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前后,鲁西马蹄烧饼迎来热销,火爆的背后是一个善意的谎言

聊通社 2024-02-24 17:14:36
正月十五,也叫元宵节,是春节的热闹延续,同时也标志着漫长的春节即将结束。而在这个特殊的时刻,有一个节庆习俗在山东鲁西一代传承了 200 多年,那就是正月十三送烧饼。

当地很多人可能也感受到了,这几天城区大小马蹄烧饼店铺近日来格外繁忙。买烧饼的人络绎不绝,甚至在饭点过后,跑遍整个城区也不一定能买到。

这热闹的场景,源自一句代代相传的俗话:吃烧饼不腰疼。据说,正月十三那天,母亲吃了闺女送的烧饼,便能保佑不腰疼。虽然大家都知道没什么科学依据,差不多属于善意的谎言。但这一习俗体现的却是子女对长辈健康长寿的期盼,更反映出现在的年轻人对孝道的重视。

为什么非要送烧饼,小编认为,是因为比馒头好吃呗。

马蹄烧饼是鲁西一带高唐、茌平、博平的特色小吃,也叫吊炉烧饼、杠子烧饼。制作技艺历史久远,据传,清朝乾隆二十年(1757年),乾隆皇帝南巡路过山东聊城,吃了当时的吊炉烧饼之后,赞不绝口。早晨吃了,中午还想吃,因为那时卖烧饼都是挑着担子沿街叫卖,一时找不到烧饼,便差人寻找,说专找形似马蹄的那种烧饼。

马蹄烧饼颜色金黄,外酥内嫩,味香口甜,风格独特。因形如马蹄,故名“马蹄烧饼”,是聊城市特有的名吃。在茌平,马蹄烧饼是街头餐馆早餐上不可或缺的一大主食。

从正月初十开始,茌平、博平一带的烧饼铺里,师傅们忙碌地制作着烧饼。他们熟练地揉面、擀面、包馅,然后将烧饼放入火炉中烤制。每个烧饼都承载着满满的祝福和心意。摊位前挤满了买烧饼的人,他们或许是为了自己的母亲,或许是为了家中的长辈。

过去,在这一天,送烧饼成了一种表达孝道的方式,一种传递亲情的纽带。这一民俗的传承,也让人看到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源远流长。通过送烧饼这一简单的行为,子女们表达了对母亲的关爱和感恩之情。而母亲们收到烧饼时的笑容,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亲情的温暖和力量。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让人们常常忽略了对家人的关爱。然而,元宵节前后、正月十三送烧饼的习俗却提醒着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孝道始终是我们应该坚守的美德。它教会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多花时间陪伴他们,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

今天,这一习俗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的机会。这些古老的习俗和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它们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人类的智慧。通过传承和弘扬这些文化,我们可以让后人了解到我们的根和源,感受到中华民族的深厚底蕴。

元宵节前后送烧饼,不仅仅是一种习俗,更是一种孝道的传承,一种亲情的体现。

0 阅读:23

聊通社

简介:热点脱口秀,快嘴论是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