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猪食、捡烟蒂,他用11年时间捡200多吨废品,只为完成一件事

崛秘局 2024-10-15 13:14:31

真不敢想象,画面中这位91岁佝偻着背的拾荒老人,竟然是浙江大学的退休教师。

本该拿着退休金颐养天年的他,却从2012年开始,每个凌晨都蹬着三轮车在杭州街头捡废品,不管酷暑寒冬从不缺席。

11年间,他走了80000里路,翻遍了杭州每一个垃圾桶,捡起的废品超过200吨。

而他之所以在安享晚年的年纪如此受累,却都是因为心中的一个执念。。。。

——【·王坤森深夜拾荒,所为何事·】——

1991年,一张名为“我要上学”的照片深深击中王坤森的内心。

照片中简陋的环境,以及女孩渴望学习的眼神令王坤森想到他相似的童年生活。由国家培养成才的王坤森决定要尽自己所能回报社会,自此,他心中产生要资助贫困学生的想法。

2012年老人通过媒体得知徐玲玲考上大学,却因无法凑齐学杂费而只能四处打工时,就想办法联系到学生本人,说明自己会资助她完成学业,让徐玲玲安心上学。

四年间累计资助徐玲玲1.8万元。拿到徐玲玲毕业照的王坤森泪流满面,自己没有穿过的学士服穿在了自己资助过的学生身上,也算完成了自己的梦想。

而徐玲玲也是王坤森正式资助的第一名学生,2017年徐玲玲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她一直记得老人的话,要成为一名有用的人,任教期间徐玲玲用课余时间免费为贫困学生补课,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买文具,真正将王坤森对学生无私的爱传递下去。

用自己的专业帮助学生解惑是一种爱,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也是一种爱。

2012年,老人自费淘来一辆三轮车,自此王坤森每天晚上都推着自己的三轮车出门去拾荒,废纸箱、易拉罐、空瓶子等都是王坤森的目标。

这些年老人风雨无阻,坚持晚上八九点钟出门,凌晨两三点钟回家,有时候一晚上的劳动成果可能都换不来10元钱,但是王坤森一直不曾放弃。

有人告诉他,白天路上行人多,更容易捡到废品,可是王坤森觉得白天还有以捡垃圾为生的人,自己还有经济来源,只是想尽自己所能去帮助贫困学生。老人不愿破坏他们的生活,因此只能夜间拾荒

11年来,王坤森坚持每晚拾荒,足迹遍布杭州城,捡拾废品超200吨,获得助学资金7万余元,帮助徐玲玲等7名学生完成了大学学业。

这7万元钱,王坤森没有一分钱花在自己身上,全部用来资助贫困学子上学。

——【·助人者人恒助之·】——

渐渐地王坤森的事迹在周边传开,周边的门店会将店里的纸箱、空瓶子等物放到门口,等待王坤森夜里将其取走。

邻居们会把家中和小区中的废纸箱等打理整齐交给王坤森,还有人会帮助正在拾荒的王坤森整理三轮车上的物品,给他送水和食物。

孩子们也会亲切的将昼伏夜出的王坤森称为“蝙蝠侠”,他在用实际行动告诉周围的人要做好事。

同时也不断有人被王坤森的事迹感动,加入到王坤森授的助学行动中来,不断有乐于奉献的人找到王坤森,十元、五十元、或是几百元,将钱交给王坤森,由他代为转交给贫困学子,为他们尽一份尽绵薄之力。

王坤森会把这些人的个人信息以及资助金额一一记录清楚,并将这些钱分文不差的交到贫困学生手里。

——【·来自家庭的“阻力”·】——

长时间的夜间工作严重损害了王坤森的身体健康,因此妻子十分反对他长时间夜间拾荒,总是在他准备出门的时候不停唠叨,让他早点回来,让他多注意休息。

但是妻子总是嘴上十分严厉的反对,行动上却默默支持,会给老人准备好一日三餐,陪他将收回家的物品分门别类的收好,协助他将这些物品送到废品站,做好一系列后勤工作。

可是生活并没有善待两位老人,2023年5月29日王坤森的妻子因脑梗去世。虽然妻子的去世给王坤森带来的打击很大,但却没打到他拾荒助学的信念。

“生命不息,爱心不止”这不只是王坤森经常放在嘴边的话,也是王坤森为之践行的理念。

妻子去世以后,王坤森的身体健康每况愈下,90多岁的他已经没办法再去拾荒,但是他对贫困学子的关心不会变,帮助他人的善心亦不会改变。

王坤森因病住院以后,依然惦念他资助的那些贫困学生,除了每月拿出一部分退休金来资助学生以外,还签订了遗体捐献志愿书,决意将遗体捐献给浙大医学院,以大体老师的形式重返课堂。

老人出院以后,社区安排志愿者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还有社会人士来看望老人,与他交谈,陌生人的关心让老人感到了温暖。但是老人还是更关心那些生活困难的学生,同时也希望有更对多的人来关心那些贫困学子并支持他们完成学业。

——【·童年的苦难·】——

因为童年遭受过苦难,所以他更能对贫困学子的生活感同身受。

王坤森幼时母亲早逝,父亲失业,家境贫寒,只能靠捡垃圾艰难度日

在垃圾桶翻找被人扔掉的衣服当做新衣服穿,去猪圈翻找能充饥的食物,凌晨在街边等候准备与人争抢被人丢弃的烟蒂带回家,卷上烟丝,使烟蒂变为纸烟,再贩卖给其他人以换取微薄的薪水。

因为年纪小,还经常会被人毒打。

就这样靠着捡垃圾王坤森逆天改命,不仅给自己赚取了生活费,更是进入了学校读书。

1949年,18岁的王坤森选择了参军入伍,因为在部队里不仅能吃饱穿暖,还能学习文化知识,由于他表现出色,还被推荐到军校学习。

期间,他曾荣立三等功,并成为一名党员,1978年转业到浙江医科大学(今浙江大学医学院)从事国防教育工作,直至退休。

而从生活贫困的穷孩子到为人师表的高校教师,王坤森深知贫困学子想要改变命运的艰难。

工作期间看到交不起学费或者吃不起饭的学生,王坤森总是自掏腰包来帮助这些学生,更是给他们介绍勤工俭学的机会来改善他们的生活。

11年来,王坤森的故事越传越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加入其中。

2021年9月6日,王坤森老师主动联系浙江大学教育基金会,表达希望资助浙江大学经济困难学生的心愿,基金会工作人员与老人电话沟通过后,双方签署捐赠协议书,“浙江大学王坤森助学金”于9月8日正式设立。

如今,助学基金已吸收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善款超70万元,作为留本基金永久用于助学事业。

2022年12月,王坤森再次将积攒的7万余元捐赠给浙江大学,并将此前设立的“王坤森助学金”转为留本基金,以便产生效益能够持续不断的资助浙江大学贫困学子。

8月31日,在杭州举行的2023第九届中华慈孝文化节上,王坤森获得“2023年度中华慈孝人物”称号。王坤森的拾荒助学行为感染了无数心中有大爱的爱心人士,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贫困学子,并资助他们完成学业。

对于徐玲玲这样的贫困学生而言,一个个无私奉献的“王坤森”就是他们人生路上最好的榜样。

正因为这些“王坤森”对贫困学子的无私帮助,才使得部分贫困学子能够完成学业。也是这些获得帮助的人,不断将爱心传播,才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苦难的童年,多病的晚年,并没有打垮王坤森,反而培养了坚韧的性格和善良的内心。

0 阅读:1

崛秘局

简介:探索科学的世界,科普更多知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