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6年乐清县一木匠失踪,造成186万经济损失,成惊动中央的大案

韦小宝谈社会 2024-02-21 09:03:50

1986年,一场罕见的金融风波席卷了浙江乐清,将二十多个县镇卷入其中,波及二十多万人,八万多个家庭倾家荡产。这场风波的源头是一个看似平凡的小木匠,李启峰,他的失踪引起了社会的动荡,成为一起惊动中央的大案,甚至引起了海外的广泛关注。

李启峰是一位在乐清县雪湾村的小木匠。1986年3月下旬,李启峰失踪的消息传遍温州市,许多人开始恐慌,甚至痛哭流涕。温州市的店铺关门,工厂停工,数万个家庭陷入经济困难,温州陷入了“经济萧条”的境况。

李启峰不仅是一位小有名气的木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身份——抬会大会主。抬会,又称应会,是一种经济互助会,会员们共同出资,形成一个“会”的组织,帮助有需要的会员。李启峰打破了抬会的传统规律,开始组织“百人百元百月单万会”,条件看似疯狂,但承诺的利益吸引了大量会员。

入会第一个月需要交1.16万元,但两个月之后,每个月就能够拿到9000元的利息,这样的条件吸引了大量人心动。李启峰的讲义气为他招募了很多会员,甚至有人愿意借钱凑够1.16万元入会。

李启峰家变得热闹,每天接待前来要求入会的人,甚至聘请了会计、出纳和保镖来应对不断增加的需求。

抬会原本是一种互助行为,但在李启峰的组织下,演变成了一场金钱的疯狂游戏。会员们不断增加,入会费也不断上涨,成为一种投机倒把的行为。李启峰为了填补之前的承诺,不断发展会员,形成了一个滚雪球式的发展。然而,这种疯狂的发展最终导致了抬会的崩溃。

抬会规模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会员只想收利息,不愿意使用资金。支付利息的人远远少于拿利息的人,为了填补缺口,李启峰只能不断发展会员。

抬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疯狂,入会费也不再局限于1.16万元,甚至有人送来76万元。整个抬会形成了一种具有投机欺诈性质的金融模式,风险逐渐积累。

1986年春天,抬会的崩溃不可避免。大量的入会者涌入,抬会规模虽然扩大,但大部分人只想收利息,不愿意使用资金。李启峰为了填补之前的窟窿,不断发展会员,形成了一个不可持续的局面。最终,抬会的资金链断裂,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抬会的会员变成了讨债者,社会秩序混乱,公安机关统计发现有1000多人被非法拘禁,200人潜逃,140多处房屋被毁,8万多户家庭倾家荡产。

面对抬会的疯狂崩溃,乐清县政府采取了行动,严禁抬会非法金融活动。然而,李启峰和郑乐芬等大会主携款潜逃,使得抬会的彻底崩溃成为不可避免的命运。

乐清县公安机关组织队伍追查大会主的行踪,最终在天津和江苏将李启峰夫妇和郑乐芬抓获。然而,尽管大会主被抓获,很多会员的钱依然无法收回,造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

对于李启峰等人的定罪并不容易,因为当时的法律对于这种新型经济犯罪没有明确规定。抬会是一种早期的民间金融探索,但在李启峰的组织下演变成了投机倒把的行为。温州市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对大会主的定罪会影响较大。

最终,乐清县公检法司四个部门商讨后决定,以诈骗罪来处理李启峰等人。法庭认为,李启峰的行为构成投机倒把罪,数额巨大,情节严重,应予严惩。

抬会风波最终以李启峰等人的死刑而结束,但留下了难以挽回的社会伤痕。这场金融游戏的疯狂崩溃让人们深刻反思,对金融体制的监管也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温州作家李涛以《怪胎》记录了这场风波的始末,成为了他的成名作。

抬会的故事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初期金融探索的一个鲜活案例,也为后来金融监管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0 阅读:392

韦小宝谈社会

简介:社会学专家,剖析近现代社会类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