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在人类尚未发明文字之前,就已经存在最初的舞蹈形式。古时,甲骨文中的“巫”、“武”、“舞”是同一个字。巫是“格于天人”之人,即上天在人间的代言人,他们不仅要求品德高尚,同时也是内功和技艺精湛的舞蹈家,舞前常有特异的气功表现,令人惊异并心生崇敬。
古代的舞蹈分为文舞和武舞。古代的“万舞”即包含了文舞和武舞。“万”是一种舞的专名,先是武舞,舞者手持兵器;后是文舞,舞者手执鸟羽和乐器。因此,武功若以文的方式展现便是舞蹈,而舞蹈若以武的方式运用则成为武功。
原始舞蹈多在祭祀和重大活动中盛装举行,舞者通过虔诚的舞蹈来敬天娱神,歌颂神的伟大与智慧,从而祈求神的庇佑。
舞蹈的过程如同一首有形的歌、一幅流动的画,无怪乎许多舞蹈理论家认为舞蹈是多种艺术形式的母体。在《世界舞蹈史》中,对原始舞有如下描述:人们在舞蹈中跨越现实世界与另一世界的鸿沟,走向精灵和上帝的世界。
太极图中,阴阳黑白分明,如二鱼首尾相逐,划分黑白的界线恰好是一条回旋的S线。阴阳二鱼依附着S线对立呼应、冲和转化,这种关系十分明显。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和华夏古代伎乐舞蹈的“曲线”韵律模式正是从太极图中派生出来的。而太极图所表现的哲理也正是《周易》的精义所在。
中国古典舞和传统舞蹈中的戏曲身段都符合这种精神,体现出丹田是运动的意念中心,它引领着躯干的根部,髋部在纵、横、深三个维度上循8字形线顺序回旋运动。根一动,梢紧随,手、眼、身、法、步全身协调,始终有若干个8字形运动在中间联络。8字形也是由两个相反的S形组合而成。
即“欲前先后”,“欲左先右”的对立呼应,含蓄稳定,规整统一,神形兼备,神气相随,能舞能唱。因此,那些从事中国古典舞和戏曲艺术且功底深厚的艺术家,往往拥有较长的舞台寿命,这无疑是因为他们顺应了生命规律,在从艺的同时起到了修养健身的作用。
中国传统舞蹈体系的建立得益于博大精深的儒、释、道神传文化。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关注人体、生命和宇宙,通过道德的提升带动人体功能的开发,进而提升个体的技艺,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良性发展。
对于舞蹈而言,舞者身体的柔软度和动作是否到位,仅仅是衡量舞者是否掌握跳舞基本要求的标准。然而,仅仅这些是不够的。跳舞本身还能展现出舞者的气韵、内涵、人生阅历和对生命的体悟等。
好的舞蹈,纯真、纯善的舞蹈会给观众带来美好的心灵感受和视觉冲击,会启发人性中的良知和善念,会善化人心。同样,好的舞蹈者也必然是修炼有素之人。云南大理白族人在跳舞时,老人们常常会在舞蹈者的手上画一只眼睛,以此来提醒舞者要不断地用心,用另外一种眼光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中华艺术家强调“内养”,而内养的最高境界就是“悟道”,即用心灵去感知宇宙规律,顺应宇宙特性,从而使艺术家能够通过不断的道德提升达到技艺的尽善尽美。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天地间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