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时候,如果脉与症不相应,如何判断病情呢?

言身的记事本 2024-10-11 16:29:22

“谢老师,脉症顺逆到底该如何判断呢?”小王终于忍不住开口问道。

脉症顺逆,是指脉象与症状是否相符合来判断病情的进退。一般来说,脉象与症状相一致者为顺,脉症不一致者为逆

谢老师微微点头,似乎早已料到这个问题。他轻轻拨开桌上的一叠病案记录,神情专注地开始讲解:“脉症顺逆,是指脉象与症状是否相符合来判断病情的进退。一般来说,脉象与症状相一致者为顺,脉症不一致者为逆。但实际操作中,这并不是简单的对号入座。”

他顿了顿,见小王认真记录着,接着说:“例如,暴病初起,脉象来得浮、洪、数、实,这是顺的表现,说明正气充盛,正在抗邪。如果是久病,脉象沉、微、细、弱,虽然正气虚衰,但邪气也不盛,这也是顺的表现。”

小王放下笔,抬头问道:“那如果新病脉反见沉、细、微、弱,或久病反见浮、洪、数、实呢?这是逆吗?”

谢老师微微一笑,点头示意他继续记笔记,然后回答:“是的,这是逆。新病正气本该强盛,脉象却显得虚弱,这说明正气已经衰退;而久病之人本应气弱脉虚,反见洪数脉象,反而说明正气已衰,邪气未退。这种时候,必须结合四诊合参,不能单看脉象或症状来下结论。”

小王快速记下:“四诊合参,辨证综合。”

脉与症并非永远相符,有时症状是真实的,脉象却是假象;有时脉象是真,症状是假

谢老师的目光稍显柔和,接着说道:“脉与症并非永远相符,有时症状是真实的,脉象却是假象;有时脉象是真,症状是假。这里就是我们要讨论的‘舍脉从症’与‘舍症从脉’。”

他站起身来,走到窗前,轻轻推开一点窗户,让外面的凉风吹进来。顿了顿,他继续说道:“《景岳全书·脉神章》里有句话说得好,‘治病之法,有当舍症从脉者,有当舍脉从症者。’这句话的意思是,当脉症不符时,要仔细辨别其中的真假。你知道什么时候舍脉从症,什么时候舍症从脉吗?”

小王皱了皱眉,思索片刻,迟疑地回答:“是根据病情的本质来判断吧?”

谢老师点点头,示意他继续。

舍脉从症

小王补充道:“比如,如果一个病人腹部胀满、疼痛难忍,大便燥结,舌红苔黄,按理说这是热症,但脉象却迟细。这时候,脉象似乎反映出寒症,但我们应该根据症状,认为这是燥热内结的表现,所以舍弃脉象,舍脉从症。”

谢老师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容:“很好!这正是‘舍脉从症’的道理。脉象虽然虚弱,但它只是因为热结于里,阻滞了血脉的运行。这种情况下,症状是真,脉象是假。”

小王呼了一口气,露出了些许的轻松,但还未完全放松下来。他知道,问题不会就此结束。

舍症从脉

果然,谢老师接着问道:“那么,何时舍症从脉呢?”

小王重新握紧了笔,快速思索着:“应该是在症状表现与脉象不符,而脉象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时,例如,患者四肢厥冷,似乎是寒症,但脉象却滑数,这是里热闭住了邪气。虽然症状是假寒,但脉象反映了里热的本质,应该舍弃表面症状,从脉象诊断。”

谢老师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欣慰:“没错。这种情况下,脉象滑数说明有里热存在,而四肢厥冷只是外邪引起的假象。因此要舍弃症状,按照脉象来处理。”

小王继续认真地记录着,心中对这门学问的敬畏之情又深了一层。中医的奥妙不在于单一的症状或脉象,而在于综合的观察和分析,这需要医生的深厚积累和敏锐的判断力。

两人陷入了短暂的沉默,诊所里只有窗外的风声轻轻拂过。谢老师端起桌上的茶杯,轻轻啜了一口,接着补充道:“要做到这些,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还需要在实践中反复验证。你以后遇到脉症不符的病情,一定要慎重,结合望、闻、问、切四诊去分析,不能偏信脉象或症状。”

小王郑重地点了点头,内心默默发誓一定要把今天的知识铭记于心。他感受到谢老师不仅是在传授医理,更是在传承一种思维方式。

谢老师看着小王认真记录的神情,眼中浮现出一丝暖意:“记住,做一名好医生,心中要有患者,要有敬畏。每一例病案都是对你的考验,不要急于下结论,要细心观察,耐心求证。”

小王抬头,眼中闪着坚定的光芒:“我明白了,老师,我会记住的。”

1 阅读:55

言身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