石油价格,等于变相减少苏联的收入。

这一来一去,苏联的经济状况越来越糟,最终在这场“粮食战”中败下阵来,整个国家的经济崩溃也只是时间问题。

冷战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了,苏联解体,而美国在这一过程中靠着“粮食战”狠狠地赚了一把,也让自己在全球的领导地位更加稳固。

这一套操作看起来似乎是“稳准狠”,但前提是对方本身就有严重的粮食问题,美国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才敢这么下手。

时过境迁,如今冷战早已成为历史,但美国那颗霸权的心却丝毫没有消停,眼看中国崛起,经济总量直逼美国,他们又开始打起了小算盘,试图用当年对付苏联的老套路来对付中国。

这不,前不久,美国驻日本大使伊曼纽尔就公开放话,说中国的粮食问题是一个巨大的“安全隐患”,什么“农业发展空间比发达国家要糟糕得多”“中国人口太多,粮食供应存在巨大风险”等等,听他这意思,好像中国的粮仓随时可能见底,国内一片乱象即将上演。

伊曼纽尔这番言论,除了暴露他对中国农业的不了解之外,也只能证明他对中国的成见有多深。

美国这些年在国际上玩惯了“舆论战”“心理战”,这回又想用这种“预言式”的恐吓手段打击中国的信心。

但问题是,这种恐吓管用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国的粮食安全

说到粮食安全,先得谈谈中国这个庞大的人口基数,14亿人口,说起来容易,但这14亿张嘴可都是每天要吃饭的。

一个国家要养活这么多人口,而且不能光吃饱,还得吃好,这背后的挑战不小。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和消费国,换句话说,咱们的饭碗得自己牢牢端在手里,不能指望别人施舍,更不能被人卡脖子。

中国政府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粮食安全一直是国家战略的重中之重,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都始终把保障粮食供应作为头等大事。

不仅是为了应对可能的突发事件,也是为了确保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毕竟饭吃不饱,心就稳不下来,经济再发展得好也没用。

咱们中国的土地资源其实并不富裕,人口密度高,耕地面积相对有限,但这并没有阻碍我们成为全球最大的粮食生产国。

中国每年生产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几乎可以供全球一半的人吃个够,尤其是水稻和小麦,这两大主粮的产量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

那怎么做到的呢?一方面是科技进步,另一方面是农业改革。

别小看那些看似平常的稻田和麦地,背后可有着一整套先进的技术支撑,比如高产杂交水稻技术,袁隆平团队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里钻研,硬是把水稻产量给提升了好几倍。

再比如精准施肥、滴灌技术、机械化耕作,这些现代化的农业技术早就普及到全国的田间地头了。

不仅如此,中国还通过土地流转、农业合作社等方式,把小农经济逐步整合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生产模式。

农民不再单打独斗,而是抱团种地,大家一起增产增收。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和政策倾斜,粮食产量年年攀升,粮仓越装越满。

光有生产还不够,储备同样重要,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

为了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国早早就建立起了庞大的粮食储备体系,这套体系既包括中央储备粮,也包括地方储备粮,还有企业和社会库存,层层把关,确保任何情况下都有足够的粮食应急。

比如在国际市场波动、粮价上涨的时候,中国可以从储备库里调出粮食,投放市场,稳定价格。

这一招在过去几年全球供应链动荡的时候就显得尤为重要,面对疫情、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别的国家可能会闹粮荒,但中国的市场基本保持了稳定,老百姓的米袋子没有出问题。

中国的粮食自给率高达95%以上,意味着我们大部分的粮食都是自己生产的,只有少部分依赖进口,这种高自给率让中国在面对国际市场波动时有了更大的主动权。

与当年的苏联不同,中国的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农业科技水平更高,粮食供应链更加健全,即使某个进口渠道出现问题,中国也能通过其他途径补上,国内市场不会受到太大冲击。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如果想通过“粮食战”来打压中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美国曾经在冷战时期对苏联实行过粮食禁运,的确起到了一些作用,但中国的农业体系和国际供应链比苏联那时候复杂多了,根本不会被这种小伎俩打倒。

而且中国早就加强了与其他粮食大国的合作,比如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进口渠道多元化。

再加上“一带一路”倡议,扩大了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合作,拓展了粮食来源,即使美国耍手段,想“卡”住中国,也没那么容易。

结语

哈里斯对中国下“挑战书”,想用“粮食战”的老把戏对付中国,这种冷战思维注定走不通。

中国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经济基础牢固、科技创新活跃、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美国若以对付苏联的方式来对付中国,无疑是在玩火自焚。

对于美国来说,真正需要反思的是如何与中国在平等和互信的基础上开展合作,而不是继续延续那套过时的冷战逻辑。

全球化时代,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美国若执意与中国为敌,最终只会损害全球利益,甚至拖累自己。

0 阅读: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