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人:被称为“中国军神”,缅北一战成名,却被国民党软禁33年

君不见历史 2024-03-17 01:25:46

他,在赴缅抗日的作战中以一抵百,解救被围的英军7000余人,名声顿时响彻各国。

他,在入缅抗日的作战中共歼灭日军3.3万余人,是唯一被列入“二战战史名将榜”的中国将军。

他,被欧美军事家称为“东方的隆美尔”,被日军称为“中国军神”,晚年却被台湾当局软禁三十三年。

他就是我国的抗日名将、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孙立人

1900年,孙立人出生于安徽省庐江县。孙立人的原生家庭是书香世家,母亲早亡,父亲很重视对他的教育,他小学在外文学校读书,既能学习到良好的传统文化,又能接触近代科学知识。

1914年,孙立人考入北京清华大学的土木工程系,是那一年的安徽省第一名。在课余时间,孙立人喜欢打篮球,因为球技过人,还曾代表中国参加了第五届远东运动会,赛中以出色的表现协助中国男篮一举拿下冠军,被观众称为“飞将军”。

大学毕业后,孙立人远赴美国留学,彼时世界局势动荡,中国处在列强主义的压迫之下,积贫积弱,而在美国的华人街还有着许多做着脏活累活换取生计的中国人,将这一切看在眼里的孙立人深刻地意识到了只有国家强大了,民族才能够独立,才能不受歧视和压迫。

于是孙立人弃笔从戎,成功考入弗吉尼亚军校。在校期间,孙立人的成绩就十分优异,如今弗吉尼亚军校的校史馆里,还陈列着孙立人在二战中的杰出事迹。

从军校毕业后,孙立人游历欧洲各国,充分丰富自己的军事知识和技能。1928年,孙立人回国,受到父亲的指点去参加了国民党,由于资质出色备受赏识,并被提拔为第4团团长,负责新兵的训练。

任职期间,孙立人采用中西结合的军事教育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训练方法。孙立人手下的军人也因此在各方面都远超一般部队,这种特殊的训练操典被人称为“孙氏操典”。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国内进入全面抗战时期。在淞沪会战中,孙立人率领全团驻守苏州河岸的周家桥,全力抵御日军。孙立人的作战方式多样,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战术,不仅打消了日军使用机械化橡皮渡河的企图,还7次击退强渡苏州河的日军,强有力地发挥了士兵们的全部实力。

孙立人不怕伤亡,作战勇猛,时刻冲在队伍的最前线,却在战争中不幸被日军的炮火击成重伤。战事停歇后,被送往野战医院的孙立人被医生检查出全身中弹片十三处,早已昏迷不醒。

庆幸的是当地的年轻志愿者们都站住来表示愿意捐血,经过抢救后,孙立人勉强从昏迷中醒来,伤势却依旧十分严重。

后来孙立人被护送到香港接受治疗,尽管身体得到了很好的康复,却仍有一块弹片永久地停留在了他的体内。等伤势痊愈后,孙立人立刻返回武汉,一刻都不愿耽搁。

1941年,孙立人被任命为新38师的首任师长,奉命率部前往缅甸。1942年4月,日军大规模攻打仁安羌,守卫仁安羌的英国军队反抗不能,被日军重重包围,战况恶劣。

孙立人率领新38师赶往作战前线,由第13团抢占优势位置,其他团紧跟,立刻与日军展开战斗。经过两天的恶战,新38师最终以少敌多,将日军1200多人全部歼灭。解救了被围困的英国军人,和500多名被日军俘虏的外国人。

仁安羌一战,既是我国军队第一次和盟军携手作战赢得的荣誉,又是一次闻名世界的战役,它不仅宣扬了我国远征军的威严,还震慑了日军。孙立人因其智勇多谋的军事才能得到了多国的关注,一举成名,并被美国总统罗斯福授予“丰功”勋章。

1943年10月,中国远征军开始反击驻缅日军,短短半年,孙立人就率兵攻克了许多重要阵地,将洋洋得意的日军打得连连败退,死伤过半。

孙立人见日军的嚣张气焰早已逝去,立即乘胜追击。胜券在握的孙立人不骄不躁,指挥精准又灵活,成功于8月结束了第一期战斗,歼灭了2万多日军,这是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两个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耗时半年将日军部队全部消灭。在缅北的反攻战中,孙立人率领新一军各师团表现优异,战绩赫赫,被誉为“东方的隆美尔”。

孙立人返回国内后,也曾指挥过新一军参加作战。但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由于杜聿明和孙立人不和,杜聿明多次在蒋介石面前诋毁孙立人。

蒋介石见二人矛盾无法处理,便解除了孙立人的兵权,将其调往南京,负责全国国防新军训练。尽管是没有实权的职位,孙立人也从来没有懈怠过。1947年,陆军训练司令部被迁至台湾。1949年9月1日,孙立人正式就职台湾防卫司令。

次年,蒋介石复职“总统”,准备实行政工制度,这显然与现代军事制度相违背。此外,特务组织还频频对军事进行干涉,试图控制军事管理。

孙立人对此曾多次表达不满但蒋介石均未理睬。由于孙立人在远征作战中取得的卓远成就使他备受美国军方的赏识,蒋介石一直对孙立人有所忌惮。孙立人性子清高,不懂得圆滑讨巧,蒋介石一直无法放下对他的防备。

1955年8月20日,国民党当局声称孙立人私下与共匪勾结,预备发动叛乱,将其革职。消息一出,引得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临时组成的调查委员会立刻开始调查此事,但碍于美国军方的压力,台湾国民党当局也没办法强行对孙立人进行审问或定罪,只能将其彻底软禁。

原来,这出“兵变”的闹剧不过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他的目的就是要扳倒孙立人。早在三个月前,蒋介石的走狗,台湾“保密局”就逮捕了孙立人的手下郭廷亮,使用各种手段诱迫他承认是共产党安插在孙立人手下的间谍,并于孙立人接应,以便找准时机发动兵变。

同年6月,孙立人的另一批部下也被逮捕,并被扣上莫须有的罪名。

曾经那个毅然决然考入军校的年轻人,大半辈子的人生都是在战火连绵中度过的,他在死亡的边缘游走过,也亲眼目睹并肩作战的兄弟消失在硝烟中。

孙立人饱尝过生与死的滋味,也享受过至高无上的荣耀,但他始终没有料到自己会陷入举步维艰的黑暗境地,也没想到是信任的人一手将他推向“密谋犯上”的深渊,而他曾泣血保护的祖国却始终远在另一个彼岸。

被软禁的孙立人领着微薄的生活费,这笔钱甚至都不能供孩子们上学。但孙立人并未自怨自艾,他亲自教导子女们,传授知识和道理给他们,受到父亲的谆谆教导,孙立人的子女长大后都有着不小的成就。

孙立人平日里也会种些玫瑰,让家人拿去集市上卖掉换些家用,当地居民都亲切地称其为“将军玫瑰”。

每逢过节,孙立人就会来到神龛前,缅怀那些在战争中身亡的部下。孙立人早年家境优渥,中年意气风发,却在最应该功成名就衣锦还乡的年纪跌进了人生的谷底,但他从未怨天尤人,每天种花读书,保持精神世界的泰然自若,是他在幽静期间,少有的自由。

1988年3月20日,台湾当局“洗清”了孙立人的兵变冤案,长达33年的软禁终于结束。叛变的高帽子扣下来的时候有多么轰轰烈烈,冤案平反的这一天就有多么的轻描淡写。

孙立人曾心酸坦言:“我从来没有反过来,平反又从何而来?”恢复自由身的孙立人早已是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他已经没有办法像解禁宣言里所说的那样去任何他想去的地方,去见任何他想见的人了。

次年,孙立人的部下回大陆探亲,孙立人托他代自己祭祖,得知了父母墓地仍在之后,孙立人才算心安,他希望能将父母的墓地迁往故居安葬,这也算了了老人家的一个心愿了。

1990年,孙立人远在大陆的好友冰心女士写了一封信,托人带给孙立人,信里说希望孙立人能够回到大陆看一看。

友人的信让孙立人热泪盈眶,可身体状况却没办法让他如愿,孙立人只好将自己的盼望和惋惜传达回去。同年10月,冰心在90岁那天,收到了孙立人发来的贺电。一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将所有未言之意纳入其中,尽管两个好友已经有40多年没见了,但两人是一样高尚的人,都对祖国有着赤诚的爱,即使被海峡相隔在两岸,彼此的好友情谊却从不曾淡化。就像孙立人对故乡的思念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强烈。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因病去世,享年89岁。

孙立人去世后,他的子女并没有立刻安排灵柩下葬,而是将它安放在墓园内的一处地面上,只因为他的子女深知老人的心愿是与曾经的战友们葬在一起。一副漆黑的矩形灵柩,气势凌然,盼望着有朝一日,魂归故里。

0 阅读:0

君不见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