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与南川区紧邻的花桥场,镇级单位撤销后变得冷清了

巧云聊旅游 2024-08-15 17:04:48

撤乡并镇高峰期出现在上世纪的90年代初期,进入本世纪初也有少数乡镇撤销并入大镇,好比如本人所写的花桥场。花桥场,原花石镇的场镇驻地,2001年撤销并入石龙镇,花石镇撤销后成为石龙镇管辖的社区。说是社区,其实也就是村民比较集中的生活区,拥有完整的街道、菜市场、车站,但人口稀少都不知道还有没有赶场,本文就简单的书写一下花桥场。

花桥场位于巴南区东北部,东与南川区大观镇接壤,距离巴南城区56公里,是巴南区相对较远的场镇之一。花桥场形成于清朝同治年间,民国时期设花桥乡,民国18年(1929)改为花桥里,民国24年(1935)花桥里改为花桥联保,民国29年花桥联保与石滩联保合并设花石联保,民国30年(1941)花石联保拆分为石滩、花桥两个乡。

解放后保留乡级建制,1958年花桥乡改为花桥公社,次年花桥公社改为花桥管理区。花桥管理区与当时的接龙区不同,接龙区是县管大区,花桥管理区则是巴县接龙区的下属单位。1960年花桥管理区复名花桥公社,1984年花桥公社改为花桥乡,1986年花桥乡更名为花石乡,1993年花石乡升格为镇。2001年盐井、天台两村划归石滩镇,其余的并入石龙镇,2002年后沟村划归石滩镇,花石镇的场镇驻地花桥场则改为花石社区。

花桥得名的原因则是上图的这座桥,只是不知道这座桥为何叫做花桥。不过从老人的话中得知花桥的来历,相传古时有迎亲队伍路过此地,需要横跨这条小溪,人可以走过去,但花轿却抬不过去。为了花轿能够尽快回到新郎官家,新郎官吩咐众人就地砍伐树木搭建临时桥通行,村民亦戏称此桥为花桥。婚礼举行完毕后新郎官出资修建石拱桥,花桥亦称为此桥的叫名。

花桥为何更名花石有众多说法,有的说花桥位于石滩与石龙的中间,因此更名为花石,这个说法明显是站不住脚。据度娘上解释,花桥场附近有一块长得像花的石头,因而其名为花石,按这么说又为何老地名叫花桥。花桥更名的原因可能是为避开地方重名,80年代的重庆有好几个花桥镇,比如永川的花桥镇。再者明国时期花桥曾跟石滩合并设花石联保,花桥乡改为花石乡,想来亦是起用老地名而并非新改名字。

花石镇撤销后职能部门搬迁至石龙镇,起初的花桥场并没感觉到有任何变化,赶场依旧热闹非凡,更是地处于南川与巴县的交界处,巴县意外的村民来花桥场赶场的亦是非常的多。或许,花石镇撤销后的热闹也只是过渡期,进入2010年后花桥场开始走向冷清。加上当地的就业环境恶劣,青年人为更好的生活不得不远走他乡寻找新的挣钱门道。随着人口不断外迁,花桥场的门面出现十有九闭,赶场的人更是少得可怜,放置现在恐怕连赶场都没有了。

远走他乡的年轻人在外安家后带走家属,使得花桥场的人口更加的稀少。花石镇撤销时有1.1万的户籍人口,要是放到现在花石镇不撤销,想来1.1万的户籍人口中常住人口可能都没有一半。常住人口不断减少,影响的不仅是赶场的人数,连学校都受到影响。以前花桥还有中学,现在中学已经停办,小学还能勉强办学,以目前的情况来看可能不久的将来连小学都给停了。

巴县花石茶厂,尽管不是响当当的国企,但在当地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地方国企,或许地方国企算不上,有可能就是地方集体企业。巴县花石茶厂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只要不倒闭想来花桥应该还保留有几分繁荣,无奈茶厂最终还是倒闭了。茶厂看起来最值钱的不是这栋办公楼,而是“巴县”这两个字,因为“巴县”这两个字只能在书本上看到,花桥场还能看到“巴县”这两个字,岂不是很有价值。“巴县”这两个字没有实物价值,最起码有历史价值和记忆价值。

看到粮仓就不得不想起交公粮的场景,一台人力车拉着一大车的谷物在门口等,交完公粮叫购粮。公粮是义务,购粮可以换点小钱,用现在来说可能是小钱,但在那个年代绝对是大钱。当时最大面额是50元,要是交购粮能换回一张面额50元的绝对是大户人家,没准还是个万元户。老汉交完购粮后手里拿着一沓10元面额包在外面的人民币到饭馆美美的吃一顿才回家,尽管吃的是最便宜的菜,自己吃的是一万素面,但感觉当时能吃面非常的幸福。交公粮制度取消后感觉粮食非常的便宜,但我们都在为粮食而忙碌奔波。

花桥场的汽车站仍然保留住,以前是客运车,现在改为公交车。四公里和龙洲湾都有公交车直达花桥场,不过花桥场的客运站叫花石客运站。石龙和石滩都有公交车交错经过花桥场,对于当地村民的出行非常的方便,当然,当地人和外地人来花桥场也非常大额方便。喜欢参观即将消失的花桥场的朋友有空合不来走走,预祝大家旅途愉快。

原创文章,抄袭必究。

0 阅读:203

巧云聊旅游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