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是历史筛选出的强人

子玉的史无边界 2024-08-13 17:22:48

文 / 子玉

刘裕的崛起看似是运气和个人能力作用的结果,但在建康和江陵士族全面退化无法解决南朝问题的情况下,必然需要新的力量来代表南朝,而军人政治无疑是解决南朝问题的最佳方案,作为继刘牢之之后北府军的新秀,刘裕走上前台属于必然。

东晋元熙二年(420)六月十四日,宋王刘裕在国都建康石头城接受了晋恭帝司马德文的禅让,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刘宋王朝,年号“永初”。

这一年,刘裕五十七岁。妥妥的大器晚成的剧本。

在世族当政,长期垄断军政权力的情况下,刘裕的崛起绝对属于奇迹,是概率事件。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回放一下刘裕的“出厂参数”。

东晋兴宁元年(363)三月十七日,刘裕诞生于一个基层官吏家庭,但这绝对不是刘家的喜事,因为,刘家此时不仅家境拮据,刘裕的母亲还因为难产而死。

克母,加上家庭实在经济拮据,父亲刘翘一度想放弃这个孩子,要不是姨妈及时抱养了刘裕,那么历史的剧本可能就会是另一番图景。

在刘裕成长的过程中,刘家的经济情况也是持续走低,刘裕长大时甚至不得不靠卖草鞋来维持生计。此时,父亲刘翘已经去世,刘家全靠继母萧氏和刘裕来艰难维持生计。

此时,我们有必要对刘裕的家庭成员进行介绍:刘家除了刘裕和继母外,刘裕还有两个同父异母的弟弟刘道规和刘道怜。

不同于其他被贫穷困住的底层人,萧氏一直保持着重振门庭的希望,她和刘裕、刘道规三人供养儿子刘道怜读书,期望走知识改变命运这条路。

一个家庭的未来往往是由女人决定的,一个贤妻能够决定三代人的命运,刘家有女如此,其家庭经济结构的改变只是迟早的事,但萧氏绝对不会想到,将来改变刘家命运的竟然是长子刘裕。而且,此时的刘裕还染上了赌博的恶习,甚至因为欠了赌债还被毒打。

如果故事按照这个逻辑发展,那么刘裕大概率会在贫穷中潦草地度过此生,成为标准的历史过客。但他所处的时代却是绝对的乱世:东晋内部世族因为权力之争频频展开内斗;北方的胡人一直有饮马长江的意志。

在这样的大争之世,个人的命运是极容易被改写的,有些人主动出击,有些人被命运裹挟着前进,都改变了“出厂”时命运给他们设定的轨道。

由于处于扬州的建康政府军事力量薄弱,无力抵御上游的荆州集团和北方的胡人,于是就将江淮一带的流民安置在京口,承担武力保卫建康政府和抵御胡人的重任。

历史上赫赫威名的北府军就此诞生。靠着在淝水之战中的精彩表现,北府军一战成名。

说实在的,从北府军扎根京口开始,这座城市的基因就已经被改变:居民没有像其它地方的人一样,有恐战情绪;青壮年男子都比较有血性。

人都是环境的产物,京口后来能诞生刘裕这样的猛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

在一名叫孙无终的北府军官的介绍下,刘裕加入了北府军,从此开始了自己波澜壮阔的一生。这一年,刘裕三十五岁。

刘裕虽然没有赶上南北大战,但却遇上了东晋内部的孙恩卢循之乱,凭借平定孙恩卢循之乱,刘裕逐渐由素人成为明星。

类似这样的场景 图源/剧照

隆安三年(399)十月,东晋爆发了由五斗米道首领孙恩发动的武装起义,部众迅速就发展到了几十万人的规模。

十二月,当孙恩任命的吴郡太守陆瓌派出几千人的队伍外出巡逻时意外撞上了一支几十人的北府军侦查小队。意外的是,对方既没有躲避的意思反而迎着叛军的人海就是冲锋模式。但毕竟力量悬殊太大,很快就只剩下了刘裕一个人。

可刘裕愣是将单人挑战数千人的游戏玩得是有来有往,毫不怯场,这一幕正好被前来救援的北府军统帅刘牢之的儿子刘敬宣看到了,回去就给父亲推荐了刘裕,而刘裕也被“流量”推着成为北府军的明星。

其实我们大可不必过度神话刘裕的武力,因为叛军虽然有数千人之多,但大多没有经过正规训练,且是老幼妇孺混杂,所以当刘裕在气势上占领高地之后,这帮乌合之众也就作鸟兽散。

想想,要是刘裕单挑数千正规军,那结果想都不用想。但刘裕毕竟通过此战被领导注意到,还是能力和勇气作用的结果。

隆安四年(400),刘牢之在击退叛军之后作出了一系列布防,刘裕被安排在句章驻防,此时他的身份是参军。

由于刘裕掌握的兵力只有一千人,且句章与孙恩的大本营舟山群岛隔海相望,所以刘裕的压力可想而知。我们不能用被领导寄予厚望来解释刘裕的境地,最合理的解释是,此时他在北府军中依然是个边缘人物。

隆安五年(401)二月一日,孙恩第三次登陆,但刘裕硬是以仅有的兵力依靠严密的步兵方阵将叛军挡在了句章。

只能说,走参军这条路,刘裕算是精准地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坐标。而且可以肯定,刘裕在加入北府军之后一定进行了密集而刻苦的训练,不然没法解释他前期的战功。

在无法攻克句章的情况下孙恩就率领舰队北渡钱塘江口进攻海盐。但刘裕却以最快的速度援救海盐,不仅击败了叛军,还斩杀了孙恩大将姚盛。

刘裕显然已经成为了叛军的噩梦。

孙恩在海盐遭受失败之后又及时更新战略:不再向杭州湾内进军,而是掉头北上,进入长江口,从水路直取建康,因为,晋军主力此时集中在浙东,建康空虚,正是拿下东晋大本营的好机会。

具体的战术是:一举攻下丹徒,先控制京口,然后再对建康发动闪击战,在晋军援兵到来之前拿下建康彻底改写江南的权力格局。

但刘裕却再一次选择死死纠缠,带着不足两千人的队伍徒步猛追叛军。只是这一次,刘裕在沪渎遭遇了失败,仓皇撤军。

五月,叛军在攻克沪渎之后逆流而上,直趋建康方向,但却再一次和刘裕遭遇,在蒜山之战中被刘裕以少胜多,孙恩自己还差点成了俘虏。随后,即使他到了建康城下并发动猛攻,但战机也已经错过,刘牢之和豫州刺史司马尚之的援军已经赶到。在抢掠一番后,孙恩率领大军驶向北方的郁州岛。

至于刘裕为何在蒜山之战中玩命,一个是职责使然,更重要的是,京口是他的老家,他不允许那里成为叛军的天下。

八月,朝廷论功行赏,执政的司马元显提拔刘裕为建武将军、下邳太守。此时,刘裕已经完成了原始积累,进入东晋的官僚系统被各方关注。而这一切,都是他玩命拿到的结果。

但江东的阴云并没有散去,击败了孙恩叛军,上游的桓玄势力又顺江东下以武力挑战建康政府的权威。这不过是东晋荆、扬之争的再一次上演。在世族的权力争夺战中,军人就成为了浮萍,往往成为内斗的牺牲品,刘牢之就因为站队桓玄从此失去了人生的主动性。他先是投降了桓玄,桓玄在进入建康拿到朝廷的控制权之后又准备清洗北府军,因此刘牢之就再一次反叛,结果被北府军抛弃,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自杀。

我们不必过于苛责刘牢之,在世族当政的围城中,军人其实很难主导自身的命运。

刘牢之很难主宰自己的命运 图源/剧照

但刘裕却在这次内斗中精准地选对了方向,他选择暂时隐退,回到了京口老家。

由于刘裕的及时退出,所以就避免了桓玄在清洗北府军时被诛杀,而且还被桓玄任命为徐州刺史桓修的中兵参军。桓玄之所以如此安排,一个是为了制衡和他不对付的堂兄弟桓修,一个是想重用刘裕清剿卢循叛军。当然,也是为了缓解血洗北府后的恐怖气氛。

在桓玄代晋的过程中,刘裕表现出了超高的政治智慧,不仅支持桓玄称帝,还在击败叛军之后主动将军权交回,得到了桓玄的信任。

桓玄之所以没有对刘裕动手,一个是他需要有人担起剿灭叛军的重任,再者,刘裕出身低,不会对桓玄造成威胁,最重要的是,刘裕绝对恭顺的态度迷惑了桓玄。即使是桓玄的夫人看出了刘裕的异志,建议将其杀掉,桓玄都没有动手。

但桓玄清洗扬州集团的武力尤其是北府军以实现荆州势力彻底掌控东晋政权的既定政策是不会变的,刘裕作为北府核心,是不可能长久站在安全地带。所以,刘裕必须得为以后着想,为颠覆桓玄做准备。

刘裕绝对不是自不量力,而是因为,桓玄的能力根本就不被外界所看好。比如,王仲德曾悄悄对人说:“自古改朝换代是常事,但桓玄吧,估计成不了大事。”

逃到后秦的袁虔之也评价桓玄说:“桓玄这人猜忌、刻薄、残忍,比他父亲桓温差远了,如果他篡位,是根本坐不稳江山的。”

果然,桓玄在执政之后政策是朝令夕改,法度无常,使东晋本就混乱的政治生态更加无序。

桓玄的无能还表现在军事上,由于在王谢等世族面前没有自信,桓玄就想通过北伐后秦积累军功来进一步控制朝政,但话放出去了他很快又后悔了,这一举动使众人对其更加轻视。

讲真,桓玄之所以能打败司马元显控制建康朝廷完全是因为荆州的顺流之势和司马元显的无能。如果说桓温的军事水平差点意思的话,那么桓玄简直就可以用无能二字来定义。

桓玄自己对掌控建康政府也不自信,为此他特意打造轻舟装载自己多年来收藏的字画,以便于逃跑时随身携带。此事一时成为世人的笑谈。

这样的人是不会被真正的精英放在眼里的,刘裕等的就是桓玄走称帝这一步然后公然用政治、军事两张牌对其进行打击。

403年十二月三日,桓玄在九井山接受了晋安帝司马德宗的禅位正式登基称帝,建立了大楚国,改年“永始”。

404年二月二十八日,刘裕在京口起兵正式亮起了反桓的大旗,当天,刘裕就控制了京口,而当时他手上只有几百号人。

同时,江北的计划也在顺利实施,刘毅、孟昶、刘道规等人冲入青州刺史桓弘的府中将其诛杀,占领了广陵。

在刘裕从京口向建康进军的过程中,桓玄不主动出击却想着在覆舟山坚壁不战,希望刘裕自行崩溃。当派出去的吴甫之、皇甫敷被刘裕打败之后桓玄竟然在宫中做法事,希望咒死刘裕。

如此作为也怪不得被刘裕以少胜多了。

覆舟山一战,楚军战败,桓玄当即就逃出了建康城回到了荆州大本营。

刘裕凭借一千七百余人只用了三四天就驱逐了桓玄,建康政府被北府军控制。

战后,刘裕也没给桓玄喘息的时间立刻组织兵力向上游挺进一举打败了桓玄的荆州兵。五月二十六日,桓玄被杀。

以桓玄为代表的世族彻底腐化 图源/剧照

复盘桓玄之败,不是刘裕和北府军的战斗力有多猛,而是桓玄的水平实在太菜,根本就不配做刘裕的对手。同时,建康的北府旧将不想和刘裕为敌、世族不希望桓家一家独大也是主要原因。

此后,刘裕就坐镇京口以徐州刺史的身份控制东晋政府。

为什么刘裕以寒门之身能在世族垄断权力的铜墙上强势撕开一道裂口并成为江东政权的话事人,而且还是以少胜多。

只能说,世族此时已经腐化得不足以应对任何政治、军事挑战。扬州集团的掌舵人司马元显准备西征桓玄时由于紧张竟然不能下达出发的命令,桓玄在东下时也因为紧张数次想掉头返回荆州。

被刘裕打败逃回荆州后桓玄不想着计划下一步而是亲自写起了起居注,甚至在迎战刘裕的西征军时随时准备着轻舟以方便逃跑。

不管是扬州集团还是荆州集团,世族都已经集体腐化,不能够解决当时的政治、军事问题,所以只能由崛起的北府军来充当江东政权的话事人。

也就是说,此时的东晋是需要强人政治以解决江南的政治、军事问题:政治上团结荆扬二州;军事上打击卢循的天师道,抗击胡人武力。

是历史通过筛选选定了刘裕让他来解决江南的政治、军事问题。不然,寒门出身的刘裕,被边缘化的北府军是怎么也不可能走上历史前台的。

当然,这也和北府军在成立之初独立性就特强有关,北府军对直属将帅的依附性远比对朝廷的忠诚度要高。

所以,刘裕的崛起是必然,就算没有刘裕,也会有别的强势军人被历史选中来解决江南的政治、军事问题。

历史,从来就不是由个人的意志决定的。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赞”。谢谢!

5 阅读:844

子玉的史无边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