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节气中是第十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于每年公历的6月21日或22日交节。今年夏至的交节时间是公历的6月21日,农历的五月初四。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今年可以说是夏至端午两节相连。老话说“夏至端午连,旱路能划船”这是什么意思?今年夏天雨水很大吗?有没有道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
夏至这天是阴阳平衡的一天,夏至一过阴气上升,阳气逐渐衰退。在天象上,白昼逐渐缩短,黑夜逐渐延长。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夏至之后,天气进入最炎热的季节,古人称之为“伏日”,现在称之为“三伏天”。古人对“伏”的界定是:以“夏至”为起点,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进入初伏,每伏十天,初、中、下谓之三伏。
当然,温度持续升高,降雨量和降雨概率也会增大,常言道“三伏天,洼不干”充分说明了夏至后,三伏天里的降水情况,这也是气候的一个转折点,而且直接关系着农业生产。老人们认为,夏至处于夏天的中间,在夏季起着主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于夏至节气看得是相当的重要的。
虽然夏至节气在公历上是固定的,但在农历上却不固定,这是阴阳历的计算方法不一致所导致的。也就是说端午节是阴历的节日,由于阴历和阳历之间是有时间差的,阳历的平年为365天,而阴历的平年只有354天,比阳历少了11天,为了与阳历同步,阴历就用闰月的方法来补平这种时间差,而端午节却是每年固定的节日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这就导致了夏至节气离端午节有近也有远的情况。
有时候端午节会在夏至之前,有时候会在夏至之后,当然也有可能是同一天。如果夏至在端午节之前,那就说明所有的节气相对应阴历来说都提前了,同样也意味着阴历的节日退后了,当然也是相对应阳历来说的。
古人认为,如果夏至节气和端午节紧紧相连接,将预示着会有很大的降水,旱路的积水几乎达到可以能驶船了。当然,这也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立夏节气如果遇到和端午节相连的年份,可能是个降水大的年份,要防患于未然,充分做好防涝的工作,以免受到经济损失。
纵观过去的一些年份,在降水上看来,的确夏至端午相连的年份很少出现干旱的现象,比如、2004年和2018年的夏至日都和端午节相连,这两年份的降雨量相比往年降水是多了一些,但也是局部有暴雨,并非全范围如此。
“夏至端午连,旱路能划船”这句俗语虽然是先人通过多年的总结,但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见得完全准确。处于当时落后的年代,先人们在没有先进的技术预测天气的情况下也只能够这样去总结。虽然在今天看来,并不具备太多的科学性,但从某种意义上来,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它里面包含着先人们的经验和智慧。不知大家认为这句老话可信还是不可信?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