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语言发展与听觉发育紧密相关,爸爸妈妈们平时在家应该如何关注宝宝的听觉发育呢?宝宝在听觉发育过程中又有那些需要注意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听觉发育
我们先来看看1岁以内宝宝的听觉发育过程吧。
0-1个月宝宝
刚刚出生的宝宝对声音还不是很敏感,随着慢慢长大,对声音的敏感性会逐渐增强,表现为对突然的声响有惊跳反射(双臂伸直、手指张开等)、眼睑反射(张大眼睛或者闭眼)、觉醒反射(惊醒或者身体跳动)。
1-2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听到比较大的声音时,在睡觉状态时会醒来或者哭泣,睁眼状态时会闭眼,哭泣或者活动的时候会停止哭泣或者活动,可能会伸展手脚、转动身体,试图寻找声源位置,吃奶的时候听到突然的声响会停止吮吸或者改变吮吸频率。
2个月左右宝宝
听见正常说话声音时,可能会睁开眼睛、前臂屈伸、伸展手脚、两手握拳等;对比较大的声音仍然会出现惊跳反射。
3个月左右宝宝
惊跳反射慢慢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声音很感兴趣,可以大致分辨出方向并且向声源处慢慢转头寻找,对音乐声、吼叫声会表现出喜悦或者不安,会关注看护人说话并微笑,处于无意识交流阶段。
4个月左右宝宝
这个时期的宝宝对日常环境中比较熟悉的声音,比如开关门声、脚步声、玩具声等开始关注,特别是对妈妈的声音更为关注。
对各种新奇的声音也很感兴趣,会朝着声源方向看,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持注意力。
开始咿呀发声并且可以笑出声。
4-6个月宝宝
他们会对耳旁的声音有很明确的反应,例如:闹钟的嘀嗒声、大人的小声说话。
听到熟悉的音乐声或者说话声会停止活动或者将头转向声源,并慢慢能判断出左右两侧的声源。
开始可以分辨声音,例如:听到洗衣机的声音会看着洗衣机而不是电视机,对熟人或者陌生人的声音会有不同的反应。
突然的大声会让宝宝吓得抓紧或者抱紧东西。
7-9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的宝宝听到细微、熟悉的声音会很兴奋,听到看护人的声音会停止活动并转向声源,听到电视或者音乐的声音变化会迅速转过头去,对声音的定位能力明显提高,例如:在远处呼唤宝宝,宝宝会爬过去。
对不同的语调可以做出不同的反应,例如:听到“不行”等语气比较重的词时会缩手。
会辨认日常常用的词,例如:挥手表示“再见”等。
10-12个月宝宝
这个阶段宝宝的语言会更加丰富,会慢慢有节奏地重复同一音节,比如“妈妈”,开始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比如:“在哪”、“睡觉觉”等,对于自己的名字和“不”可以做出明确反应;对声音的定位能力进一步增强,对于反复无意义的声音会很厌烦;经过反复刺激以后可以建立词和物体之间的联系。
注意事项
为了更好地保护宝宝的听觉发育,在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们还需要多关注以下几点:
1、不要对宝宝大声说话:平时说话时,音量不要过大,特别是不要直接对着宝宝的耳朵大声说话。同时,爸爸妈妈们还需要让宝宝远离噪音污染。
2、科学掏耳朵:小月龄的宝宝,因为身体器官还没有发育成熟,特别是耳朵非常脆弱,因此,不建议给宝宝掏耳朵。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屎可以自己掉出来,爸爸妈妈们用棉签轻轻擦拭耳洞入口就好,不能用掏耳勺或者小发卡给宝宝掏耳朵。如果宝宝耳屎太多掉不出来,建议爸爸妈妈们带宝宝去医院求助医生。
3、选择合格的发声玩具:建议给宝宝买≤60分贝的发声玩具,并且要注意挑选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玩具,以免不合格的发声玩具声音太大,对宝宝的听觉造成伤害。
爸爸妈妈们要记得通过科学的方法促进宝宝的听觉发育,有助于宝宝更好地探索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