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选举国家主席,刘少奇差一票就能全票当选,是谁没有投票

厂长说事儿 2024-07-28 22:11:50

在1959年的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当选为国家主席。在投票时,刘少奇仅差一票就全票当选。虽然这一票并不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但还是有一些遗憾。那么,是谁没有投刘少奇这一票呢?

在刘少奇之前,国家主席是由毛泽东担任的,他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任国家主席,于1954年当选。但三年后的1957年,毛泽东就向一些党外人士公布了不想当下一任国家主席的想法,因为国家主席要经常抛头露面,免不了会分散和消耗他的精力。不当国家主席,专做党的主席,可以省下很多的时间为党多做一些事情。毛泽东不准备连任国家主席的消息传出后,自然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他们认为现在国家还不是很稳定。台湾也还没有解放,国际上两大阵营的斗争非常的激烈,毛泽东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影响都非常大,不连任恐会谣言四起。

好在周恩来、刘少奇等人还是很理解毛泽东的苦衷,在党内外耐心的劝说和最终取得共识,同意了毛泽东不参选下一任国家主席的请求。但对于下一任国家主席的人选,毛泽东也没有提名,所以大家对谁能当选新一任国家主席非常的关注,不过主要还是集中在朱德和刘少奇身上。按照惯例,如果毛泽东不连任,由上一届的国家副主席朱德继任是顺理成章的事,而且朱德在党内、军内的威望非常高,在革命战争年代,朱德和毛泽东的名字密切联系在一起,朱毛成为团结的象征。当年张国焘分裂时,张国焘要求朱德批评毛泽东是逃跑路线,但朱德严词拒绝,明确表示,你们可以把我劈成两半,但是割不断我和毛泽东的关系。所以,在拟定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候选名单时,将刘少奇列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人选。

很明显,国家主席的候选人就是朱德了。朱德看完书记处送来的名单后,明白了中央的意图,但朱德却当即表示,刘少奇比他更适合出任国家主席,至于他的工作,历来是听党的安排,不用多加考虑。1959年,刘少奇接替毛泽东担任新一届的国家主席,但你知道吗?在投票环节上,刘少奇差一票就全票当选,虽然这一票不会影响最终的结果,但还是有些许遗憾。那么,是谁没有投刘少奇这一票呢?

原本,中央是想要让朱德出任国家主席,但因朱德极力推荐刘少奇,才将原新一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候选人的刘少奇改为国家主席的候选人。朱德认为自己比毛泽东大了七岁,所以接替他任国家主席是不合适的。的确,国家主席要承担不少的外事工作,迎来送往,有时还得出国访问。而当时朱德已70多岁了,来回的倒时差,身体肯定吃不消。而刘少奇则不同了,不仅比毛泽东小五岁,自1943年从新四军政委的任上调回延安后,一直在协助毛泽东的工作,后来还当选五大书记之一,精力非常的旺盛。

在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曾两次代表毛泽东主持中央的工作,第一次是1949年12月开始,到1950年3月毛泽东访问苏联期间。第二次是1953年12月下旬,毛泽东到杭州休养时。后来在1954年,刘少奇虽然当选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但毛泽东的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尽管朱德担任着副主席,然而工作的重点还是在军队上,所以刘少奇也经常要协助毛泽东处理国家主席范围内的工作。毛泽东之前也公开说过,自己平时基本不管日常事务,都是由刘少奇来管,只要自己一离开北京,都是他在代理工作,从延安开始就是这样。

因此,刘少奇的确比朱德更加适合出任新一任的国家主席。在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刘少奇以1156票当选为国家主席,当时投票的总数是1157票,刘少奇差一票全票当选。后来查明是刘少奇没​给自己投票,这也是刘少奇一直以来的谦虚低调风格。当上国家主席,刘少奇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当时的中国出现了许多问题,经济发展缓慢,财政赤字,就连粮食都出现了危机等等,刘少奇可以说是受命于危难之中。刘少奇上任后,立即调整了经济措施。

到了1965年,工农业总产值大幅提升,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的提高,终于度过了这段困难时期。

1 阅读: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