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了4年苦头后,印度同意结束中印军事对峙,对华做出3大承诺

娟娟评国际新闻 2024-10-23 12:24:55

导语

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激动地表示:“我在此宣布,中印两国之间就关于边境地区巡逻问题达成一项协议,结束了长达4年的军事对峙局面。”

这一消息也为即将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奠定了基础,此前印度在会议上也曾多次表示希望与中国改善关系。

因此这番话也寄托着印度对中印关系改善的无限期望。

而就在不久前,中印两国在边境问题上还剑拔弩张,双方的态度也愈发强硬,印度甚至还对我国的一些企业进行制裁,如今能够告一段落,这让外界感到非常意外,此时印度的态度显得相当乖巧。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印度会在经历了4年的强硬态度后,迅速转变策略,结束了中印对峙局面,而又在其“乖巧”的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意图?

结束长达4年的军事对峙。

2020年5月,中印边境地区发生冲突,造成双方人员伤亡,印方反复强调此事的严重性,称我国“侵占”了印方领土,致使印军伤亡人数较多。

而我国则始终保持克制态度,坚决维护着我国的领土完整,确保国土不被他国侵犯,始终处在被动的防御状态下。

然而,随着中印边境对峙的形势愈演愈烈,印度对我国的态度也愈发强硬,在这一过程中,双方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然而,印度虽然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始终处于对峙状态,但在对华贸易方面却一直“钱货两清”,不仅不愿意针对我国“大开杀戒”,甚至还会在“大开杀戒”后对伤者进行治疗。

从这一方面来看,印度在边境问题上的态度似乎并没有那么强硬。

反而在对华贸易问题上,印度一直保持“和气生财”的态度。

这一现象的背后,则是印度对华贸易逆差的不断加大,严重影响印度经济发展。

在印度的印刷业中,有80%的原材料都是从中国进口的,而在中国进口的机械零部件中,90%都是由中国生产的,由此可见,中国对印度的制造业所起到的支撑作用。

不仅如此,就连印度在美国设立工厂所需要的零部件,大部分也是从中国进口,甚至在印度的消费品中,80%都是“中国制造”。

可见,中国在印度手中是多么重要的合作伙伴。

到了2022年,印度对中国的贸易逆差已经达到了850亿美元,成为印度最大商品的来源国。

由此可见,印度在对华贸易上始终保持“和气生财”的态度,但在中印境内却始终处于对峙状态。

这种“打仗”的同时又“生意快”的现象不禁让人思考:是印度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态度强硬,使得中印对峙局面始终未能缓和,还是印度根本就是扮猪吃老虎,隐藏着什么其他意图?

就此,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在2023年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上对此类现象做出了回应,他表示:“中印两国之间就关于边境地区巡逻问题达成一项协议,结束了长达4年的军事对峙局面,双方回归2020年初始状态。”

随即又称:“同样,作为维护边境和平的代价,印度承诺将采取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同时将为中国企业进入印度市场创造条件,从而实现中印之间的双赢局面。”

苏杰生的这一番话可谓“金口玉言”,不由让人感到意外,也让大家不禁猜想印度是否真的会“言而有信”呢?

印度的强硬态度为何发生转变?

自2020年5月爆发冲突后,中印两国在边境地区始终处于对峙状态,造成双方利益损失均较大,然而这场战争并没有导致双方利益都有所减少,反而印方在其中得利颇丰,我国在这个时候的态度则显得尤为克制。

面对印方无端挑衅,我国始终采取着“和为贵”的态度,致使局势始终处于僵持状态,但这一局势并没有造成双方利益的均衡,反而印度获得的更多。

我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占到我国商品出口总量的3.5%,而我国从印度进口的商品还没占到我国从印度商品出口总量的2%。

印方还从我国进口了许多初级原材料,但是我国却很少从印度回购初级原材料,而印度却从中得到了利好。

我国从印方购买的商品大多用于生产,而印度却从我国的初级原材料中推出了许多新产品,其中70%的初级原材料都来自我国,而这些都在对我国的制造业造成较大的冲击。

最为致命的是在2020年的冲突中,我国就此产生了对印方的不信任,但印度却在同时不断加大对中国商品的进口,这就说明印度在对外政策上也存在一定的随机性。

直到2023年,我国和印度也都不愿意面对长达3年的对峙局面,但不愿意面对的并不是中国,而是印度。

因为中国在边境问题上从未更动过态度,而印度则非常不稳定,态度反复无常,中方一直在克制的境地,所以我国对印度“握手言和”也是出于和平的考量。

如此,印度在经历了4年的苦头后,才得以明白:如果继续与中国对应下去,双方都没有收益,既伤敌又伤自己,最终也得不偿失。

印度“乖巧”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面对现实的印度,无非是对自身利益的考量。

然而就在不久前,印度还对我国的一些企业采取制裁措施,和西方国家站在了一起,这也被乌克兰方面借此机会向印度抛出“橄榄枝”,期望印度能和其合作。

对此,印度方面也表示尊重并支持乌克兰的立场,认为乌克兰的独立和领土完整都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是印度对我国企业的制裁,还是对乌克兰立场的表态,都与苏杰生所说的一系列话互相矛盾。

因此,我们就不得不断想,印度强硬的态度是否也会影响到我国所做出的承诺?

还是苏杰生只是为了迎合即将召开的峰会,才说出这番话,意在将中印边境局势甩锅给我国,想要将矛头指向我国,让印度背负“受害者”的角色,博取一些“同情”呢?

对比一下印度与中国的总体优劣,印度在2023年对外投资累计5800亿美元,而我国在2022年对外投资的额度为1912亿美元,看看这其中的差距就不难发现,印度根本不缺钱。

并且印度的财政收支在2023年达到了6000亿美元,而我国的财政收支在2022年只有4万亿人民币,折合美元的话也只有5640亿美元。

可见,印度的财政收入还是非常多的,且不乏盈余,但由于印度的消费品中有80%都是“中国制造”,足以看出中国对印度的重要作用。

印度希望能够借助和我国改善关系来在国际上寻求更多的灵活性,从而在国际舞台上留下立足之地。

如果印度想要在制造业上更多地掌控一些主动权,那么就需要采取措施来打造一个更强有力的制造基地。

但是,如果印度想要打造出一个更强有力的制造基地,可能就需要对中国的产品进行替代。

结语

随着全球产业链的重组,同中国一脉相承的印度,在时机成熟时,是时候重新评估其制造业政策了,毕竟这样的双赢局面并不利于多方发展。

而对于中印之间的关系改善也能为其他亚洲国家提供借鉴,促进区域合作。

那么,未来中印之间的贸易协定是否可能引入更多的技术合作与投资?

这也是一个关键因素,有待我们进一步观察和分析。

0 阅读:22

娟娟评国际新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