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掏空老百姓的钱袋子,编造出来的5大谎言,谁信谁倒霉

小曹侃咖 2024-11-07 23:22:36

信息时代,有些看似“精明”的观点像风一样刮进了大家的生活,包装得光鲜亮丽、深入人心,可到底是理财宝典还是带着陷阱的“饵”,普通人得擦亮眼睛仔细瞧瞧。

许多时候,看似聪明的理念背后,真正聪明的还是那些人,他们利用信息差,把我们兜里的钱一捞到底。

今天就聊聊这些五花八门的“经济学”流行语,看它们到底是帮助大家发财致富,还是惦记着从我们手里捞油水。

1.钱是挣下的,不是攒下的

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教诲让我们懂得要勤俭节约,可这几年不知怎的,忽然冒出了“钱是挣下的,不是攒下的”这种说法。

说得斩钉截铁的样子,仿佛靠“攒”钱就掉队了,似乎不赶紧“挣大钱”就是落伍。更让人疑惑的是,这种说法还时常挂在一些所谓“专家”“学者”的嘴边。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老老实实干一辈子也攒不下多少家底。财富大多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咱们想要个小康生活还得凭辛勤劳动去挣去存。

可话里话外总有人教唆咱别“攒钱”,搞得好像只有不停花钱才能算“前卫”。

其实,越是兜里没几个钱的人,越得省着花。

如果一心想着挣不如攒,咱们手里的小钱只会被资本家一层层刮走。

资本家看得明白,钱在我们手里才有意义,毕竟只有我们“有来有去”,他们才能顺势捞上一笔。

2.钱越花越多,钱越来越不值钱

网络上“钱越花越多,钱越来越不值钱”的说法如雨后春笋,言之凿凿。其实这不过是让普通人走入消费陷阱的一句“套话”。

资本家一贯用这种说法促使大家多花钱,用尽“花钱就是为未来投资”的说辞,让我们兜里的钱化为他们的财富。

真要说起来,“钱越花越多”这个道理,顶多对那些富甲一方的资本家适用。

人家一掷千金背后是资源、资产和投资,我们可比不上人家。咱兜里的小钱再怎么“花”,也没法跟人家财大气粗的资本抗衡。

再说了,要是花钱真的那么赚钱,咱还何必起早贪黑地努力工作?这种“花钱有利”的说法,听听也就罢了,真信可就上了资本的当。

3.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时不时地听到“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样的话,甚至成了“流行语”。

理财看似是一条致富之路,实际上很多时候只是个套。理财确实是门学问,但更多时候是让资本家赚取管理费的途径。

大多数普通人如果一味追随,倒贴的可能性还真不小。

股市的运作道理也一样。

资本家大力宣传股市收益,让我们这些散户入市。

实际上,我们对行情不清楚、对信息不灵通,往往成了资本的“韭菜”。

少数人赚钱了,更多人却“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普通人来说,保持手里的一点积蓄、安心生活,也许才是真正的保障。特别是市场行情动荡之时,稳妥为先比一味追逐“高收益”更贴近现实。

4.存钱不如置办固定资产

总有人说“存钱不如置办固定资产”,仿佛谁不置办就“吃亏”。

问题在于,置办资产的资金从何而来?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

大多数人拼尽全力也难以置办起什么值钱的“固定资产”,再加上生活中不可预知的风险,这种“置办资产”理论,对有财力的人来说也许是门道,但对普通人未必适用。

即使勉强置办些房产,也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

真要变卖套现,遇到价格波动或压价行情,恐怕还不如银行的利息稳妥。

存款虽然回报少,却胜在保本、保底,不会因为外部行情波动而带来严重损失。

对普通人来说,守住手头的钱、保证生活的稳定,远比置办什么“资产”要实际得多。

5.超前消费

不少人总在喊“超前消费”,似乎花钱就是为了享受当下。

其实,超前消费就像是“掏空明天的米缸”,让我们越来越依赖明天的收入,兜里却始终攒不下一分钱。

到头来,咱们的钱袋子空了,自己就成了资本控制的“负债族”。

生活中,收入和花费还是要平衡的。

即便再有钱,也得给自己留条后路,过度消费、过度透支的代价终将自己埋单。

再说了,谁的人生能一路顺风?总得有些储备应对不时之需。

一个人要是过日子不攒钱,早晚被生活的无常打个措手不及。

生活总得自己作主,千万别因为一时的消费冲动,把自己陷入了“无底洞”。

掏空百姓口袋的“经济理论”不少,看似光鲜亮丽,实则“利大头在资本家”。

作为普通人,生活需要点聪明,切勿被这些表面上堂皇的理论牵着鼻子走。

钱是咱自己挣的,生活是自己过的,不要为了这些虚无的说辞把自己辛苦攒的钱送进别人的口袋。

0 阅读:1

小曹侃咖

简介:一名带专选手,普普通通为财富自由奔波的小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