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证狂飙3万亿!

翠供应 2024-07-26 04:42:39

近日,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中国贸易金融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 202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国际结算规模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1.57万亿美元。

就具体业务变化,《报告》指出,2023年国内信用证结算总量较上一年有明显提升,规模超3万亿元人民币,增幅达24.9%;国内贸易融资业务总量与上一年基本持平;国内保理和国际保理业务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幅分别为34.7%和16.7%,国内保理业务依旧为主要增长点,占比达94%。

据票风统计,截至2023年末60家主要银行信用证余额4.09万亿元,同比增长13.5%。

目前,商业银行“票转证”的趋势在快速演进,部分原因原因如下:

一是,在使用场景上,信用证更具灵活性。2022发布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现管理办法》将商业汇票的最长期限缩短为6个月,相比之下信用证的最长期限可以是1年。同样,在保证金收取余额、承兑余额及追索特性等方面,相对而言,信用证也具有一定优势。

二是,在资本占用上,信用证更具优势。此前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关于实施《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相关事项的通知(金规〔2023〕9号),该通知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通知规定:与贸易直接相关的短期或有项目,信用转换系数为20%,其中基于服务贸易的国内信用证的信用转换系数为50%。在资本占用上,相对而言,信用证相比票据也更具优势。

三是,在基础设施上,信用证基础设施逐步完善。2019年12月9日,人民银行清算中心上线了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简称“电证系统”)。2021年3月29日,在电证系统基础上,人民银行清算中心又建设并上线了福费廷信息交换子系统(简称“福费廷子系统”)。随着人民银行正对于信用证电子化和交易规范化的推动,信用证一级及二级交易基础设施将逐步完善,为信用证的推广奠定良好基础。

结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最新精神,在信用证业务快速发展的情况下,随着信用证数字化、电子化的推广,我们认为货物贸易领域信用证业务将实现快速发展。在此背景下,中信银行信用证业务可通过不断优化完善产品体系和服务体系、强化产品推广等方面。

一是,数字化连接。在电子信用证信息交换系统(ELCS)的基础上,强化行内电子信用证系统与客户结算场景的连接,通过数字化方式,实现信用证的“无感化”结算应用,广泛与终端结算客户的司库体系、电子商务平台、供应链平台等场景实现直连互通。

二是,场景化风控。基于系统直连获取货物贸易过程中的一手交易数据,实现对基础贸易背景“四流”的还原,建立贸易背景的场景化风控体系,避免国内信用证被用于“融资贸易”、“无风险套利”、“资金空转”等不合规场景,提升业务风控效能。

三是,差异化定价。国内信用证与承兑汇票各具优势且有互补效应,从节约资本的利益需求出发,应提前做好业务战略调整准备,加大对国内信用证与福费廷融资的市场推广力度,从资本耗用维度对开证费率、融资利率进行定价,激发银行发展国内信用证与福费廷融资的内生动力,进而更好地让国内信用证与福费廷融资服务实体经济。

四是,生态化合作。银行在国内信用证项下办理福费廷融资或采用代理方式,可以在同业福费廷二级市场进行转让,既可获得一定的转让价差收入,又可按需适时调节各个时间节点资产规模。这一符合国际惯例的同业福费廷二级市场,是目前仅存为数不多的同业市场业务,银行应合理利用好,理顺银行内部国内信用证部门与金融同业部门的关系,充分发挥同业福费廷二级市场功能作用,助力银行发展好国内信用证业务。

0 阅读:7

翠供应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