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中国的革命历史上,贺子珍是一位非常重要的女性人物。1937年,自她离开延安毅然远赴苏联后,与毛主席的夫妻之情虽然走到了尽头,但她却也实现了自己长久以来治病、学习的心愿。
不可否认的是,离开毛主席后,贺子珍的生活充满了波折与坎坷。从异国他乡的独自分娩,到痛失幼子,再到被关进疯人院,每一个命运的打击都深深刺痛了她的心灵。然而,她对毛主席的感情却从未改变。
50年代,贺子珍与李敏的合影
1947年冬,贺子珍带着毛娇娇(李敏)和毛岸青回到了日思夜想的祖国,但因种种原因,她未能与毛主席相见。然而,贺子珍并未放弃。
1950年,贺子珍与哥哥和嫂子给毛主席写了一封联名信,信中简述了自己的情况,表达了对工作的渴望。毛主席很快回复了信件,他希望贺子珍能够“保重身体,顾全大局,多看一看社会主义建设”。
收到回信的贺子珍,当即明白了毛主席的意思。从此,她不再奢望破镜重圆,但依然在心里祝福着远在北京的润之,希望他健康无虞。
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尽管贺子珍多次向组织提出工作的请求,但她始终未能如愿。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她好像成为了一个闲人,这让她感到十分烦恼。然而,她并未被困境击垮,老友的相聚,让她找回了生活的乐趣。
贺子珍在庐山
1959年的夏天,贺子珍突然接到了好友水静的邀请——前往庐山休养。在庐山的美景和老友的陪伴下,贺子珍的心情大好。当时的贺子珍虽然已不再年轻,身材也变得瘦弱,但她作为一名从战火中走出来的女红军,身上的军人气质丝毫不减。
第二天晚上,贺子珍在水静的陪同下来到了毛主席在庐山的住处。在这里,她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贺子珍,这位曾经在革命战争中英勇奋斗的红军女战士,在疾病和时间的摧残下显得有些苍老,但她的精神是清楚的。她与毛主席的对话充满了深深的怀念和亲切的问候。他们曾一起走过无数的艰难岁月,从井冈山到延安,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
在告别毛主席回到房间后,贺子珍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她点燃了一支烟,思绪仿佛又回到了那些年与毛泽东并肩作战的日子。她沉浸在对往事的回忆中,对那些曾经经历的磨难和辛酸有了自己独特的体会。
这次庐山见面成为了贺子珍和毛主席生前的最后一面。此后17年间,两人再未相见。
李敏与贺子珍合影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去世。贺子珍得知这个消息后哭了好几天,情绪极为低沉。但她依然没有机会前往北京。
直到1979年的秋天,贺子珍才终于来到北京。在毛主席逝世三周年之际,她由女儿李敏、女婿孔令华及工作人员陪同,一起来到了毛主席纪念堂。
在前往纪念堂的前一天晚上,贺子珍就准备得十分仔细。她要求护士准备两块手帕,一定要庄重的颜色,因为她知道这是对老战友的尊重。
在纪念堂门厅,她凝视着主席的坐像,眼中充满了悲痛和怀念。面对昔日战友的遗体,贺子珍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失声哭了出来。临走时,她几次回头望着主席的方向,久久不愿离开。
贺子珍与女儿女婿合影
不久后,贺子珍因身体原因住进了北京301医院。在这里,她得到了许多老同志的关心和慰问,这令她感到了久违的温暖。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贺子珍选择了回上海居住,并得到了中央的批准。
1984年4月19日,贺子珍的病情恶化,她安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这位曾经与毛主席有着十年情感纽带的女性,走完了自己75年的峥嵘岁月。她的骨灰被安放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这也象征着她与革命的永恒联系。
贺子珍的一生充满了坎坷与挑战,但她始终保持着对革命的热爱和对毛主席的深情。
参考资料:
中外文摘2018年8期、世纪2016年4期、文史博览·文史2014年1期、《贺子珍与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