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是画家的第一口奶——谭继文谈艺术之二

传统艺术 2019-01-10 18:06:27

谭继文,男,土家族,1952年生,毕业于西南大学美术学院,现为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家协会会员、荣宝斋画院刘曦林工作室画家、人民艺术书画院理事、重庆市美协理事、重庆市中国画学会理事、群文研究馆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平行皴”石头画语言创始人,现居北京宋庄。

巴山夜雨涨秋池 240X145

“平行皴”是谭继文先生对历代画坛有创造性的国画大师荆浩、董源、范宽、米芾、黄公望、倪云林等毕生的创造经验进行研究、总结后,经过近50年对沉积岩石头的观察、探索,发现沉积岩石头呈很多平行线裂纹,当它受到地震、地壳运动和地壳裂变后,被扭曲、变形所形成的很多有运动感的平行线,用毛笔在生宣纸上所表现的形式,取名为“平行皴”。

谭继文先生创造的平行皴是在继承古人创新思想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是用一捆一捆的横墨线、竖墨线、直墨线、曲墨线和浓墨线、淡墨线织出来的。他的平行皴石头画,就像文学作品中的排比句,用排山倒海的线条,表现他心中激情涌动的群山。平行皴和古人的斧劈皴、披麻皴、荷叶皴、解索皴、马牙皴、雨点皴、折带皴等皴法比较,更具有形式感、厚重感、运动感、体积感,他的“平行皴”石头画入选2005年央视风格栏目。

朝天门一脚踏两江244X90

谭继文的书法是在学习古人的基础上,融入了石头、树根和古藤的神韵,追求厚重感和运动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多次在《人民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发表,并参加各种大展,曾在台湾展览获书法一等奖。

巴山月240X146

笔墨是画家的第一口奶

文/ 谭继文

对于画家的成长历程,众家其说不一。笔者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应分为哺乳期(临摹期)、成长期(写生创作期)、创新期和创造期(原创期)更为确切,更为科学。下面就画家如何通过成长逐步达到艺术的高峰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1、笔墨是画家的第一口奶(哺乳期)

千百年来,中国的古人为了表现生活,表现美,用毛笔、徽墨在绢或宣纸上作画,反复试验,反复涂抹,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画技法,作画经验。如画人物和花鸟中的描法、染法;画山水画中的皴法、出枝法、点叶法;构图的章法、疏密对比法;用笔的抑扬顿挫法、用墨的浓淡法、用水的干湿法等等统称中国画笔墨。

秋天的油草河240X145

对于不会写生不会创作的初学者来说,临摹古人的笔墨是他们入门的最好途径。因笔墨是画家的第一口奶,他们要通过临摹古人的笔墨,学习古人作画程序,作画方法的过程,读懂古人的艰辛,学习古人的创新精神。他们就像没有牙的婴儿,消化系统也还不健全,无法吸收生活素材的营养,先喝一段时间母亲用血液酿出的奶水便于消化和吸收。所以,我们通常把初学者临摹入门的阶段称为“哺乳期。”

毛笔、徽墨、宣纸是中国画家的三件宝贝,特别是宣纸,在画家的用墨、用笔、用水的不同会产生很多神奇的不同的效果,历代的中国画家利用毛笔、宣纸、徽墨在表现生活中又总结了不少绘画经验。如:表现人物的十八描、表现山水的皴法、画树的出枝法、点叶法,还有擦法、染法、云法、水法和画花鸟画各种画法都统称为中国画“笔墨”。

临摹分为四种方法,有读画、对临、背临、意临。意临和背临要求临其范画的大概,学习范画的章法神韵和用笔用墨。对临要求准确,有的要求逼真。

浩浩大江向东流 244X90

初学者通过临摹古人的作品可以学习古人的各种笔墨技法、章法布局。临摹古人的笔墨关键是能激发初学者的激情,提高初学者学画的兴趣。所以我说“临摹古人的笔墨是画家的第一口奶。但是,古人的笔墨也是一把双刃剑,初学者临摹古人的笔墨能激发初学者的激情,提高他们的兴趣。但有的作者临摹了笔墨后会产生了惰性和依赖性,就不愿到生活中去写生,用临摹代替写生、代替创作、代替创新、代替创造。他们把古人的笔墨,古人的画东拼西凑后说是自己的创作参加展览、拍卖、炒作,还说是集众家之长,说自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称什么大师,弄得现在的展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婴儿吃奶一般只是吃一年,最多两年就要断奶,可是我们的画家吃“笔墨”这口奶有人从没有牙一直吃到牙掉了,头发胡子都白了还在吃,他们的艺术生命一直停留在哺乳期。

风清气正山河壮138x69cm

二、生活是画家的艺术源泉(成长期)

通过第一阶段临摹,画家对古人、对传统、对笔墨有了初步的了解,也能画出一幅像样的人物、花鸟、山水画来。但不要高兴得太早,作为初学者离成功还遥遥无期,还只是处于把古人的诗词背了一遍,抄了一遍而已。即使有人有点小聪明通过剪裁的方式,能把李白的帽子、苏轼的衣服、杜甫的裤子拼接成了一件衣服,那也是一件又破又旧的烂衣服,没什么美可言,要知道“艺术来源于生活”,初学者这时还没有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好在初学者经过第一时间的哺乳期,嘴里也长出了牙齿,能够咀嚼食物,并且消化系统也得到发育。这时候初学者应该像蜜蜂一样到生活中去采集大量花粉,才能酿出好的蜜来。

红叶醉千秋240x90

初学者通过写生在生活中收集大量创作素材,同时也是锻炼和提高观察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在写生中把我们临摹古人的笔墨与生活中的实物、实景进行对比、研究,如古人用梧桐点表现梧桐树,用椿叶点表现椿树,用平头点表现松树,用尖头点表现柏树;生活中哪些山石适合斧劈皴表现,哪些山石适合披麻皴表现,这些都要进行对比研究。总之,我们不能只思古人之迹而不思古人之心。初学者通过二三十年到生活中写生,长期与生活对话,遍游名山大川,收集大量的山水、花鸟、人物素材,就能创作出好作品,并有能力参加一些大型的学术展或获奖,参加国家文化工程作品创作,证明我们的初学者成长了、成熟了。这个时候这些初学者就可以称为画家,我们把这第二阶段称为成长期。

红叶山庄138x69

三,在生活中发现和产生新的笔墨(创新期)

创新可以借鉴古人的笔墨,也可以借鉴西方的色彩。俗话说:“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但一定不能照搬照抄。一切照搬照抄古人的和西方的,都是站不住脚的。创新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发现。画家在生活中发现有别于东方和西方古人的美的山水、花鸟、人物,先收集素材,然后回到家反复涂抹,反复试验,这个过程就叫创新。笔者曾在太行山、房山、燕山发现一种像千层饼一样的石头,有人叫它千层石,有人叫它页岩,有人叫它沉积岩,当地农民把它划成片当瓦盖房。我觉得它像挂在蓝天上的五线谱,很有形式感和运动感。我用了五十年的时间,反复涂抹,反复试验,最后确定用排山倒海的线条来表现它,取名为“平行皴”,这就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画坛上另一种人,他们在生活中发现了一种有别于古人,在古人的基础上另辟蹊径,形成新面貌、新的风格。像我的老师苏葆贞就是一例,他在长期观察葡萄风晴雨露的变化后,在古人勾线填色画法和点笔画葡萄的基础上发明了用双笔交叉画葡萄的画法,在他笔下的紫葡萄、绿葡萄、墨葡萄都画得晶莹剔透,特别鲜活,连那些飞过的麻雀总要停在他的窗前想吃画上的葡萄。还有历史上以郑板桥为首的扬州八怪,他们在受到生活的启示后,突破了正宗的束缚,另辟蹊径,创作出“掀天揭地之文,震惊雷雨之字,呵神骂鬼之谈,无今无古之画,自立门户,风格独到。”以上都属于在生活中有所发现、突破传统、作品有风格的创新型画家。所以,画家作画一定不要脱离生活,因为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源泉,要在生活中获得创作的灵感。

江山如此多娇90X244

四、创造是画家的最高境界(创造期)

上一段我们谈到创新不容易,创造就比创新更难。那么,创造和创新有什么区别呢?创新是在古人创造发明的基础上发明拓展,像古人发明了铁,你把铁制造成了镰刀、斧头、锄头等劳动工具,叫创新。而创造呢,那是指在没有古人参照系数的基础上发明叫创造。像仓颉造字,吴道子创造兰叶描,曹不兴创造曹衣出水描,画山水的画家米芾、米友仁父子创造米点皴,倪云林创造折带皴,郭熙、董源创造披麻皴,荆浩、马远、夏圭创造斧劈皴法等等,这些都属于原创,也叫创造。从艺术价值来讲,创作高于临摹,创新高于创作,创造高于创新。不管你是创作、创新,还是创造,都要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你什么也不是。因为创作能够美化生活,创新和创造能推动历史的发展。

岭上春早240X145

以上谈的是中国画家成长的四个阶段,也称成长四部曲,创新思想是传统的精髓,传统的灵魂,对传统的中国画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反复实践反复探索,创作出有别于古人,有别于今人的新笔墨语言,为中国画传统的发展添砖加瓦。

谭继文作品欣赏:

江山如画90X244

龙河流韵240x90

龙腾东方90X244

路入青天一箭通240X145

满山红叶醉三峡240X145

清风沐太行138x69cm

清清一江故乡水240X178

稻香云岭 240X146

山间野渡240X145

《远征图》 366X244

武陵春晓图240X145

野渡无人舟自横240X145

禹皇顶上游人醉145X240

长江流韵图244X90

只研朱墨作春山240X145

0 阅读: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