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抢东西、哭闹不止?教你一招,让他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提需求!

大赛爸爸就是我 2024-03-04 04:00:39

有家长在后台给我们留言,说自己的孩子四岁半了,不会提需求,比如说,他看到妹妹手里拿着好吃的,他不会跟我们说他想要,伸手就去抢。

有时候妹妹护食,就会用小手紧紧攥着,哥哥抢不到,就会咬妹妹,这兄妹俩在一起,得好好盯着,一个不留神,哥哥就会抢夺妹妹的物品,抢不过了妹妹,他情绪就非常大,做出打人、哭闹的行为。

不光对妹妹这样,对其它人也这样,只要他想要得到一件物品时,总是用抢或不当的表达方式来向我们提要求,而且得不到满足就会有很大的情绪,我们要怎么办才好?

许多谱系障碍孩子不会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很多谱系障碍孩子不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或者适宜地行动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进而引发一些情绪和行为问题。

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不想做什么事情,就会哭闹、躺地打滚,或者打人、严重者甚至会有自残行为。他们这种提需求的方式,让他们不被人们理解,这不仅影响他们的社交,还会带来一些潜在的危险。

家庭干预中,家长该如何教孩子用恰当的方式提需求呢?大赛爸爸给家长支支招。

1.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要求

提要求是语言行为教学中的核心部分,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的基础是让一个需求获得满足,并和动机有关。孩子必须要有动机才能去要求某个物品,我们的饥饿感,对另一个物品的欲望这些都是动机。

在教导孩子表达需求时,最最最重要的就是孩子的“动机”,我们所说的动机是来自于孩子的“真实需求”,而不是家长们盲猜出来的可能需求,因此,家长要了解孩子,懂得孩子,知道孩子对于哪些事物有动机。

2.表达需求有哪些恰当的方式

我们所说的“恰当的方式”,既包括语言,也包括非语言的方式。我想提醒大家,咱们拿新生儿为例,来说说:尿布一湿,有些小婴儿就会哇哇大哭,他们用哭声来表达需求,让妈妈给他换尿布,当他们饿了,也会啼哭,有经验的妈妈一听孩子的哭就能分辨出孩子是饿了,还是要换尿布,哭是新生儿最初的要求,而且是生存的基本技能。

随着婴儿不断长大,他们的要求也变得更加明确,表达要求的技能也不断发展。用手去指物品,或者使用一些手势:将身子够向你,那是孩子想要你抱抱,当你喂他们牛奶时,他们将脸扭开,或者紧闭着嘴,不张开,那是他们不要牛奶。等他们有语言,会用“不喝、不要等词语来拒绝,用“我想”我要等词语来表达要求。

3.谱系障碍孩子的需求方式

谱系障碍或者发育迟缓的孩子,他们可能不会发展出手势技能,他们缺乏手指物品的能力。

一个无法表达需求的孩子,哭的行为将会持续出现,且因此逐渐形成了哭和发脾气的沟通模式。教孩子表达需求,可以借助动作、手语、发音、图片、符号、书面语、口语等沟通形式。

4.视觉辅助和延迟练习

拿训练营的小晨为例,来说一说。小晨不想写作业,他好几次都尝试离开书房,后来干脆就不回书房了,妈妈看出了小晨的心思——他想休息。可是不写作业又不现实,于是妈妈咨询了老师,老师建议她给小晨准备6张卡片,卡片上写着“休息5分钟”,小晨想要休息,他只要说“我需要休息一下并拿出卡片”,那他就可以立即休息5分钟,每次写作业,只能休息6次。

妈妈耐心地把规则告诉了小晨,经过大量的练习和提示,小晨学会了自己提出休息的要求,在老师和妈妈的引导下,小晨越做越好,妈妈手中的卡片变得越来越少,同时,她还逐渐延长了小明要求休息和正式开始休息之间的时间间隔。慢慢地,“再做1道题,你就可以休息了。”成了妈妈和小晨沟通的新方式,小晨也学会了运用恰当的方式来和妈妈进行作业沟通。

5.其他提需求的方式

再比如说,孩子摔书,摔玩具,怒气冲冲,他可能是学习累了,需要休息,家长可以教孩子使用“停”这个交通标志图卡。

孩子不想喝水,可以使用表示不要的图片卡,来表达自己的需求,不想做作业时,可以教他们举手、摇铃等方式来表达,而不是尖叫,发脾气;

教孩子表达需求,教给孩子合适的语言:比方说,有些孩子想要和其他玩,不能靠碰别人,打别人来表达,可以用语言“我也可以玩吗?”等等。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孩子的能力是不一样的,家长教的方式要考虑孩子是否容易学会。很多家长是看孩子的年龄来教,却没有考虑孩子当下阶段的能力,这样就会导致教的内容太难,孩了学不会。

0 阅读:0

大赛爸爸就是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