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认识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

有眼的视野 2024-04-25 06:33:10

编者按: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LSCD)是一种眼表疾病,其特点是角膜缘干细胞的数量或功能下降,导致角膜上皮稳态失衡。这种病症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损伤、手术、疾病和发育异常等。当角膜缘干细胞受损或丢失时,角膜可能会出现结膜化,严重时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眼部异物感和其他不适症状。在APAO 2024大会上,Yulia Aziza教授分享了关于LSCD的最新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与会者提供了宝贵的学术资源和临床指导。

角膜缘的解剖结构及生理作用

角膜缘是角膜与巩膜之间的过渡区域,由分层的鳞状细胞构成角膜上皮层,是表层终末细胞的天然贮存区。角膜缘干细胞存在于角膜缘Vogt栅内,这些细胞呈小的柱状,有更多的胞浆细胞器,是角膜上皮细胞的再生来源。

角膜表层细胞始终处于一个动态的脱落与再生循环之中。XYZ假说解释了角膜上皮细胞的维持机制:不断脱落的细胞(Z轴)被新生的细胞迅速替代,这种替代不仅来源于基底层的细胞增殖(X轴),还包括了从角膜缘迁徙而来的外周细胞(Y轴)。这种细胞迁徙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呈现从角膜缘向心性、圆周性以及从基底层垂直性的特点。

图1. 角膜上皮细胞更新过程

全面了解LSCD

LSCD是指由于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完全丧失导致角膜上皮再生障碍和角膜缘屏障功能损伤的眼表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角膜透明性下降、视力损伤、慢性眼痛、畏光等。

病因学分类

遗传性:先天性无虹膜、Peter’s异常、先天性外胚叶发育不全、角膜炎·鱼鳞病·耳聋综合症(KID综合症)、着色性干皮病、Turner综合征、先天性角化不良、显性遗传性角膜炎等。获得性:炎症/自身免疫性,如Steven-Johnsons综合征、眼瘢痕性类天疱疮、移植物抗宿主疾病、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大疱性角膜病变等;感染性,如真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病毒性角膜炎等;创伤性/毒性,如辐射、化疗、苯扎氯氨、接触镜滥用、角膜缘手术等;其他,包括眼表肿瘤、翼状胬肉、假性翼状胬肉、神经营养性角膜病变等。

临床表现

角膜结膜化是LSCD的典型标志。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眼痛、视力减退、畏光以及异物感等。新生血管化、血管翳的形成以及角膜疤痕等病理变化,可能导致视觉干扰、持续性上皮缺损、复发性上皮损伤以及伤口愈合延迟。

分期

Stage Ⅰ:中央角膜5mm内的区域保持正常角膜上皮。根据角膜缘受累的程度,可分为ⅠA、ⅠB和ⅠC三个亚期。ⅠA期表现为角膜缘受累少于50%;ⅠB期为角膜缘受累在50%至100%之间;ⅠC期是指角膜缘100%受累。Stage Ⅱ:此阶段中央角膜5mm内区域的角膜受到侵犯。根据角膜缘受累的程度,可分为ⅡA和ⅡB两个亚期:ⅡA期角膜缘受累少于50%;ⅡB期角膜缘受累在50%至100%之间。Stage Ⅲ:表现为整个角膜表面均受到累及。

图2. LSCD眼前节照片

识别

异常的延迟着染(>10分钟),即使用平衡盐溶液冲洗后仍能观察到异常着染。轻度或早期的LSCD可观察到呈曲线型的节段性或点状的荧光素钠染色。弥散光反射区域可见不规则的、雾状混浊的角膜上皮层。严重时可见从角膜缘开始的螺旋状异常上皮增生。可借助印迹细胞学、角膜共聚焦显微镜、眼前段OCT等手段辅助诊断。

图3. 辅助检查诊断LSCD的优劣势

治疗方法

对于部分性LSCD,治疗策略因病情累及区域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当病情未累及视轴区时,建议定期随访;控制可能的诱因和共同性疾病;使用不含防腐剂的眼表润滑剂、泪小点栓塞、抗炎治疗以及血清滴眼液(自体或异体))、同步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等。若病情累及视轴区,非手术治疗如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可作为首选。若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可考虑手术治疗,包括角膜缘移植术、羊膜移植术以及自体结膜移植术等。对于完全性LSCD,治疗策略同样需要根据患者的视力状况进行调整。对于有视力的患者,若是单眼LSCD,可考虑自体角膜缘移植术、板层或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若是双眼LSCD且未累及结膜,自体角膜缘移植术仍是优选;但若存在显著的睑球粘连并伴有眼附属器疾病,则需考虑角膜-角膜缘移植术。对于已经盲的患者,美容性眼表重建术和义眼植入术是常用的治疗手段。

总结:LSCD是一种严重的眼表疾病,其可能导致角膜盲等严重后果,对患者的视力和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提高对LSCD的认识,重视早期识别和干预,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基于临床实践的推荐,建议使用角膜荧光素染色作为眼表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此外,对于接受角膜缘移植手术的患者,围手术期的抗炎治疗是至关重要的,这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炎症反应,促进患者的康复。

0 阅读:0

有眼的视野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