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邓小平和朋友一起打桥牌时留下的照片,桥牌是一项高级扑克游戏,备受邓小平喜爱。不得不说,邓小平不愧是真正的高手,他即便是抓到了一手不算好的牌,却也能打得无比精彩。
喜欢打桥牌的邓小平
啥牌都得认真打王大明还记得自己曾经和邓小平一起打桥牌,那是1977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王汉斌与王大明一起商量后,觉得应该去看望看望邓小平。询问了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确定邓小平有空后,王大明和王汉斌结伴到邓小平家。
邓小平见到两人很高兴,没说几句话就开始打牌,由于三人的牌风都很好,邓小平很喜欢和两人打桥牌,于是之后的每个星期都会约在一块儿打牌。
邓小平与牌友打牌
在王大明的记忆中,那时候邓小平虽然已经上了岁数,但头脑还很清醒,打牌很厉害。不过邓小平的耳朵不太好,每次打牌时邓楠或者邓朴方都会坐在一旁,在邓小平耳边喊一喊,让邓小平知道大家都在说些什么。
起初大家就是在邓小平家里打打牌,到1984年以后,中国桥牌协会特地为邓小平设立了一个老同志桥牌赛,名字就叫“健康与运筹杯”。
邓小平很喜欢打桥牌
邓小平时常参加这个比赛,在整整十届比赛中,邓小平小队拿了9次冠军,唯一的一次失败,邓小平咋像个小孩子一样,表现得很不服气,特别有意思。
据王大明说,和邓小平最后一次打牌是1994年的国庆节。这时候邓小平已经年纪很大了,手有点儿抖,出牌也慢。但是他的头脑还是相当清楚,打牌打得很好。不管拿到的牌面好还是坏,邓小平都打得十分认真:
“……打什么牌主要还是他做主,他说一声叫一个草花,要好了邓楠就给他重复一声。他对每副牌打得还是很认真、很有兴趣的样子。”
女儿邓楠陪着父亲打桥牌
打好不算好的牌实际上邓小平在人生中拿到的牌,也算不得好。抗日战争爆发后,邓小平曾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但到1938年初时,邓小平就被调任八路军129师政委,这无异于从政治中心直接调到了“地方”。
但对于这样的调动,邓小平什么都没说,踏踏实实和刘伯承配合作战,在华北敌后创建了太行、太岳根据地,后来到解放战争时期,他又与刘伯承一起领导军队完成“千里跃进大别山”,麾下部队更是被大家称为“刘邓大军”。
刘伯承与邓小平
所有人都在称赞邓小平和刘伯承接连胜仗、战功赫赫,可邓小平却很淡然,他认为自己只是完成了分内之事。对自己战争时期的表现,邓小平也认为只是“合格”了而已。
这份淡然、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在工作上的踏实负责,让邓小平重新回到政治权力中心。可进入特殊时期后,邓小平又被下放到江西地区,这对于邓小平来说未尝不是一个打击,可邓小平并未因此而气馁或者自暴自弃。
邓小平年轻时
1973年3月,中央决定恢复邓小平国务院副总理的职务,当见到毛主席后,对于毛主席询问自己在江西的多年都在干什么时,邓小平很平静,他回答“等待”。
虽说是“等待”,但邓小平也没有干等着,他一直在为复出做准备,纵然拿到手里的牌算不得好,但邓小平也想要打好。做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后,邓小平开启了新的人生。
邓小平老照片
此后邓小平也展示出了颠覆他以往性格的一面,比如说1992年前往南方视察时,他看到问题就说,有些感受就表达。针对不同的问题,邓小平会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而非像以前一样“惜字如金”。
大概是因为这时候邓小平手里的牌已经变好了,他站在主导位,所以选择了不同以往的“打法”。
邓小平在南方视察
历史的又一次正确选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民主革命时期,历史选择了毛主席。在毛主席的带领下,中国民主革命取得最终胜利,中国迎来了新生。等到1975年,中国进入到转折年代,这一次历史选择了邓小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选择呢?在《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一书中,程中原给出答案:
“邓小平有魄力、有能力,敢于和善于拨乱反正,扭转被搅乱了的乾坤。”
邓小平旧照
时值1975年1月,彼时国内掀起“批孔批林”运动,这导致刚刚有所恢复的国民经济和发展再次被破坏,邓小平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以毛主席的“三项指示”为纲,开始大刀阔斧地整顿。
邓小平最先整顿的是铁路,从1976年开始的铁道兵缩编,不仅仅是为了给军队“消肿”,还为了腾出足够的劳动力,促进国内各项基础生产工作的发展。随后邓小平又开始整顿钢铁等行业的问题。
铁道兵老照片
这些整顿行为,非常明显地扭转了中国当时的混乱局势,但由于太过“大刀阔斧”,邓小平当时受到了一些批评和攻击,这一度导致邓小平被撤销在党内外的一切职务。
但正所谓“群众的眼光是雪亮的”,邓小平一年来的整顿,的确让百姓们恢复了发展信心与希望,百姓们衷心爱戴邓小平,这促使邓小平很快又回到了政治权力中心——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做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决定。
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会场
这一次复出后,邓小平推动历史转折,打开了一条崭新的发展之路。1978年的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指出: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
这是他在多年等待中,经过研究和总结出的重要观点。他一边坚持思想解放,一边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让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朝着健康发展的道路奔去。
改革开放前后对比
改革开放逐渐稳定后,邓小平又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与新时期的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结论。后来在中共十五大上,这一基本结论还被命名为“邓小平理论”。就中国近现代发展而言:
“没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指引,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没有邓小平理论的正确指引,就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辟。”
改革开放前后
虽然邓小平一生经历了很多,每次变化拿到手里的牌也算不得好,但他却打得无比认真,无比精彩。正如理查德·伊文思说的一样:
“邓小平领导着中国人,把生活水平提高到了以往闻所未闻的水平,这是老一辈中国人做梦都想不到的。”
1997年,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参考资料:
[1]《我的牌友邓小平:喜欢险中求胜,不管输赢绝不发脾气》 王大明 汪文庆 刘一丁.《百年潮》2009年04期
[2]《傅高义笔下的邓小平:只想把到手的牌打好》 潘启雯.《上海证券报》
[3]《两次改变中国命运的历史转折——遵义会议与十一届三中全会比较研究》 曲青山.《光明日报》
[4]《回答了一个大问题:中国人民为什么选择了邓小平——评<转折年代:邓小平在1975~1982>》 陈辽.《当代中国史研究》
[5]《邓小平在万里向国务院汇报徐州铁路局情况时的插话》,《党的文献》1999年第6期
[6]《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48页
[7]《邓小平年谱(1975~1997)》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第175页
[8]《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 胡锦涛.《人民日报》2003年7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