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统元年的时候,晚清的名臣张之洞病重,在临终前,跟他政见多年不合的摄政王载沣亲自去探望,张之洞是一位四朝的元老,哪怕是在临死的时候都在想着拯救清朝的江山,多次劝诫当时的统治者要亲民,才能挽救江山社稷。
张之洞的仕途并不是顺利的,在他刚开始为官的时候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认为不能委以重任,很多的重要的事情张之洞并没有资格参与其中,他做过一段时间的言官。
主要的工作就是骂人,批判时政,而在这期间,他也曾经上奏过许多的奏折,但是在慈禧看来都看来都是一些废话,纸上谈兵,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
就这样张之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得到重用,也是后来的一件事情触动了慈禧,那就是张之洞对于曾国荃职位变动的一份奏折。其中说:“西北地区防务是非常重要的,左大人在新疆鞠躬尽瘁,值得表扬。
可是在曾国荃接到任命的时候却迟迟不动身,况且家中变故频发,应该没有多余的心思跟精力处理西北的问题,微臣认为,谭钟麟曾在陕西任职,他才是最适合的人选,此外左大人布下张曜忠心耿耿,可以作为副手随同谭钟麟前往西北。”
在这件事之前还有一个小插曲,早在张之洞上书之前,彭玉麟就曾针对刘坤贪图享乐,像朝廷告过状,彭玉麟甚至都做好了被处理的准备,这个时候也就是张之洞站出来力保彭玉麟,也就恰好迎合了慈禧的想法。
慈禧一早就对刘坤一非常的不满,但是碍于刘坤一是朝中的老臣,并且在朝中有着极高的声望,自己还不能得罪,而张之洞站了出来,刚好迎合了她的想法,帮她解决了这个大麻烦,也就是这件事情之后,慈禧开始重用了张之洞。
而张之洞也用行动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午门冤案,东乡惨案都被处理的井井有条,而慈禧或许是从他身上看到了曾国藩的影子,更是一个能够信任的人。
四十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爆发后,让满清陷入了绝对的危机,还好有曾国藩站了出来,替国家整顿账目,扫除了起义,一天之内连升四级,一瞬间震动了朝野,不过也证明他确实有这样的能力。
曾国藩是一个非常懂得感恩的人,道光驾崩之后,他就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国家大事之上,他训练的军队将内部的起义全部扫除,成为了清王朝中的中流砥柱,在晚清的众多名臣之中,曾国藩的功劳不可埋没,但是对于慈禧来说他却是一个祸端。
因为在朝堂之上,出自淮湘之地的人不在少数,如果说曾国藩继续下去,难免会让他在朝堂之上掌握大权,而作为当时手握大权的慈禧,却并不希望出现这样的局面,而身为统治者必然会想尽办法制衡宫中的势力,此时的张之洞正好成为了跟曾国藩相互制衡的人。
而在得到了慈禧的重用之后,张之洞更是直接颠覆了他书生的形象,做出了许多的重大贡献,由此也就证明了他有着非常过人的能力。在他得到重用之后,更加难能可贵的是张之洞办事处处为了慈禧着想,慈禧对于他更是相见恨晚,张之洞也迎来了自己的巅峰,一夜之间连升四级,比肩曾国藩。
要知道官场上想要升个一官半职都是需要拼斗多年,经过多年熬资历才能够慢慢的爬上去,甚至许多人终其一生也只能做一个芝麻大小的官。一鸣惊人之后的张之洞自然受到了许多人的阿谀奉承。
但是地位暴涨也并没有让他在官场上迷失自己,而是一如既往的等待属于自己的天地,就在三个月后,朝廷委任他为山西巡抚,之前虽说在京城做事,而且礼部侍郎的地位并不低,但是终究是没有实权的,但这次不一样,山西巡抚代表着整个山西都在他的手中,算是真正的封疆大吏。
人们仍然记得张之洞去世的那一年,作为四朝元老临死前还念念不忘国家安危,不忘百姓的痛苦,他悲叹的说道:“国运尽矣”这句话也就是说国家要亡了,在说完这句话之后就带着遗憾悲伤离开了世间。
谭嗣同曾评价道“今之衮衮诸公,尤能力顾大局,不分畛域,又能通权达变,讲求实济者,要惟香帅一人。”张之洞是一位难得的清官,在他临死之前“家不增一亩。”可惜的是他生不逢时,在这个时候的清政府早就已经是强弩之末,再也没有办法恢复往日的生机了。
声明:文图均转载网络,内容未核实,如有侵,请联系删除。
你们几个搞的东南互保不就是分裂中国吗?
为国尽忠,青史留名。
是大清亡了
说的是清朝完了,迎来新中国!
是清朝要灭亡
不是中国要灭亡 是狗清要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