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迪政府折腾几年,发现更加离不开中国,苏杰生亲自请中企回归

小风谈事儿 2024-09-13 02:00:28

最近,印度政坛和媒体圈子刮起一阵“中国风”。

前脚印度外长苏杰生刚唱完“欢迎中国企业回归”的戏码,后脚印度政府就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声称要加快审批中国企业的投资。

信息来源:《欢迎中国来投资,印度又在憋啥坏?》,金投网,2024年9月6日。

这出“欲拒还迎”的大戏,着实让人摸不着头脑:是真心实意还是权宜之计?

而中国企业真的会轻易相信印度政府的“苦肉计”吗?

信息来源:《印度外长苏杰生称:我们不应害怕中国竞争,要欢迎》,观察者网,2024年1月31日。

印度制造业的困境

莫迪政府的算盘打得不可谓不响:利用印度庞大的人口红利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外资,承接产业转移,将印度打造成为下一个“世界工厂”。

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印度教育体系重文轻理,高素质的技术工人严重短缺,难以满足制造业发展需求。

当然,印度政府并非对这些顽疾视而不见,也曾试图做出改变,但往往是行动上拖泥带水,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更要命的是,中印关系的波动,更是给本就步履蹒跚的印度制造业雪上加霜。

2020年,双方在边境地区的摩擦碰撞。借着这股东风,莫迪政府开始了一系列“去中国化”的操作:打压在印度投资设厂的中国企业,严格审查中企进入印度市场,甚至故意拖延中国技术人员的签证等等,一系列操作下来,不知道的还以为印度要和中国彻底“脱钩”了。

当然,印度政府这么做的理由其实也不难理解,他们既想扶持本土企业发展,摆脱对中国制造业的依赖。

但他们也担心过度依赖中国会带来潜在的安全风险,毕竟中印之间还存在着边界问题等“老大难”问题。

然而,印度政府的“去中国化”努力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反而让印度制造业发展陷入了困境。

甚至外资也开始纷纷撤离,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世界银行2020年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中,印度被评为“全球最难做生意的国家”。

信息来源:《印度没搞成!》,环时财经,2024年1月30日。

实际上,印度制造业自身就存在着不少短板,比如供应链不完善、技术水平相对落后、营商环境不佳等等,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

而且,中国是“世界工厂”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印度想要在短时间内找到能够替代中国的合作伙伴,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印度,一股爱国浪潮正在涌动,对中国采取强硬态度也成了赢得民心的“万金油”。

种种原因,造成了莫迪政府如果在对华问题上表现得过于软弱,将会面临巨大的国内压力,甚至可能危及其执政地位。

于是,我们看到了莫迪政府在对华政策上的反复摇摆。时而对中国企业示好,希望吸引中资回流;时而又对中国产品挥舞制裁大棒,试图在贸易战中捞取好处。

但经历了几年的折腾,印度政府终于意识到,想要发展制造业,还得靠中国。

莫迪政府的政策摇摆

为了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投资,印度在八月份迈出了积极的一步,专门成立了工作小组,致力于加快对中国企业投资申请的审批速度。

印度外长苏杰生更是积极表态,印度从未拒绝与中国做生意。

这些举动都表明,印度政府希望中国资本能够回流,帮助其发展制造业,完善供应链,提升技术水平。

信息来源:《汪大明:印度外交的“苏杰生问题”》,环球网,2024年9月9日。

可是,中国企业真的会轻易相信印度政府的“苦肉计”吗?

答案恐怕是否定的。印度政府过去的“前科”:营商环境、反复无常的政策,以及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已经让中国企业心有余悸。

例如,2023年,印度政府以“税务问题”为由,对小米、OPPO、vivo等中国手机品牌开出巨额罚单,并冻结了相关公司在印度的账户。

更重要的是,印度政府虽然释放了一些积极信号,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没有做出实质性的改变。

首当其冲的是,中印之间航班尚未恢复,这让两国人民的走动和商贸往来都打了折扣。

更不用说,印度政府对中国崛起的戒备从未消失,他们依然担心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后会垄断市场、威胁国家安全。

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在印度市场门口犹豫了,眼前的景象让他们捉摸不透,像是雾里看花,又像是水中望月。

进,还是退?

机遇与挑战

这是一个艰难的抉择,考验着每一家中国企业的智慧和勇气。

当然,有的企业选择了“战略性撤退”,将业务重心从印度转移到东南亚、非洲等其他新兴市场。

但面对印度市场的种种挑战,还有一些企业没有退缩,反而选择扎根于此,精耕细作,期待开花结果。

毕竟中国制造业现在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这些企业需要寻找新的市场,而印度看起来确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说到底,要不要去印度投资,最终还是得看企业自己的判断。如果要想在印度市场取得成功,就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练好“内功”,同时也要对印度的政治和文化环境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而对于印度来说,想要发展制造业,想要成为“世界工厂”,就必须正视自身的问题,改善营商环境,真正做到对外开放,而不是把外国企业当成“唐僧肉”。

这种“白嫖”的心态,注定是不会长久的。

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和印度,一个是拥有成熟技术的制造业强国,一个是充满潜力的新兴市场。

如果双方能携手合作,中国凭借自身经验和实力,在资金和技术上助印度制造业一臂之力,相信印度的产业竞争力将会得到显著提升,这对于两国来说,都会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但试图通过“脱钩”来实现“去中国化”,只会损害印度自身的利益,最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无路如何,中印关系未来走向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度自己的选择。

是“骑墙”观望,还是“破局”合作,考验着印度领导人的智慧和勇气。

笔者认为

中印两国虽然同为发展中国家,但两国之间也存在着竞争关系,再加上历史遗留问题,两国之间的战略互信程度不高,这给中印经贸合作带来了很大的不确定性。

但只有坚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才能真正实现“印度制造”的梦想,让印度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

0 阅读:151
评论列表
  • 2024-09-18 13:15

    印度对中国敌视,中企在去还是坑

小风谈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