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将军是一位性格谦虚低调的将领,他一生都秉持着不争功夺利的原则。在晚年时,他曾坦诚地表示:“淮海战役是由我指挥的。”这种表态无疑是对那段历史的真实回顾和反思。
淮海战役的胜利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伟大领袖对这场胜利非常满意,他特别推崇粟裕在这场战役中的卓越表现,将淮海战役的成功首功归功于这位杰出的将领。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对于三大战役的宣传工作一直比较重视,很多相关从业者也把这些战役用文艺开始创作。在我国的大力支持下,相关部门也积极展开电影拍摄,通过影像艺术展现这一段中国军事史上的光辉篇章,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和铭记这段历史。
1978年,南京电影制片厂的影视编导石征先就想对淮海战役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于是前往拜会粟裕。当时,粟裕的健康状况并不乐观,医生多次叮嘱他需多加休息,避免长时间交谈。因此,工作人员为他设定了仅20分钟的采访时间。
然而,粟裕对时间的限制似乎并不以为意。他望着石征先,微笑道:“原定的时间不必拘泥,我给你4个小时,中午饭也在我这里用。”这种超然豁达的态度,令石征先深感意外。
粟裕毫无保留地敞开心扉,直言不讳:“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此言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粟裕的秘书急忙想要劝解,但粟裕却不为所动,坚持继续深入讲述淮海战役的种种细节。
石征先后来回忆道:“这句话让我震惊不已,当时便立刻记录了下来。”因为这句话与邓公曾经的表述“淮海战役是我指挥的”形成了鲜明的呼应。事实上,在淮海战役期间,成立的淮海战役总前委由邓公、刘伯承、陈毅、粟裕和谭震林五位领导共同组成,而邓公的职位可以看出,他是实际上的最高长官。
可为什么粟裕也说了邓公一样的话呢?
首先,淮海战役的战略构想,实则是粟裕深思熟虑、精心策划的成果。早在战役爆发前,他便提出了从“小淮海”到“大淮海”的战略计划,这一前瞻性的构想不仅得到了我军的高度认可,更为整个战役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在淮海战役的烽火硝烟中,粟裕的贡献可谓举足轻重。他的提案和领导作用,使得华东野战军成为此次战役中的主力部队,出动了强大的兵力,并在关键时刻展示了卓越的指挥才能。粟裕在战役中的实际指挥功绩,无疑是不可忽视的,他的决策和行动深刻地影响了战局的发展,为最终的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所以,粟裕的此番话并不是想把功劳据为己有,而是表达了自己在这场重大战役中他的谋虑和指挥的实际陈述。他以豁达的心态和真实的笔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使得淮海战役的英勇传奇得以更加完整地呈现于世。
在淮海战役的壮阔画卷中,华野以其雄厚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装备,无疑占据了显要位置。然而,中野所展现出的指挥才华与战术智慧亦同样令人瞩目。尽管在兵力和装备上处于劣势,但中野凭借灵活机动的战略部署和精妙绝伦的战术运用,仍取得了出人意料的辉煌战绩。
华野以16个纵队和4个旅的庞大阵容,总计超过40万人的兵力,遥遥领先于中野的20万人。在武器装备方面,华野超越中野太多,炮弹数量就要和中野全军一样,这还仅仅只是一个炮兵团的炮弹。这种巨大的数量与优势,使得华野在淮海战役中成为了攻坚克难的中坚力量。
淮海战役的实际战果也充分印证了华野在战局中的主导地位。他们共歼敌44万人,一举消灭了老蒋的4个兵团,包括黄百韬兵团、邱清泉兵团、李弥兵团和孙元良兵团。相比之下,中野虽然仅消灭了黄维兵团这1个兵团,但这也是在华野的有力配合下取得的。而消灭敌军的战绩方便,华野也是更加明显,足足有中野的四倍。
粟裕是华野的重要指挥将领,在淮海战役中的贡献尤为突出。
伟大领袖对粟裕的杰出表现多次给予高度评价,特别是在淮海战役中,更是说粟裕在这场战役中,头功一件。这也是对他的贡献的一种肯定。然而,我们必须铭记,淮海战役的辉煌胜利并非个别将领的功绩,而是在伟大领袖的英明领导下,两大野战军团结一心、英勇奋斗所取得的共同荣耀。
大将军百战不殆
粟裕战神,历史是最好评价[点赞][点赞][点赞]
二三野联合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