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78岁逝世,他30岁的遗孀过得怎样?被赶出李公馆后皈依佛门

雅轩看历史 2023-03-03 18:28:04

1966年7月26日,在广西李宗仁府邸,75岁的前民国代总统李宗仁与27岁的年轻护士胡友松举行了婚礼。

仪式办的很简单,在自己家里相当低调,邀请的也就是几位友人和民主人士。

但引来的舆论风波却不小。

一是因为新郎官本来就是声名赫赫的人物,再就是因为俩人巨大的年龄差,毕竟这两人都能算得上是爷孙恋了。

于是众说纷纭,最多的就是老的贪图美貌,小的贪图名气和钱财了。

但外人只是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对于新娘胡友松来说,这场婚姻却足以为她未来的一生奠基。

她晚年曾这样评价自己的一生,最重要的两件大事,一是嫁给李宗仁,二是后面继承他的遗志。

可年龄的巨大鸿沟仍是无法避免的,在结婚仅仅3年后,78岁的李宗仁最终没能挨过病痛的折磨。

那么,在李宗仁逝世后,不过刚刚30岁的胡友松是如何度过余生的?

对于胡友松来说,外界的声音与评价总是负面,甚至是诋毁。

而始终对父亲的第二位妻子郭德洁怀有敌意的李宗仁独子李幼邻,却对胡友松高度评价:

“她是我们李家的人”。

他之所以这么说,也是因为胡友松在父亲晚年时,给了他不求回报的陪伴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而对于胡友松来说,所付出的真心是天地可鉴的。这短短不到三年的婚姻,却给了她三十年人生中最真切的温暖,并为她之后的一生奠基。

李宗仁早年在父母之命下,娶了自己的原配妻子李秀文。但也就是那个年代常有的知识新青年和旧时代女性的组合吧,男人对妻子没多少感情可言。

婚后没几年就出门去追逐自己的事业,而女人则恪守妇道,在家孝顺公婆,拉扯孩子,一心翘首以盼丈夫归来。

但这一般就是那个年代女子悲剧命运的开始。

李宗仁在外的名声越来越响,在国民党慢慢积攒起了地位和名气。

但对于发妻,他跟她之间,除了一个儿子李幼邻,几乎没有什么交集。

而且他后来认识了同样接受过新式教育的郭儒仙,也就是后来他的第二任妻子郭德洁。

一来二去,俩人好感互生,李宗仁更加觉得自己和发妻之间就是一场错误。

于是他决定离婚再娶。他将此事写信告知父母,请他们与李秀文商量,其实也就是通知。

但因为李秀文这些年伺候公婆尽心尽力,二老对这个儿媳非常满意,早已把她当一家人。

所以对儿子这个决定,他们一万个不赞同,派李秀文前去桂平找李宗仁。

李宗仁对李秀文的到来并没有排斥,只是安慰她说自己主要是在外面社交非常多。

而郭德洁这方面比较放得开,自己需要她的协助。而对于丈夫爱上别的女人并且要娶她,李秀文根本就不知道要怎么应对这件事情。

她从小的教育只是告诉她夫为妻纲,既然嫁给他了就要一生一世一双人,体贴丈夫孝顺公婆,而根本没有人告诉过她婚姻岌岌可危时要怎么保护自己。

李秀文当然没能阻止李宗仁和郭德洁的结合,慢慢地她也看开了。

他们后来多是以亲人的身份相处,李宗仁会去看她和孩子,给他们经济上的支持。

而郭德洁确如李宗仁所说的,给了他很多事业上的帮助。而她本身也是个要强的人,从小凡事都要做到第一。

她给予了丈夫鼎力的支持,却不甘心缩在他的羽翼下,她要有属于自己的事业。

她投身慈善,亲自挂帅上战场,随军担任妇女队长,而且样样做得出色。

李宗仁早年曾指挥台儿庄战役,这是抗日战争史上我方首次取得大捷,他也因此名垂史册。

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被迫下野,而李宗仁以中华民国代总统的身份开启了其政治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段。

1949年,国民党败局基本已定,而李宗仁却还企图通过和谈挽回局面。但北平谈判后,他却又拒绝共产党提出的《国内和平协定》。

解放军百万大军渡过长江,国民党重要人物,归降的归降,逃跑的逃跑。

李宗仁早与蒋介石早已撕破脸皮,所以对于蒋邀请他一同前往台湾置之不理,而是借口生病要去就医飞往了香港,转头又飞去了美国。

李宗仁在美国待了十几年,带着郭德洁,后来又把李秀文母子接了去。

他在美国一直关注着国内的变化,看到中国从建国伊始的百废待兴,慢慢成长强大,他心里十分高兴。

其实在美国他虽然衣食无忧,重要的亲人都在身边,但对他而言却没有多少快乐可言。

政治上的失意和对祖国家乡的思念时时刻刻在折磨着他。他开始用各种方法投石问路,为回国做打算。

1964年,李宗仁公开发文,劝告美国政府不要沿错误的道路走下去。

1965年7月,李宗仁冲破重重阻碍,携夫人郭德洁飞抵北京,周恩来总理亲自接机。

李宗仁在机场发表声明,要为祖国统一做出自己的贡献。

回到心心念念的故乡,李宗仁终于舒了一口气。但第二年,陪他走过半生风雨的妻子郭德洁女士因患乳腺癌去世,这让李宗仁的心情再次跌入谷底。

失去爱妻,李宗仁每日郁郁寡欢,这让他的助理程思远先生非常着急。

于是,在中央的帮助下,他开始琢磨为李宗仁再找一位伴侣。

胡友松就是这样走进李宗仁的生活的。

当时她在原本的单位受到排挤,每天的日子都非常难过。

于是她找到母亲的旧友张成仁先生,想让他为自己介绍个新工作。

而这个翻译家张成仁先生和程思远是故友,有次他们聊天就聊到了李宗仁。程思远就跟张说了老人形单影只,自己想给他再找个伴的事情。

张成仁就想到了胡友松,她是护士,比较会照顾人。于是他们就带她去见了李宗仁。

李对这小姑娘非常喜欢,但他也顾虑两人巨大的年龄差,所以这婚事成与不成,其实还看胡友松的态度。

但有些出乎李宗仁预料的,胡友松最后答应了。其实她做出这个决定,一是对李先生的钦佩,二也是因为她自己从小的经历。

胡友松的身世对外界一直是个迷。流传比较广的,是她是民国时期著名影星胡蝶的私生女。

她不知道自己的父亲是谁。小时候问起,母亲就说别人再问,你就说你只有妈妈,没有爸爸。

那时候她叫胡若梅,如梅不畏寒霜,坚强挺立的意思。父爱的缺失对若梅来讲,是为童年的一大阴影。

她没有一个可以称之为家的地方。小时候,她随母亲到处演出,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上海百乐门。

母亲在台上演出募集善款,她就在台下拿着小礼帽在人群中收钱。晚上,她们就住在酒店的房间里。

人生的最初几年她的物质生活是丰富的,但她似乎很少能体会到快乐是什么东西。

而在她6岁那年,这来自母亲的仅有的温暖也戛然而止了。

那年胡若梅患上了湿疹,医生建议是到北方生活一段时间,气候干燥有利于病情恢复。

但胡蝶忙于拍电影没法分身,就委托她的朋友,张宗昌的姨太太沈文芝把女儿带到北方。

沈文芝先是答应一定会照顾好若梅,带她去了北方。胡蝶每个月都会给她寄一笔不菲的抚养费。但这些钱却大部分花在了沈文芝自己身上。

胡若梅不是自己的孩子一点也不心疼,打骂是家常便饭,还常常要饿肚子。

对沈文芝来说,若梅就是一棵摇钱树,孩子在自己这儿,胡蝶就会每月寄钱来,而小孩子又没办法给母亲告状。

就是那样悲苦的生活使得后来的胡友松敏感而又孤傲。日子就在养母的无休止的打骂和刁难中一点点度过去,小小的女孩儿也一点点长大。

不过时间没有不透风的墙,两年后,胡蝶还是知道了女儿的悲惨处境。

胡蝶

她放下工作急匆匆赶来,想要带走若梅。但沈文芝却又撒泼打滚死活不同意,她害怕失去这棵摇钱树。

胡蝶最终妥协,她应该是还顾忌着她的工作,可能没法付出多少精力照顾孩子。

她留下一箱子金银细软走了,再次把女儿留在了沈文芝身边,希望她看在钱的份上对孩子好一点。

其实这也就是胡若梅童年乃至一生里最悲惨的一笔,小时候唯一可以依靠,可以汲取爱的妈妈,但对对方来说,她阴暗的生活却都没有她的工作重要。

那一箱子财物很快就见了底,但却几乎没有几个是花在了若梅身上。

胡若梅只能靠自己改变命运。她成绩很好,考上了医专,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积水潭医院当护士。

经济上摆脱沈文芝的剥削后,胡若梅日子宽裕了些。

她给自己改名“胡友松”,寓意如松树一样挺拔,“咬定青山不放松”,她希望和过去的日子做彻底的告别,活出全新的样子。

但磨难和黑暗并不打算放过她。那个年代,阶级斗争被摆在突出位置,而胡友松父亲不明,但却总有传闻说她爸爸是国民党高官,而母亲胡蝶作为电影明星,基本也算是小资产阶级。

这让胡友松成分不好,在单位抬不起头来。而因为她私生女的身世,单位的同事总是对她指指点点,在背后窃窃私语。

胡友松每天的日子都过得黑暗而没有盼头,上班如上坟,所以她才迫切地渴望能够换个环境重新开始,就有了去找张成仁的事情。

胡友松画作

当时这两人跟胡友松说的是带她去面试,他们想的是,让两人先接触一下,看他们两人的态度,就算只是单纯地给胡友松介绍个工作,给李宗仁找个私人护士也挺好。

胡友松没想到他们要带她见的是李宗仁,她早已听说过这位将军,在她心中是遥不可及的人物。

但那天老人就是跟拉家常一样,问了她一些工作和生活上的事情,感觉很亲切。

末了,老人问她愿不愿意在他这儿工作照顾他,每月给她开一百块钱工资。

那个年代这个工资把她吓了一跳,这可足够她一年的生活所需了。于是她就答应了。她从小饿肚子饿怕了,对钱有着强烈的渴望。

照顾李宗仁后,她也摆脱了那些如影随形的闲言碎语,脸上的笑容多了起来,工作起来也非常尽心。

她的认真更加让李宗仁喜欢,过了一些时候,李向她表明了心意。

胡友松经过深思熟虑,答应了这门亲事。

后来她坦言,之所以会答应,一是因为自己对李先生一直以来的仰慕和崇敬,二是因为在这里,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尊重。

但有些改变胡友松一时间很难适应,婚后,她提出分房睡,李宗仁答应她,给了她一间独立的卧室。

但李每晚睡前都会到她的房间里看一看,嘘寒问暖看她还有什么需要没有。

一开始她还觉得烦,嫌李宗仁打扰了她,但后来她慢慢意识到,说是自己照顾李宗仁,其实很多事情上都是他在关心照顾自己。

比如她有一次生了病,有大夫说吃四两南瓜籽能好,但她嫌嗑瓜子麻烦就选择扛病。

但第二天早上,李宗仁就把嗑好的南瓜籽递到了她面前。家里的阿姨说,老爷子几乎一晚上没睡,就为给她嗑瓜子。

这让胡友松说不出的感动,从小到大好像都没人这么掏心掏肺地对她。

随着时间一天天过去,夫妻二人感情也越来越好,老爷子在胡友松的悉心照顾下最后那几年过的很快乐很安详。

但这平静温暖的好日子敌不过天人两隔的戛然而止。

1969年,李宗仁因直肠癌医治无效逝世,留下30岁的胡友松独自面对人生的风雨。

弥留之际,李宗仁拉着胡友松的手,迟迟不愿松开,眼角流下混浊的泪水。

他不惧死亡,但怕留她一个人孤单地在这世上漂泊。

李宗仁去世后,胡友松没有再嫁,带着他的爱和期待坚强地立于人间。

她被赶出李公馆后,来到田间劳动,但对于生活的惊涛骇浪,她早已学会了像棵松一样,处变不惊。

后来,她找了一份普通的工作,用微薄的工资维持自己的生活,日子过得平静而淡然。

虽然经济情况一直紧张,但她还是陆陆续续地把丈夫留下的8万多遗产和国家补贴的13万元捐给了国家。后来,她还把李宗仁生前收藏的160余张珍贵历史照片捐给了国家历史档案馆。

1995年,56岁的胡友松皈依佛门,在北京广济寺出家,法号妙慧居士。

大半生坎坷漂泊,她体会过人间最深的苦,也用力爱过想爱的人,如今已看淡一切,余生只想平平淡淡走过。

后来,台儿庄人民联系她,热情地邀请她去那里走一走看一看。

于是,她去台儿庄李宗仁纪念馆当了名誉馆长,在那里,她抚摸着丈夫热血昂扬的光荣岁月,就仿佛他还在身边一样。

2008年,胡友松女士因病逝世,享年69岁。

她在战火年代的滚滚烟尘中走来,一生历经风雨,但她始终昂着头,追逐爱,希望和信仰,一路涤荡烟尘。

踏过半生,她已不惧任何风霜,轻轻走过,去看另一种风景。

0 阅读:116

雅轩看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