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竟然有个“中国周”?当反华成为潮流,美国就失了霸主的根基

域外编者 2024-10-10 11:34:39
开篇:美国竟然有一个“中国周”?主题就是围绕中国的,而且竟然还是美国政府主导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在“中国周”里,这些美国政客们会围绕着中国讨论些什么呢?又是什么原因会让美国政府要来搞这样一个“中国周”呢?这背后体现的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今天我们就来简单聊一聊吧。 离谱的反华周和反华组织:China Week,也就是“中国周”,一个在美国国会结束了六周夏季休会期之后开启的长达一周的决策大会。 在这一周里,美国国会将集中全部力量,快马加鞭地对各项涉华政策和法案进行决议,并通过密集的表决,来决定各项与中国有关的法案是否可以通过。 在这以中国命名的,事关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一周里,大家应该也能想象得到,恐怕最核心的主题可不是什么跟中国如何合作与发展了,在当下这个历史阶段,必然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反华”了。 不过同志们可能很难想象这个“中国周”到底能不可理喻到什么程度,讲出来或许大家反而不会因为美国政客的无耻而愤怒,更多的估计会是因为他们的无脑反华而气到笑出来。 那么这个“中国周”里,美国方面刮起的“反华妖风”到底有哪些值得一笑的表现呢?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在美国众议院中有“最反华团体”之称的“美中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了。 这是一个刚刚成立不久的组织,它的成立过程、主要目的和职能,说起来真的非常有意思,恰恰好就是某些人一天到晚攻击我们的所谓“极端民族主义”或者什么“民粹”的集大成者。 早在 2020 年的时候,那时候还是众议院少数党领袖的麦卡锡便成立了“中国特别工作组”(China Task Force),让大美利坚梦回上世纪 50 年代,掀起了新时代的麦卡锡主义。 这个特别工作组的宗旨,就是“协调应对中国在一切领域带来的威胁”。这个说法很委婉了,讲白了就是想尽办法打压中国,遏制中国发展,好保持美国的霸权地位嘛。 从那时候起,反华就再次成为一个非常好用的政治议题,变成了美国政客们一方面获取个人在各方面利益的借口,一方面去打压政敌的新的政治正确。比如那时候麦卡锡就一直在大骂拜登政府对华太软弱,那姿态,搞得好像要不是拜登政府不答应,他立刻扛枪上战场为美国而战一样。做秀做到这个程度,也算是难得了。 后来为了有助于协调各专门委员会立场,制定更为连贯的政策,麦卡锡于 20 年的 12 月着手推动刚才提到的特设委员会的成立。 之后,在2023年1月10日,美国国会众议院以365票赞成、65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 H.Res.11.决议案,“中美战略竞争特设委员会”(Select Committee on the Strategic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终于得以成立,变成了美国反华的桥头堡和急先锋,让各位政治投机客们,终于有了一个坚实的基地,高举“反华”的旗帜给自己去做秀捞好处去。 这个机构呢,根据 H.Res.11 法案,并不具备立法管辖权,也无权对任何法案或决议采取立法行动。但它可以就中国的经济、技术和安全进展状况,以及美国所认为的中国会与自己发生竞争的领域展开调查,并可就其调查职能的任何领域举行听证会,或提交详细研究报告、政策建议以及立法提案。 讲白了就是这个机构没法直接搞点什么法案来针对中国,但是它可以不停提出建议,然后再通过建议去影响立法。 这也是当“中国周”举行时,这个机构会特别激动,像猴儿一样上蹿下跳的根本原因所在——它需要去影响议员们通过自己建议的那些法案。 这个特设会共有 24 名成员, 13 名共和党,11 名民主党。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过去的“中国周”也是由共和党发起的。其实从这些细节可以看出,共和党的对华政策会是如何的,而特朗普假如当选,作为共和党的领袖,他恐怕不会改变整体的对华政策,这点或许我们要有所预期。 同样,最新的“中国周”落幕后,这个“特设会”立刻跳出来炫耀这一次反华的战果,说这次通过的法案竟然多达 25 项。言下之意当然就是自己的影响力巨大,促成了如此之多的反华法案,自己居功至伟了。 我们可以一起来看一下都是些什么法案啊,答应我,看完了大家不要笑。 离谱的反华法案:首先是获得了“特设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籍众议员约翰·穆莱纳尔(John Moolenaar)的“直接背书”的法案。 比如“生物安全法案”,恐怕是想把外来物种对美洲的影响都算到中国头上来了; 比如“反制中国无人机法案”,这个倒是靠谱一点,毕竟中国的无人机确实在市场上领跑了,但这法案是不是太不市场经济了,那些张嘴哈耶克、闭嘴辜朝明的人赶紧来救一下啊; 又比如“脱离外国敌对电池依赖法案”,一样非常不市场经济,让我忍不住要问,美国你到底怎么了,是什么让你堕落如斯,连保护主义都施行得那么扭扭捏捏了; 还有“保护美国农业免受外国对手侵害法案”,我只能说,醒醒美国,你的外国对手是你四大粮商的海外分公司; 接着是“国土安全部限制孔子学院和中国相关实体法案”、“结束中国电动汽车在美国主导地位法案”、“打击中国恶意影响基金授权法案”、“科技协议强化国会通知法案”。 这些法案光听名字就已经让人啼笑皆非,里面的内容更是让人咋舌。 而它们不过是“中国周”里相对正常一点的法案了,其它的诸如什么“中国货币问责法”,也就是美国居然有权利问责另一个主权国家的货币了;什么“路由器法案”,光看名字就知道是担心中国产的路由器如何如何的反智法案了,等等等等,光是看名字就已经让人觉得智商遭受痛击了,也真是难为那帮政客煞有介事地反复讨论,并最终敲定下来了。 就这样了,在“中国周”上面,美国两党还要继续做秀,玩起“互喷”的戏码来。共和党给民主党全体都扣上了“对华软弱”的帽子,然后民主党也跳起来反咬共和党说他们对华“不够强硬”,最后两边一同宣布对方在“中国周”上的表现一无是处,对中国都太过软弱无力。 一时间“中国周”成了双方比拼演技的秀场,上面是美国精英政客们在热烈表演的民粹主义和反智举措。而表演的目的,看似是针对中国,其实是这些政客拿着所谓对华议题去为个人谋求政治利益罢了。 但也不得不承认,这种为个人和党派搞政治利益的表演,一定程度上确实会造成实际的后果。 比如这一次在众议院以 351:36 这样悬殊的投票结果通过的所谓“打击中国恶意影响基金授权法案”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这个法案代号是“H.R. 1157”,内容非常简单明了,官样说法是该法案授权在2023至2027财年期间每年拨款3.25亿美元以打击中国经济的全球影响力, 包括打击“虚假信息”、促进“透明度”和打击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相关的所谓“强制性经济行为”等举措。 表面上冠冕堂皇得很,实际上就是花钱搞舆论战这么简单。所以法案的具体内容反而是美国将在未来 5 年内投入 16 个亿的美元基金,在全球范围内扶植所谓“独立媒体”和各类组织,竭尽全力地污蔑和攻击中国。 根据美国“昆西负责任治国研究中心”(the Quincy Institute for Responsible Statecraft)的报道,这项专门对华的舆论战法案将由美国国务院下属的全球接触中心和美国国际开发署负责。这两机构或许大家没有听说过,但实际上它是美国打着各种旗号在全球各地培养美国代理人和各类手套,进而让他们在其它国家搞各种事情的主要推手之二。 在这个法案之前,全球接触中心每年的预算也就不到 1 亿美元,而现在突然之间能获得5 年内高达16 亿美元的经费,可以想见这些个老手会怎样猖狂地出击了。而且当初这些机构拿着不多的经费,针对的还是全球,都能搞得满世界的“精神美国人”,如今拿着海量经费还只是单单针对中国,那么可想而知,此后我们将面临一个怎样的舆论环境了。 这份报道还引述了一份美国 2021 年公布的文件,详细说明了美国对华“舆论战”的操作手法。 反华尽显霸权的颓势:这份文件虚拟了一个非洲国家,并假设美国在舆论战、认知战的有关部门已经研判出中国将和这个国家合作,建设一个新的深水港。基于这个情况,美国立即采取行动,首先就是买通这个国家的所谓的“独立媒体”和当地组织,要类比的话就相当于现在咱们经常能看到的各种自媒体和线下组织了,让他们炒作这个非洲国家的工人们和中国企业之间的矛盾,比如劳资纠纷、工作时长和强度等,以此来煽动对立。 有了这个舆论造势,美国将很快组织人手到中国企业和中国大使馆附近游行示威。这个游行示威其实并不是真的为了游行示威,而是出于一种类似摆拍的目的。因为一旦有人这样做了,美国立刻在社交媒体和自己的主流媒体上大肆宣扬这个事情,极尽所能地放大这个矛盾,为后续的舆论推波助澜。 接着,美国将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中国的“一带一路”基础设施投资,说这是什么“新殖民主义”啦,说这是什么新的“债务陷阱”啦,如此种种。其目的自然就是破坏中国和其它国家共通和平发展的局面了。 类似的事情其实在中文互联网上屡见不鲜了,而且不单单是美国相关的事宜,包括跟日本的诸多事宜不也是一样的情况么,甚至有人公然做秀,抱着一束写着反智标语的花去坐地铁,故意摆拍然后发到网上,不就是这种方法的复刻么。 而不管是“中国周”也好,“舆论战”也罢,虽不否认其对中国社会和中国的国际环境造成了非常负面的影响,但我们也要清楚,对于一个帝国主义霸权而言,假若它能通过武力解决自身的威胁,它一定不会选择其它的方式。 如今美国不得不重金押在所谓舆论战和认知战上,一方面固然有远程养殖成本更低,哪怕闹出人命消耗的也不是美国大兵的生命等等考虑,但更重要的,难道不是美帝国主义霸权确实已经没有把握通过武力来维持自身的霸权,但又不愿意体面地进入一个更为平等的多元世界格局,因此垂死挣扎才搞出来的各种丑事么? 毕竟舆论战看似有效,而只要我们能更全面地获取信息,更客观地看待世界,那么它的作用就会被削减到微乎其微。就比如我们上网时,任凭那些账号如何歇斯底里,我们优雅地点个举报,也就可以了。又比如看到那些历史虚无的短剧,立刻关掉,不为它贡献任何一点流量和热度,也就 OK 了。如此种种,就是我们普通人面对舆论战和认知战时,可以做出的切实贡献。 而当大多数人都这样做时,所谓舆论战和认知战,自然就失去了群众基础,被消弭于无形了。 好了,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我们是域外编撰者,一群以笔撰商史的人。如果大家喜欢我们的内容,请点个赞,也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转发、收藏和留言,我们下期见。
0 阅读:9

域外编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