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和珅是我国历史上第一大贪官。
即使已经身处高位,却仍是收揽钱财,最后被嘉庆帝革职查办时,查出的钱财可谓是富可敌国,超过了朝廷十年的财政收入,可以说是实打实的贪官污吏了。
不过,除了这个贪官形象之外,对于历史上真实的和珅形象,很多人可能就不太熟悉了。实际上,历史上真实的和珅,除了贪到极点之外,自身也是极有才华。
至于说为什么和珅能变成那个贪官之王,那就要说到他特殊的人生经历了。
和珅生于公元1750年,本名善宝,字致斋,自号嘉乐堂主人,满洲正红旗人士。和珅的出身要好过大多数人,可以说是社会上流的中层人士。但是没有想到的是,在和珅三岁的时候,他的母亲因为难产而去世了。
自古妊妇生子是最危险的,当时的医疗设备也不完备,和珅的母亲只留下了身在襁褓中的弟弟和琳,与当时三岁的和珅,便撒手人寰了。再之后,他的父亲常保,更是在其九岁的时候因病去世了。
自此以后,没有了父母的呵护和关爱,在这座冷冰冰,没有丝毫感情的的宅院当中,和珅只能和年幼弟弟和琳相依为命。而生活在这座宅院中的和珅跟和琳,体会的生活只有无尽的屈辱和排挤,无依无靠,只能忍气吞声。
但所幸的是,好在和珅跟他的弟弟和琳,在一位老家丁和他们父亲的一位偏房的保护下,幸免于难,没有被家族中的人合伙赶出去流浪街头。但从小遭受到区别对待的和珅,内心非常愤恨、仇视这些没有良知的人,所以从少年时代开始,和珅的心中就已然种下了憎恶的种子。
因为小时候的特殊经历,和珅从小非常努力,发誓一定要成为一个非常厉害的人,要让家族中看不起他的人悔不当初。稍微长大一些之后,和珅便带着他的弟弟和琳到处奔波,四处谋生。在这段“至暗时刻”中,和珅没少遭人冷眼,看着一个个冰冷的眼神,和珅终于明白,在这个世界上要想让别人把他当人看,就必须要改变自己,有所作为,和珅也真真切切看到了那个时代残酷的“丛林法则”。
此后,和珅开始没日没夜地学习,并掌握了蒙、满、汉、藏四种语言,对四书五经更为精通,可谓是博学多才。终于,在和珅18岁的时候,他受到了直隶省长冯英廉的赏识,冯英廉认为和珅是一匹非常有实力的黑马,未来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因此,在和珅穷困潦倒的时候,冯英廉可以说是毫不在乎,更是将自己最疼爱的孙女冯霁雯许配给了和珅,这让从小就失去父母关爱的和珅,再一次感受到了外界的关怀,更让和珅再次体会到久违的亲情。
乾隆三十三年,十八岁的和珅,娶了直隶总督冯英廉的孙女冯氏,正式作为赘婿踏入了冯府。同时这次的婚礼,也算是给和珅举办了18岁的成年礼了。但不得不说,这场被包办的婚姻,对于和珅来说,真的是过得非常的幸福。
婚后的和珅和冯氏非常的恩爱。冯氏这样出身在豪门的千金小姐,不但不嫌弃和珅家境贫寒。还愿意同他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甚至把自己的嫁妆拿出来变卖,以此来维持二人的生活开销。
因此,和珅的内心非常的感动,对待冯氏的印象再度升华,后来,和珅对冯氏不仅疼爱有加,更是感激她的付出,夫妻俩的感情更是情比金坚。和珅为了不辜负冯氏对他的期望,日夜苦读,在结合和珅在咸安宫官学读了十来年。十年寒窗苦读当中不但有名师指导,后期更是还有冯英廉这位宰相大人亲自教授。
冯英廉可是一个非常有学问的人,所以和珅可以说是运气爆棚,这待遇可不是一般人能拥有的。冯英廉在教授和珅的过程中,更是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冯英廉看来和珅熟读诗书,文笔老道,考个举人应该是不成问题的,就和珅这样有才能的人对待这样的考试,那是轻轻松松。
但谁都没想到的是,怪就只能怪和珅考试的运气太差了。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和珅参加乡试的结果,可以说是非常遗憾,最终没有中举。没有办法的冯英廉,只能靠关系给和珅挂个闲职。但没有想到的是,和珅非常的争气,在乾隆三十七年,和珅竟然迅速升迁至三等侍卫,并被挑选为补粘杆处侍卫。
而后,23岁的和珅在冯英廉的举荐下与乾隆帝相见,并在乾隆帝面前展示出了非常卓越的文采。因此,和珅不但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识,还做了乾隆帝仪仗队的诗从。随后,便担任了库管大臣,管理布库,并在任职这份工作的期间学到了大量的知识,还有如何治理钱财的方法,怎么才能使钱袋从扁扁的到鼓鼓的。
就理财这方面,一般人还不一定能学得头头是道,只能说和珅在这方面的造诣非常的高啊。在和珅的管理下,使得布库里的布存量大增,这使得乾隆帝更加的赞赏他。随后,和珅的升官旅程正式开始。乾隆四十年,和珅升为乾清门侍卫,十一月再度升为御前侍卫,并任命其为正蓝旗满洲副都统。
乾隆四十一年,和珅录用户部右侍郎,三月份又录用为军机大臣,四月任命为总管内务府大臣,八月,调任镶黄旗满洲副都统,十一月,又录用为国史馆总裁,赏一品朝冠,十二月,任总管内务府三旗官兵事件,赐紫禁城骑马。又于乾隆四十二年六月,任命为户部左侍郎,兼吏部右侍郎,十月,兼步军统领。
可以说,和珅这升官的道路真的是非常的顺畅,步步高升啊。然而此后,真正的大戏也就此开始。所有的事情都是循序渐进的,和珅的贪污受贿也是一样,和珅官路那是一路畅通,一路升到了侍郎的位子,在和珅就任侍郎后,这不,就有一位慕名而来的粉丝给他送信了。
此人名叫安明,而安明的书信内容则是说明,希望和珅能够将他晋升为司务的职位上。起初呢,和珅还是一位厌恶贪赃枉法的官员,但咱也不知道这是上了哪门子的当,好家伙,他就答应了安明的请求,更是向安明保证,说他一定会向尚书丰升额推荐的。
当然,这次和珅倒是没有接受安明的贿赂,但是,这颗一心想要收取贿赂种子已经埋下。而听到和珅给予回答的安宁那是非常的高兴啊,因此,这安明从这以后便对和珅是百依百顺,相当的听话。
于是呢,和珅便向丰升额推荐安明代任司务一职,安明在担任司务一职后,迫不及待的立马就将一块玉石送给了和珅,以此来聊表谢意,但是和珅拒绝接受安明的贿赂。按照清朝的制度,父母去世后他不得不回家并守丧三年。
五天后,安明便非常不幸运地收到了家乡的来信,说安明的父亲去世了,并要求安明回家参加葬礼,而此时的安明却不知道,自己竟因此事落得个满门抄斩的下场。安明刚刚升职,这心里边那是一万个不想回家,这要是回家了,这不是白给人当狗腿子,白搭银子吗,便不想回家参加葬礼,所以呢就揣着侥幸的心里把这个书信藏了起来。
可以说这安明对待父母都可以做到这种地步,可想而知,这官能当成什么样子。然而,安明万万没想到的是,这件事却让尚书丰升额发现了,丰升额就联合与他同派的大臣永贵一起弹劾和珅包庇安明,借此好参和珅一本。
然而,令丰升额他们没想到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其实人家和珅早就从永贵的儿子伊江阿那里得到了消息。于是和珅非常精明,连忙写了两封,一封呢交给军机处,另一封则自己留了下来。
第二日一早,永贵便上奏指责和珅,说和珅包庇安明。然而让永贵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儿子早就把事情跟和珅吐露干净了。人早有防备,接下来,和珅便上奏,说出安明不回家参加葬礼是不孝的。又说此事是因为他的疏忽理应受到惩罚。永贵大吃一惊,连忙指责和珅说他徇私舞弊,对待下属不严格要求,必须受到惩罚。
此时,乾隆帝说他收到了一份军机处呈交上来的和珅弹劾安明的奏折,以此可以证明和珅没有蓄意包庇安明,因此,乾隆帝觉得和珅是被安明欺骗的,于是,便下令处决安明。而和珅也因此降官了两级,但因是疏忽,所以暂时留用。
因为这件事情,和珅也彻底将当朝大臣永贵彻底给得罪了,而和珅的仕途也因此蒙上了阴影。那时的和珅还不够老辣,但这件事情让和珅变的更加冷酷,而且这件事,要是没有永贵自家傻儿子的掺和,结局可就得另说了,败就败在自己有个傻儿子。
过度事件就此也就结束了,正餐即将来临,这次也彻底激发了和珅内心深处,那一抹贪念,然后慢慢壮大,最后一发不可收拾。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当时的乾隆帝刚过古稀之年,而此时的和珅只有30岁,年轻有为,深受乾隆帝爱戴,因此,和珅也随着乾隆帝一起南巡。
因为乾隆帝听闻云贵总督李侍尧贪赃枉法,以权谋私,于是,便让和珅在中途离去,独自带着一队人马前去调查一番。和珅很是机敏,隐隐察觉到这件事情不简单。
然而,这李侍尧可不是一位简单的人物,他的先人是明末将领李如柏,更厉害的在后头,他的四祖李永芳其实是明朝派往抚顺戍守的最高军官。后来,献城向努尔哈赤投降。而努尔哈赤不仅重用李永芳,还授予他第三副将军的军衔,并且还把孙女嫁给了他,使他成为了“女婿”,这样就能使李永芳对他更加忠诚。也是从那时起,李永芳为努尔哈赤取得了巨大成就,这意味着为子孙后代铺平了道路。
而李侍尧也是最受乾隆帝赏识的官员,李侍尧这人处事非常的圆滑,他不仅办事效率高,而且非常善于猜测皇帝的心思,尤其是在处理朝贡事务这一方面。乾隆八年,李侍尧以荫生的身份任命为“印务章京”,自此之后,便正式踏入官场,深得乾隆帝的喜爱,一路飙升。到了乾隆二十四年,更是兼任了大学士及云贵总督的职位。
然而,就在此刻关头,乾隆帝听闻了李侍尧有贪赃枉法的行为。因此,乾隆帝便派遣了最近比较宠信的和珅前去寻找答案,和珅到达贵州后,第一时间就去拜访了巡抚舒常,想要从他这里打听些线索,然而,舒常混迹官场多年,深知乾隆帝非常赏识李侍尧,所以知道即便李侍尧犯了大罪,也不会被乾隆帝处死。所以赶忙躲避,生怕惹来不必要的麻烦。
无奈,和珅只能在暗中操作一波,最后迫使舒常和他达成共识,随后便开始收集证据。待证据齐全后,和珅便带着足够的证据前往李府,将李侍尧革职查办,并让其闭门思过。然而,李侍尧和珅也没想到,这李侍尧真是死鸭子嘴硬,说自己是被冤枉的,和珅见此,赶紧上前安慰道“等事情水落石出,定还李大人公道”,于是,李侍尧只能乖乖配合了。
而后,和珅便不再问起这个案子,而是开始了一次观光旅行。因为和珅知道云南毕竟是李侍尧的领地。多年来,已经在此地培养了很多耳目。因此,想要找到他贪婪的证据并不容易。首先,他装出软弱无能的模样,不在乎自己的公务,以此来麻痹李侍尧。这种方法也确实是奏效了。过了几天后,和珅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但是,现如今这些所有收集上来的证据都不足以杀死李侍尧。
这和珅也是非常的执拗,不肯放弃,最后,在小道消息中得知了李侍尧的管家赵一恒。赵一恒是李氏家族的总管。所有财产交易都必须由他处理。因此,如果能让他把知情的消息吐露出来,那么整个案子就会曝光,曝光之后要是运作得当,那李侍尧无疑就成为自己政治路上的垫脚石。于是,和珅便让人在暗中把赵一恒绑了过来,准备严刑逼供。
起初,赵一恒奋战至死,拒绝招供。后来,他实在是忍受不了这种痛苦,将李侍尧的所作所为全部招供。当和珅有确凿的证据时,他可是非常的自信,那意思就是只要别折磨我,我全招,他记下了赵一恒告诉他的话。他还命令人们传唤云南李侍尧手下的高官,当面宣布赵一恒的供词。一切都已经查的很清楚了。忠于李侍尧的官员们看到现如今的风向不对,开始变得隐隐不安起来,因如今和珅掌握了所有的凭证,所以,他们反抗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那还不如干脆赶紧把自己知道的事情交代清楚,这样或许还能挽回自己的一条小命。
因此,他们转而反对李侍尧,指控他犯有各种罪行。甚至那些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声称,他们是因为李侍尧的权力而被迫行贿的。一切准备就绪后,和珅将李侍尧带到了提审的地方。和珅在总督府大厅的中央设立了一个公案,阵容非常的逼人。和珅要的就是这个效果,当李侍尧到达大厅中央,他坚持毫无畏惧地进行辩论。见此,和珅下令将赵一恒带上法庭,并要求赵一恒当面与李侍尧对质。
这赵一恒已经被审讯的都麻木了,只能机械地回答了每一个问题,而李侍尧看到这一情况这心都沉了下去。当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后,李侍尧觉得大势已去,没有任何办法,最终放弃了一切希望。根据史书上记载,李侍尧在认罪时说:“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贿赔不讳”,乾隆帝听闻大怒说:作为一个伟大的学者和历代的统治者,李侍尧是贪婪的。我做梦也想不到会革去他的官职。”乾隆收到和珅的汇报信件,发现海宁弹劾李侍尧一事句句属实。乾隆帝非常生气,他命令和珅将李侍尧带回京师接受惩罚。
和珅一看这不机会来了吗?和珅有意想杀了李侍尧。经过多次询问,和珅先是非常委婉的表达了自己的建议,结果乾隆帝迟迟不肯表态,和珅心里是这个急啊,随后,和珅就向乾隆帝上奏,请求乾隆帝下旨赐死李侍尧,这下乾隆帝不干了,随后便说“念在李侍尧曾经屡立战功的情况下,不忍这样杀了他”,所以乾隆帝不同意处决李侍尧这一决定。
于是,要求大臣们再次商讨。江苏巡抚闵卾元了解乾隆的初衷,于是,便写了一封请求书“李侍尧已经被封禁,念曾经屡立战功的份上,赦免其死罪”。最终判处李侍尧“斩监候”,将其监禁在刑部监狱,将其家产全部充公。和珅虽然没有达到斩首李侍尧的目的,但他向乾隆展示了自己的办事能力。这让和珅觉得是一次值得的旅行。
乾隆的以官查贪官的以毒攻毒之计,也真让人不能不叹服!而李侍尧入狱第二年,甘肃发生了动乱。因此,乾隆皇帝要求李侍尧代表罪犯立功平息叛乱。李侍尧平息叛乱后,乾隆帝不仅免去了他的罪行,还让其担任了甘肃省省长,并授予他“太子和保护者”!和珅一听这消息就震惊了,随后便陷入了沉思。之后便让他彻底明白,做一个贪官比做一个清官好得多。
官员们就像绳子上的蚱蜢一样互相保护。但最重要的是快乐地为皇帝服务。只要能让皇帝感到与自己形影不离,即使他犯下滔天罪行,也没关系!李侍尧案件结案后,李侍尧及其追随者拥有的财产都被和珅所吞没。在乾隆帝的奖励下,和珅第一次尝到了权力和财富的味道,可以说是真香啊。
四月,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被乾隆帝指定为十公主的女婿。和珅又收到了乾隆帝赠送的黄金和古董,所有官员看到和珅得到了乾隆帝的赏赐,便纷纷都在明里暗里的向和珅示好。和珅一开始并没有接受贿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珅开始腐败,并组建政党,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贪污势力。
此时的和珅可以说是羽翼丰满,已经有实力在朝野上运作一些事情了,并且也有一些追随者愿意为和珅效忠,从此刻开始,和珅已经被金钱和权力腐蚀的面目全非。六月,和珅被授予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10月,又任命为充四库全书正总裁,兼理藩院尚书。
和珅刚入宫的时候,因为他试图讨好乾隆,再加上和珅年纪轻轻就身居要职,使得他受到许多官员的恶意对待,一些文官对和珅非常不满,此外,加上在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发生的安宁事件,和珅被文官弹劾,这让他痛恨朝廷的文人官员。
这就是后来大多数文人被和珅屠杀的原因。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和珅开始报复文官。随后,和珅便利用权利,大兴文字狱,入翰林院后,更是肆无忌惮的收揽钱财,贪赃枉法。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肃河州循化厅(今青海省循化县)撒拉族人苏四十三,不满甘肃的官员贪赃枉法,随机率兵起义。随后,在李侍尧的镇压下苏四十三的叛乱接近尾声,而和珅特意报复,在指挥的过程当中随心所欲,因此由于和珅对此次战役指导不当,导致总兵图钦保战死,被召回京中,并停职处分。
加上阿桂和海兰察等三十余将士联合上书请奏,让乾隆帝禁止和珅再度领兵,别在出来祸害军中的将士们。和珅知道此事后,心里那个气啊,对阿桂更是怀恨在心,直到阿桂去世后。然而没过多长时间,和珅再次被重用,一路升官,这倒好,更加方便了和珅施展拳脚,最后致使其大部分朝中反对他的势力进一步清除,减少了他在贪污枉法道路上的障碍。即便朝中有和他站在对立面的势力,但仍然不耽误和珅收揽钱财,贪污受贿。
要说和珅的真正聪明之处,并不是会“收钱”,而是会“分钱”,和珅搜刮来的钱,第一时间并不是东躲西藏,想着怎么把这些钱藏得“天衣无缝”,而是先把乾隆“喂饱”,和珅当然比谁都知道金钱会潜移默化改变一个人的道理。
再加上当时的乾隆其实没什么压力,他继位的时候清朝形势可谓一片大好,随着乾隆年龄的增长,和珅发现,乾隆出去游玩或者设宴花的钱一次比一次多,一次比一次的奢靡,这点要在别人看来也没什么,堂堂一个皇帝,生活奢靡了点有什么大不了的,整个国家都是天子说的算。
但乾隆的这种行为在和珅眼里,那无疑就是最好的“保护伞”,随着乾隆越来越夸张的奢靡,内务府的那点收入简直就是杯水车薪,啥也不当,眼看这乾隆就要没有“零花钱”了,不出意外和珅出场了,和珅在乾隆面前上来就是一针见血,那意思就是:皇上你是不没钱花了,我有一招既能以后不愁没钱,又能稳固朝野,让那些一直不太听话的大臣老老实实的干好自己的活,那乾隆听完瞬间来了兴趣,和珅就跟乾隆说要推出一个新的政策叫“议罪银”。
这个“议罪银”制度,可以说是和珅一身“才华”的产物,说白了就是从某种角度来说,他在当时封建社会的政治道路基础上,建立了一条新的路,一条可以让人快速升迁的捷径!
那这时候有人就要说了,这“议罪银”有啥好的,不就是那个官员犯错了,然后就罚钱嘛,之前官员犯错也有罚钱的,但都不痛不痒,起不到以示惩戒的作用,现在推出这个“议罪银”只不过就是罚得更多了而已,小了,格局小了!
自古以来各个朝代的朝廷命官,背地里软刀子割肉、明争暗斗套路计谋是层出不穷,多的数不胜数,但要说最高的一招,那无疑是“以退为进”,在一件件事情上看似是自己吃了亏,但把这些事情连在一起,最大的受益人就是自己。和珅对这些官场的套路那无疑是炉火纯青,他推出这个“议罪银”不仅能挣钱如流水,更重要的事能“细水长流”!
不出所料,当这个“议罪银”制度推出不久后,有一些官场老狐狸就发现了这其中的机会,据史书记载,当时最经典的就是河南巡抚毕沅,他当时就向朝廷上奏,说自己没能及时抓捕要犯,办事不利,主动向皇上请罪,自愿罚白银两万两,还有人一个官员,就因为不小心把给皇上的奏折沾了香灰,就说“臣惶惶不可终日”,然后就非要请罚三万两白银。
这事给乾隆都整不好意了,跟那个大臣说,不用罚那么多,交一万两白银上来得了,那么这些因小过错而甘愿重罚的大臣是老糊涂了吗?当然不是,他们通过这些甘愿请罚的事,成功获得了乾隆的注意和好感,上叫的那些数以万计的白银,肯定大部分都成为了乾隆的“零花钱”,其次就是和珅了。收了人家那么多钱,不说乾隆,就和珅肯定会在很多事情上面对他们“多多关照”,毕竟这些可都是和珅的“大金主”。
那在乾隆那边,乾隆看着自己的大臣对自己的工作都这么“上心”,稍微犯点小错误,就自责的不行,更重要的是,自己还不愁没钱花,这不妥妥的未来可欺、前途一片光明嘛,当时乾隆大力支持和珅这个“议罪银”。
其他一些大臣得知后,也都纷纷效仿之前的人加入其中,不断靠自己这些年贪来的钱去跟乾隆刷好感度,慢慢的这股风气就在朝中盛行起来,和珅无疑是最大的受益人了,即通过自己的这个制度赚得盆满钵满,而且有更多的大臣跟他示好,那和珅肯定是笑脸相迎呀,人情世故这一块,和珅算得上是专家了,就这样支持和珅的大臣越来越多,和珅也掌握了凌驾于金钱之上的东西,就是权力。
在和珅自己的党派壮大的情况下,和珅也把很多得到的消息,过滤筛选后才会跟乾隆说,慢慢的和珅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一人之下”,乾隆的地位和珅肯定是无法撼动了,但乾隆之后就很多难说了。
别看“议罪银”这个制度让乾隆和一种群臣都挺乐呵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制度的弊端也开始显现出来了,这些朝中的老狐狸更不干实事了,拿钱就能平事,干嘛要出力不讨好呢,老话常说吃人嘴软,拿人手段,乾隆拿了人家那么多钱,在很多事情上肯定要多少“关照”一些。
有一段时间,不仅乾隆生活十分奢靡,底下的大臣也是一个赛一个,有些大臣犯了重罪,最后也是因为人家之前没少给乾隆交“保护费”,最后乾隆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让他罚点钱就完事了。
有了这些大臣的例子,其他大臣更加肆意妄为了,都开始渐渐暴露出了本性,行为也越来越无法无天,反正犯了错就罚钱呗,还有什么好装的,只要我不谋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自己就是王,想怎么放肆就怎么放肆。
就像开弓没有回头箭一样,当初乾隆自己亲手按下的这个“开关”,那么现在想要阻止非常困难,更何况还有和珅在那筛选信息,乾隆自然也就偏听则暗了。而且这些大臣交完“保护费”没钱了之后,开始变本加厉的从老百姓身上搜刮钱财,使得百姓生活更加疾苦,这就是妥妥的恶行循环。
就像万恶的“资本家”一样,都没人正经为国家做事,那这个国家怎么可能好,都是在“吃老本”罢了。这个制度导致清朝后期的亏损,都是以亿来计算的,这些钱没有去它们该去的地方,浪费在了上层人利欲熏心、纸醉金迷的生活中。
随着乾隆帝进入垂暮之年,人老了,耳朵就不咋好使了,脑袋瓜也不像之前那么灵活了,说的话别人也听不明白。因此,每当乾隆帝上朝时,乾隆帝都会命令和珅站在他和嘉庆身边,因为只有和珅才能理解乾隆所说的话。因此,在每天满朝大臣向皇帝行跪拜大礼时,和珅如同摄政王一样,接受大臣们的朝拜。这个时候的和珅可是非常的坏啊,在他听乾隆帝说话时,便借此机会,更改乾隆帝的意思,然后在告知满朝文武,这一波操作,彻底控制了满朝文武。
这嘉庆的皇帝当的,也真是无奈了。因此,清朝人民称和珅为“二皇帝”。嘉庆帝坐在一边,没有实权。而真正掌握实权的是和珅和乾隆。这一看,和珅就是少了个名分。嘉庆四年(1799年),身为太上皇的乾隆帝驾崩,嘉庆帝心里一下子就舒展开了,终于能够亲自处理政事了,于是嘉庆帝循序渐进,先下令让和珅处理乾隆帝的丧事,随即在正月十三日,嘉庆帝就下令处决和珅,其家产全部充公,看似是温水煮青蛙,实则是掩耳盗铃。
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不可饶恕,但嘉庆帝念及曾担任过先朝大臣,赐和珅在狱中自尽,随后又赐和珅在家中自己用白绫自尽。而和珅的长子因与乾隆帝皇十女成婚,得以幸免。但这次的收缴财产,可把嘉庆帝给乐坏了啊,毕竟这都是真金白银啊。
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和珅这一生很好地诠释了这句话,是当初悲惨的童年把和珅推到了常人无法到达的高度,同样也是这悲惨的童年,狠狠把他拉下了深渊。有人说这就是命运,或许我们永远无法做到,对他悲惨经历的感同身受,也无法真正理解,在和珅家财万贯的时候他是怎样想的。
只能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但其实,在皇权的时代下,和珅只不过是皇权下的牺牲品,其实历史上不止和珅一个人,还有很多人都成为了皇权下的牺牲品,这也算是时代更替的产物吧,而和珅自己也用尽了一生的才华成为了贪官之王,真是令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