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正的周培公、姚启圣、李光地官至何位,结局如何?

南方寻过去 2024-08-07 09:57:04

影视剧中的人物和现实当中到底有多大的差异,相信这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谜。

在《康熙王朝》这部优秀的影视剧作品中,我们不仅能够欣赏到历史上传奇的孝庄太后和康熙皇帝的风采,同时也见识到了围绕在他们身边的那些名臣。

让人感到有意思的是,在剧中享有重量级份量的周培公、姚启圣和李光地三人脾气都倔的跟毛驴一样,有时候甚至连康熙皇帝的帐也不买。

这无疑是影视剧作品增加矛盾,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种手法,那么历史上真实的人物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历史上的周培公

与众人熟知的集市上的奇遇不同,真实的周培公可没有天大的面子能够在茫茫人海中被康熙皇帝一眼相中。

他的崛起与皇帝跟前的一位大臣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位大臣自然也不是披枷进京的朱国治,而是在电视剧里没有出现的吴丹。

少年的周培公家道中落,流落街头,靠着一股子机灵当上了正黄旗将领吴丹的贴身参谋。

如果放到和平年代,像周培公这样的人注定要被埋没,可是盘踞在西南边境的吴三桂却给了他一个出头的机会。

吴三桂造反以后,立刻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忽悠了一大批粉丝跟着造反,跟他关系密切的王辅臣就是其中的一位。

王辅臣可不是一般人,他统帅近十万大军,以平凉为根据地通过四川策应着叛军向东向北对抗清廷,是康熙的心腹大患。

由于靠近京师,自然他也就成了康熙皇帝首先要铲除的目标。如果能够拿下他,一来能够震慑南边那三位,二来也避免了清军在两条战线上同时被动作战。

当时的八旗军刚刚入关十几年,还没有堕落到后世只会提笼斗狗的地步,因此康熙就指派大将军图海和吴丹率领八旗铁骑前去征缴王辅臣。

就这样,周培公就跟着吴丹踏上了征程,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周培公认为王辅臣的位置十分特殊,就像他所处的位置一样夹在清廷和吴三桂之间。向南他壮大吴三桂的兵马,向北则增强清廷的实力。

如果清廷一味强攻猛打的话,最终只能是两败俱伤,给吴三桂创造条件,因此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上上之策。

因此周培公主动向吴丹请命前去当说客,说服王辅臣迷途知返,回到清廷的怀抱中来。

康熙皇帝得知这个消息后,一边给他封官,提高谈判的等级,另一边加派炮兵部队,给谈判增加获胜的砝码。

在这样的压力下,王辅臣别无他法,只能选择了投降。

周培公仅凭三寸不烂之舌和过人的胆气就为清廷收服了王辅臣,并且获得了陕甘地区和近10万兵马,不仅震慑了吴三桂,也赢得了康熙皇帝的欢心。

康熙不仅给他安排到山东地区担任大员,还亲自书写祭文来表彰他死去的母亲。

令人可惜的是,周培公在地方上的任职并不舒心,很快他就跟同僚发生了冲突,一气之下就辞职了。

等到康熙皇帝想要再次启用他对付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的时候,他却因病去世了。

历史上的姚启圣

电视剧里的姚启圣一出场就是一副糟老头子的扮相,他不仅戏弄康熙眼前的红人明珠和索额图,甚至还敢公然违抗康熙皇帝的圣旨。

如果放到现实当中,这样的人恐怕再有才华,明珠和索额图仅凭着一句暗通郑匪(影视剧中姚启圣是施琅的老师),就足以让他人头落地。

因此在历史当中的姚启圣绝对不会这样的无脑,相反会更加的圆滑和世故。

“三藩”叛乱后,吴三桂率军一路打到长江边,清廷的军队根本不是对手。姚启圣看到机会来了,立刻投身军营,靠到了康熙的叔叔康亲王杰书的身边。

康亲王虽然贵为皇亲,但是统兵能力有限,因此在打仗上还是必须依仗汉人,这就给了姚启圣很大的发挥空间。

姚启圣深入分析了当下的局势,认为“三藩”之中也就吴三桂势力最大,心意最绝,其他两人无非是跟着凑热闹,其中最好对付的就是耿精忠。

耿精忠意志本来就不坚定,看到王辅臣投降以后更是心乱如麻。在姚启圣的一通忽悠之后,最后也乖乖的举旗投降。

此后,姚启圣把注意力转移到东南沿海,在台湾问题上大显身手。

不同于电视剧中的一味蛮攻,现实中的姚启圣可是玩弄政治的老手。通过细致的分析,他先是把台湾内部的官员划分成多个阵营,然后通过打拉结合的手段,进行各个击破,以最小的代价拿下了台湾。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样功劳显然能够让他名垂青史,但是也让他遭到了来自同僚们的嫉妒。

虽说苍蝇不叮无缝蛋,但是只要是人又哪能不犯错误?台湾平定后,首先涉及到的就是当地的民生问题。

姚启圣殚精竭虑一连上了很多奏折,同时也为当地做了很多实事,结果这都成了他人诟病的标靶。

姚启圣自然又气又恼,刚从台湾返回福建就病倒了,还没等朝廷的诏书到来就一命呜呼了。

历史上的李光地

别看李光地在影视剧里又是忙着跟蓝琪儿格格谈恋爱,又是忙着斗权臣,现实当中的李光地根本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和能量,只不过他的忠君爱民之心却丝毫不亚于影视剧里的形象。

李光地的发迹其实也源于“三藩之乱”。不同于周培公和姚启圣,出身寒门的李光地少年成名,早在康熙初年就考中了进士进入到了朝廷中枢,因此他也就成了“三藩”的拉拢对象。

耿精忠趁着李光地回福建老家探亲的机会主动邀请他,没想到忠于清廷的李光地不仅没有搭理耿精忠反而率领全家人逃进了深山,跟叛军玩起了躲猫猫。

不过李光地并没有一味的躲藏,反而时不时借助地利的优势刺探耿精忠的情报,用蜡丸的形式悄悄的传递回中央,跟平叛的清军里应外合对付耿精忠。

等到耿精忠彻底投降之后,他就带着全家人投靠到了康亲王的麾下,任其驱使。

因为福建靠近郑家盘踞的台湾,所以李光地对台湾知根知底,他联合姚启圣大力推荐投降清廷的台湾水军大将施琅,利用施琅对台湾方面的熟悉,打败了台湾水军。

此后,李光地没有继续在军界闪耀,而是着力民生、水利和道学文章,在仕途上平平稳稳的走完了一生,相比较前两位名臣,算是落了最好的下场。

纵观三位大臣的一生,他们殚精竭虑辅佐康熙,为清朝的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相比较在电视剧中的表现也有着不一样的精彩。

30 阅读:16161
评论列表
  • 2024-08-14 07:06

    这三个汉奸死有余辜

  • 2024-08-12 14:42

    汉奸中的极致

  • 2024-08-12 06:57

    奴才辈出!

  • 2024-08-22 23:01

    汉奸赢了,可恨。

  • 2024-08-10 01:04

    符合事实

  • 2024-10-15 14:01

    [得瑟]

  • 2024-08-18 08:13

    都是汉奸

  • 2024-08-20 19:50

    五十六个民族也有满族

  • 2024-10-06 21:55

    三个汉奸,有何可表?

  • 2024-08-27 13:10

    历史上他们三人就是跟着抚远大将军韦小宝收复台湾的[呲牙笑]

  • 2024-09-26 19:50

    周培公是不是湖北荆门人?荆门有培公大道,培公坟!

  • 2024-08-18 20:23

    小编有没有历史常识康亲王杰书是康熙帝从兄

南方寻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