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多次参与重大国家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他曾为亚运会设计紫砂壶,作品被人仿制后炒到几十万元的价格;他曾经历过两次重大疾病,被医生判了“死刑”,却靠着乐观积极的心态挺了过来,他就是以制作紫砂壶闻名的陶艺大师高德芝。
高老参加朗和的长者生日会
今年高老已经94岁高龄,入住朗和养老院后,他每天品茶论道,不亦乐乎,这位老手艺人找到了自己的归宿。
紫砂壶大师为亚运会设计茶壶
“我从小就喜欢做紫砂壶。”说到与紫砂壶的缘分,高德芝谈起了儿时的记忆。高老1930年出生在宜兴,当地以做紫砂壶而闻名。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爸爸去世后,全家靠妈妈一个人做紫砂壶支撑。“妈妈做紫砂壶的时候,我就在一旁帮忙。”高老说道,“12岁我就开始独自做。”由于手艺出众,18岁那年,高德芝被著名陶艺家王寅春相中收为徒弟,从此与紫砂壶结下了不解之缘。
新中国成立以后,他先后在上海、湖州等地担任陶艺工人,成为厂里的技术骨干,钻研高温耐火材料的应用。1960年,他刚满30岁,经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直接从工人提拔为工程师的技术人才。凭借出色的技艺,高德芝曾先后参与毛主席纪念堂1号工程、北京6895等国家科研项目的技术攻关,特别是高温耐火材料的研发,满足了当时国防工业的需要。
为亚运会设计的紫砂壶
上世纪90年代,高德芝迎来创作的高峰。当时恰逢亚洲体育盛会在中国举行,他受邀为北京亚运会设计了一套体育茶壶,包含“铁饼壶”、“足球壶”、“羽毛球壶”、“链球壶”等。这套壶的赝品在市场上被炒到几十万,但实际上这套壶根本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而是被亚组委永久收藏。
“你要做好一把紫砂壶,首先要脑子灵,其次要发自内心的喜欢,再就是懂得钻研。”对于做紫砂壶的窍门,高老有着自己的理解。
高老在杭州发现的紫砂原料
光有一份赤诚之心还不够,在高老心中,一把紫砂壶的好坏,原料永远是第一位的。他老家宜兴的紫砂壶之所以出名,就是因为当地有优质的泥料。退休后的高老长期居住在杭州,为了发掘适合的原料,他跑遍了杭州以及周边千岛湖、桐庐、诸暨、金华等地的山区、矿场。他不顾年迈,上山采原料,编上号码反复实验,终于在杭州半山、千岛湖等地方发现了丰富的紫砂资源。
“依据我的判断,杭州紫砂原料做的紫砂壶质量完全不逊色于民国后期的宜兴紫砂。”高老说道。
养老院里,高老的幸福晚年
高老在住处品茶
当走进高德芝在朗和养老院的房间,高老用自己制作的紫砂壶热情地招待我们,滔滔不绝地讲述着他这些年经历的种种,这其中就有他对于健康和养老生活的理解。
20多年前,高德芝先后经历了两场劫难,先是一场车祸差点夺走了高德芝的行走能力,之后他又受到肝硬化的折磨。“当时上海那边的专家对我说,你现在的情况,最多再撑2年。”高老回忆道。因为有紫砂壶这个精神寄托,再加上乐观的心态,高老很快忘了伤痛,积极进行康复治疗,身体神奇地康复了。在这个过程中,高老还自己摸索出一套养生哲学。
高老与其他长者一起出游、品茶
在住进养老院后,高德芝体验到了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为了满足高老对品茶、养生的喜好,朗和养老院特地为他准备一整套“围炉煮茶”的设备和场所,方便他与其他长者围坐在一起品茶论道。
高老参加养老院的手工活动
“在朗和,我喜欢看养生的书籍。”品茶论道之外,看书、打牌、做手工、看表演、春游……这位紫砂壶大师也参与到养老院丰富的集体生活中。
人壶易老,艺无止境。高老这位老艺人如今在养老院享受着宁静祥和的养老生活,但他内心依旧惦记着紫砂壶这项传统的艺术文化。“现在学紫砂壶这门手艺的人越来越少了,如果有年轻人真心实意想学,我可以免费教。”他乐呵呵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