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月10日的北约华盛顿峰会上,联盟发表了一份宣言,强调了其坚定不移的支持乌克兰的决心,推动其在欧洲-大西洋安全架构中的全面融合,最终目标是使其成为北约的一员。宣言明确表示,一旦乌克兰满足了既定条件,并且得到了所有成员国的一致同意,北约将正式向乌克兰发出加入邀请。
近日,《华盛顿邮报》透露,围绕措辞问题,与会各方在过去几周展开了激烈讨论,尤其是美国总统拜登起初对采用“不可逆转”一词表示异议。此番言论凸显了北约峰会内部对于乌克兰未来路径的谨慎考量。
俄罗斯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于11日评论道,北约峰会的成果文件显示,西方国家并不倾向于和平解决方案。他进一步指出,北约再次确认了其本质——一个在对抗时期成立,旨在维护对抗状态的联盟,此举无疑加剧了欧洲大陆的安全紧张局势。
就在北约峰会召开之际,乌克兰遭遇了俄军的袭击,其中基辅的一家儿童医院成为目标。乌克兰安全局在8日发布了消息,声称俄军使用Kh-101巡航导弹对该医院发动攻击,并提供了导弹发动机碎片的图片作为证据。然而,俄罗斯方面对此指控予以了坚决否认。
尽管前美国总统特朗普未亲自出席北约峰会,但他的影响力依然不容忽视。除了强调乌克兰加入北约的“不可逆转”进程,北约还决定调整对乌克兰军事援助的控制权,将其从美国手中转移到北约层面。外界普遍认为,这一举动旨在防止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对乌克兰援助进程造成干扰。
在峰会期间,有报道称欧洲多国政府已经安排本国代表与特朗普相关人士会面。更有消息透露,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计划在峰会结束后前往海湖庄园与特朗普会面。近期,欧尔班在匈牙利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职务后,接连访问了乌克兰、俄罗斯与中国,显示出其在国际舞台上的活跃姿态。
北约成员国在10日发布的宣言中明确表示,“乌克兰的未来属于北约”,并承诺将持续支持乌克兰全面融入欧洲-大西洋安全体系,这条道路被视为“不可逆转”。宣言重申,一旦乌克兰满足相应条件且获得盟国同意,将向其发出加入北约的邀请。此外,北约宣布了一系列最新的援乌举措,旨在加强乌克兰的军事实力。
除了之前宣布的防空系统援助,北约各国计划在未来一年内向乌克兰提供至少400亿欧元(约合3153.76亿人民币)的军事援助资金。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曾提出一项为期五年的长期军事援助计划,价值高达1000亿欧元。
为更好地协调北约盟友及其伙伴对乌克兰的军事支援和培训,北约宣布设立“北约乌克兰安全援助和培训机制”(NSATU)。该机制旨在将对乌克兰的安全援助置于更持久的基础之上,确保提供强有力、可预测且协调一致的支持。NSATU将协助乌克兰国防和安全部队的转型,使其更紧密地融入北约体系。同时,北约还将派遣一位高级代表驻扎乌克兰,推动建立北约-乌克兰联合分析、培训和教育中心,以增强双方的互操作性。
值得关注的是,美国、荷兰和丹麦宣布,首批F-16战斗机将于今年夏季交付给乌克兰。目前,包括美国在内的六个北约国家正在对乌克兰飞行员进行F-16战斗机的驾驶培训,但具体人数和训练地点尚未完全公开。
美国空军参谋长大卫·阿尔文透露,12名乌克兰飞行员中已有7人在5月份完成了培训,剩余5人预计将在8月份完成。然而,阿尔文指出,乌克兰的F-16战斗机项目更多的是着眼未来,“我不确定现在就说这能立即改变战场局势是否合理”。
此外,美国和德国于10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美国将从2026年开始在德国分阶段部署远程火力,包括SM-6导弹、“战斧”导弹以及高超音速武器。这一声明引起了关注,因为根据之前的《中导条约》,欧洲陆地上禁止发射某些类型的导弹,因为它们可能被改装成具备核打击能力的导弹,从而缩短了潜在目标的反应时间。
美国军控协会负责人达里尔·金博尔认为,尽管部署这些导弹可能是为了安抚盟友,但俄罗斯可能会采取相应的措施,如部署自己的常规或核武器,作为回应。俄罗斯驻美大使安东诺夫警告称,美国正在加剧导弹军备竞赛的风险,而这种对抗的升级可能引发无节制的冲突。
针对北约对乌克兰的整体援助,斯托尔滕贝格强调:“我们的目的不是延长战争,而是希望尽早结束战争。”他指出,虽然乌克兰短期内不会加入北约,但在战争结束后,这将是必然之举,以确保俄罗斯不再对乌克兰采取军事行动。
在一年前的北约峰会上,乌克兰未能获得明确的加入北约谈判时间表,这令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深感失望与愤怒,他甚至公开斥责西方的“荒谬”与“软弱”。而今,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评论指出,本次华盛顿峰会中,由32个北约国家签署的峰会宣言以最坚决的措辞展现了将乌克兰最终纳入成员国行列的决心。
然而,《华盛顿邮报》报道揭示,尽管各国领导人承诺为乌克兰提供自卫手段,但他们并未明确表示乌克兰应击败俄罗斯。相反,声明强调北约不寻求对抗,也不构成对俄罗斯的威胁,同时表示愿意与莫斯科保持沟通,以降低风险和避免局势升级。
在峰会前夕,官员们紧张地商讨着峰会宣言的细节。一些官员透露,为乌克兰铺设“不可逆转”加入北约之路的表述源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与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的协议。但也有声音指出,这一措辞更多具有象征意义而非实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总统拜登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显得较为保守。最初,他反对在宣言中使用“不可逆转”一词,并多次在椭圆形办公室的会议上提及乌克兰在加入北约前还需在反腐败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上个月,拜登与北约秘书长斯托尔滕贝格会面时,仍倾向于采用更为谨慎的措辞。最终,拜登在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的劝说下同意了使用“不可逆转”的表述,前提是乌克兰在反腐等领域取得“显著进展”。即使如此,拜登也只是认可乌克兰通往“欧洲-大西洋一体化”的路径是不可逆转的。
根据知情官员的说法,国务卿布林肯在最后一刻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说服拜登采用了更强硬的措辞,将“加入北约”纳入“不可逆转”的范畴,并确保各盟国对此表示赞同。这一系列讨论凸显出拜登担忧在乌克兰未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将其接纳进北约,可能会给反腐败斗争带来额外挑战。
北约外交官指出,拜登的立场获得了德国和其他一些南欧、西欧成员国的支持,但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部分东欧国家的不满,后者担忧这可能传递出北约更偏好乌克兰不加入的信号。
卡内基国际和平研究院的研究员恰拉梅拉(Eric Ciaramella)分析称,即便乌克兰明日便能解决所有腐败问题,现在邀请其加入北约仍将面临根本性难题。“真正的挑战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向一个正在与俄罗斯作战的国家提供安全保障。在冲突结束前,我们无法明确保障条件,否则只会激发俄罗斯继续战争。”
“房间里的大象”:特朗普的阴影
当北约领导人聚集华盛顿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虽未亲临现场,但其影响力如同“房间里的大象”,不容忽视。特朗普曾表示能在24小时内结束俄乌冲突,且对援乌及北约持保留态度。
拜登与特朗普的首次辩论中,拜登的表现受到民主党内部批评,要求拜登让位的声音渐增。尽管美国国会通过法案限制总统单方面退出北约的权利,北约也将对乌援助的控制权转至自身手中,但美国大选的不确定性依然令多方忧虑。
泽连斯基在里根研究所的演讲中虽未直接评论美国大选,但他敦促拜登允许乌克兰使用美国远程武器攻击俄罗斯境内目标,而非等到11月。当被问及对美国大选的关注程度时,泽连斯基直言:“我想有时比你更密切。”
路透社报道,特朗普对一项旨在结束战争的计划表示“积极回应”,计划内容包括告知乌克兰必须在开启和谈后才能获得更多美国武器,同时警告俄罗斯拒绝谈判将招致更多对乌支持。此外,特朗普还在考虑一项快速解决俄乌冲突的方案,涉及与俄罗斯谈判哪些国家可加入北约以及俄方可以保留的乌克兰领土范围。
彭博社消息称,匈牙利总理欧尔班预计在北约峰会后访问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尽管特朗普并未要求欧尔班为俄乌达成和平协议铺路,但此次访问被视为非正式聚会,且将在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前夕进行。
特朗普的潜在回归引发了乌克兰乃至北约内部的担忧。不过,斯托尔滕贝格试图缓解这种忧虑,指出特朗普之前的批评主要针对北约盟国的“投资不足”,而现在情况已有改善。他表示,32个北约成员国中有23个国家今年的军费开支达标,除美国外的成员国防务支出增长了18%。
然而,特朗普在采访中重申了自己的立场,即不会让美国退出北约,但期望成员国承担更多费用。“我只希望他们支付账单。我们在保护欧洲,他们占了我们很大的便宜。”
特朗普拟对北约进行“重新定位”
据报道,特朗普不仅希望欧洲国家大幅增加对北约的财政贡献,还打算对北约进行“彻底的重新定位”。熟悉特朗普国安顾问圈内部想法的美国国防专家丹·考德威尔(Dan Caldwell)指出,特朗普设想中的变化将大幅减少美国的安全角色,使其在危机时刻才扮演支援角色,而非欧洲主要的军事力量提供者。
知情官员透露,若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美国将保持在德国、英国和土耳其的军事基地,以维持其在欧洲的核保护伞。然而,大部分步兵、装甲、后勤和炮兵部队将移交给欧洲国家。同时,那些未达到国防开支占GDP2%标准的成员国将失去美国的国防援助和安全保障。
分析认为,特朗普对北约的新态度可能导致的最大问题是,欧洲国家短期内难以承担突然加重的责任。但鉴于美国仍为主要的军事援助来源,欧洲的经济状况较以往更加脆弱,且对美国能源的依赖程度空前提高,欧洲可能别无选择。
在北约峰会上,当被问及欧洲领导人是否私下讨论特朗普时,挪威首相斯特勒表示:“如果我说没有,你们肯定不会相信。”
实际上,各方已开始为特朗普重返白宫的可能性做准备。近几个月来,外国外交官频繁与特朗普政府时期的官员接触。
英国《金融时报》报道,欧洲多国政府,尤其是东欧和北欧国家,在北约峰会期间已安排与特朗普相关人士会面,包括国家安全委员会前参谋长凯洛格和前国务卿蓬佩奥。凯洛格表示,自去年11月以来,他已收到165份外国官员的请求,要求进行情况说明,并批准了其中的100份。然而,他也强调自己并非以官方身份为特朗普或其竞选团队代言。
一位欧洲外交官向Politico表示,各国政府意识到,目前很难判断能否采取足够措施“真正安抚特朗普”,因为“我们发现很难预测他会做什么或不会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