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与马的故事--弼马温

方圆奇闻异事 2024-10-17 22:49:37

在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因被太白金星戏弄,乐呵呵地接受了一个看似光鲜的职位——弼马温,负责养马喂料。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才意识到这不过是个低级的差事,心中的怒火瞬间燃起,金箍棒挥舞间,天宫上下顿时鸡犬不宁。这个故事中的“弼马温”成为了孙悟空心中难以抹去的痛楚,时常被猪八戒和妖怪们拿来调侃。

尽管《西游记》是部虚构的神话小说,但关于“弼马温”的真实存在却鲜为人知。许多人认为这个职位是吴承恩的独创,然而,经过深入的考证,我们发现“弼马温”不仅确实存在,而且其背后还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

那么,“弼马温”究竟源自何处呢?让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探寻。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西游记》虽然是小说,但其所涉及的官职却多采用明朝的官制。明朝时期,负责管理马匹的机构是太仆寺,正职为太仆寺卿,副职为少卿、丞、主簿等,然而,令人困惑的是,这些官制中并没有“弼马温”这一职位。更有趣的是,无论是哪个王朝的官制中,都没有找到“弼马温”的身影。

这并不意味着“弼马温”是虚构的。实际上,答案藏在宋元明时期的民俗生活中。经过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弼马温”实际上是“避免马瘟疫”的谐音。在古代,民间流传着一种说法:猴子能够有效地避免马匹感染瘟疫。为了保护马匹的健康,养马的人往往在马厩旁边养几只猴子,以此来确保马匹的健壮。

宋朝的笔记《夷坚志》中提到:“养马,常蓄猕猴于外厩,俗云与马相宜。”而明代的记载也指出:“置狙(猴子)于马厩,令马不疫。”此外,明人赵南星在其文集中提到:“《马经》言,马厩畜母猴辟马瘟疫,逐月有天癸流草上,马食之永无疾病矣。”这句话的意思是,母猴的月经流到马的草料上,马吃了就可以避免瘟疫。

吴承恩选择让孙悟空担任弼马温,正是体现了他深厚的历史与生活知识。在四川成都西郊的东汉墓葬中,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名为《机织、酿酒、马厩、兰绮图》的画像石,上面生动地刻画了一匹膘肥壮实的马,旁边悬挂着一只猴子。这一发现表明,古代的马厩中养猴以避马瘟的做法由来已久。

那么,为什么猴子能有效避免马匹生病呢?猴子天性活泼好动,这种特性恰好可以训练一些神经质的马,让它们逐渐适应周围环境,减轻对突发事物的恐惧感。当马匹不再惊慌失措时,它们能够安心进食,吸收足够的营养,自然身体健康,得以避免疾病的侵扰。

在这个充满神秘色彩的故事背后,我们不仅看到了古人对动物之间奇妙关系的深刻理解,也体会到了《西游记》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弼马温,虽是一个看似平凡的职位,却承载着古代人们对马匹健康的深切关怀和对自然规律的独特认识。

如今,当我们再次翻阅《西游记》,提到“弼马温”时,不妨带着一份敬畏与好奇,去探索那些隐藏在文字背后的历史与文化,感受古人智慧的光辉。孙悟空的故事不仅是对抗压迫与寻求自由的传奇,更是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思考。让我们在这个奇妙的旅程中,继续追寻那些未被讲述的故事与传说。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