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女朱淑真秋夜七绝4首,风情韵味令人着迷,文笔不输李清照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9-13 22:04:49

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约生于1135年,卒于约1180年,号幽栖居士,是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富的女作家之一。她的出生地有多种说法,包括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和浙江海宁路仲等,但祖籍为歙州(治今安徽歙县)。朱淑真生于仕宦之家,自幼聪慧,善读书,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然而,她的一生却充满了爱情的挫折与不幸,这使得她的作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细腻的描绘。

朱淑真的婚姻并不美满,据传她的丈夫是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和睦,最终朱淑真因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其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使得她的生平事迹和作品在后世多有散佚。尽管如此,朱淑真仍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地位。

秋夜杂书二首 其一 宋 · 朱淑真

雨过凉生枕簟秋,楼头新月挂银钩。

且无挥扇劳纤手,只好烧香伴酒瓯。

朱淑真的这首《秋夜杂书二首 其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清寂的秋夜图景,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自然美景的敏锐感知。

首句“雨过凉生枕簟秋”,以“雨过”为引子,带出秋夜的凉意。雨后的空气格外清新,带着丝丝凉意,渗透到了诗人的枕席之间,让人感受到秋天的悄然来临。这里的“凉生”二字,不仅描绘了气温的下降,更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清冷与淡泊。

次句“楼头新月挂银钩”,则将视线从室内引向室外,展现了一幅宁静的月夜图景。新月如钩,挂在楼头,银辉洒落,为这秋夜增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新月作为时间的象征,也暗示了时间的流转与季节的更迭,而“银钩”的比喻,则赋予了新月以灵动与美感。

第三句“且无挥扇劳纤手”,通过描写诗人不再需要挥扇纳凉的情景,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凉爽与宜人。同时,“劳纤手”三字,也透露出诗人对自我形象的关注与怜惜,以及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末句“只好烧香伴酒瓯”,则是诗人情感与行为的自然流露。在这样一个宁静而清凉的秋夜,诗人选择以烧香、品酒的方式来度过。烧香,既是对心灵的慰藉与净化,也是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与追求;而品酒,则是一种放松与享受,让诗人在微醺中忘却尘世的烦恼与忧愁。这两者的结合,不仅展现了诗人高雅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其内心世界的丰富与深邃。

秋夜杂书二首 其二 宋 · 朱淑真

窗外蛩吟解说秋,迢迢清夜惜前游。

月华飞过西楼上,添起离人一段愁。

窗外蛩吟解说秋:诗句开篇即以窗外秋虫的鸣叫声(蛩吟)为引子,这些细微而连续的虫鸣声仿佛在为秋天作注解,营造出一种凄清而宁静的秋夜氛围。蛩吟作为秋夜的典型声音,不仅增添了季节的特色,也引出了诗人内心的秋思。

迢迢清夜惜前游:“迢迢”二字形容夜晚的漫长与深远,与“清夜”相结合,更显得秋夜的寂静与清冷。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不禁怀念起往日的游历与欢聚(前游),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的珍惜与不舍。这种怀念之情,在秋夜的映衬下更显得深沉与凄凉。

月华飞过西楼上:诗句转而描写月光(月华)的动态美。月光如流水般洒在西楼上,仿佛是在无声地移动与穿梭。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动感与美感,也寓含了时间的流逝与无常。月光作为夜晚的标志性元素,常常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此处也不例外。

添起离人一段愁:末句直接点出了诗人的离愁别绪。在这样一个秋夜里,月光、虫鸣等自然景象触动了诗人的内心,使得她更加思念远方的亲人或友人。离愁如同被月光照亮一般,清晰地浮现在心头,无法排遣。

这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离愁别绪与对过往的怀念。诗中的“蛩吟”、“清夜”、“月华”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凄清而宁静的秋夜图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思绪万千,情感复杂,既有对过去的珍惜与不舍,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感慨。

秋夜二首 其一 宋 ·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夜久无眠秋气清:开篇即点明时间——“夜久”,说明已是深夜,且诗人因某种原因(可能是思念、忧愁等)而“无眠”。紧接着,“秋气清”三字,既描绘了秋季夜晚空气的清新与凉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清明与敏感。

烛花频剪欲三更:“烛花”是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结块,需要不时剪去以保证光亮。这里“频剪”二字,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因为需要不断剪烛),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烦躁与不安。而“欲三更”则进一步明确了时间,说明已是深夜将尽,更增添了夜晚的寂静与漫长。

铺床凉满梧桐月:这一句将视角从室内转向室外,通过“铺床凉满”的夸张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月光洒满床榻的清冷景象。而“梧桐月”则点出了秋夜的典型景象,梧桐树下的月光更添了几分幽静与雅致。同时,“凉满”二字也传达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孤寂。

月在梧桐缺处明:末句以“月”为焦点,进一步描绘了月光的动态美。月光透过梧桐叶的缝隙(缺处),显得格外明亮而生动。这一景象不仅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立体感,也寓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期待与希望。在寂静的秋夜中,这抹明亮的月光或许能带给诗人一丝慰藉与温暖。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与深刻的情感抒发,展现了诗人在无眠之夜中的思绪与心境。诗中的“烛花”、“梧桐月”等意象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清冷而幽静的秋夜图景。诗人在这样的夜晚里,既感受到了秋夜的清新与凉爽,也体会到了内心的凄凉与孤寂。然而,在月光的照耀下,她似乎又找到了一丝慰藉与希望。

秋夜二首 其二 宋 · 朱淑真

凉天如水夜澄鲜,桂子风清嫩去眠。

多谢嫦娥知我意,中秋未到月先圆。

凉天如水夜澄鲜:开篇即以“凉天如水”形容秋夜的清凉与宁静,仿佛整个天空都如清澈的水一般,给人以清新脱俗之感。接着,“夜澄鲜”三字,进一步强调了秋夜的明净与清澈,营造出一种空灵而幽远的意境。

桂子风清嫩去眠:这一句中,“桂子”指的是桂花,其香气在秋夜中随风飘散,清新宜人。“风清”二字,既描绘了秋风的轻柔与清爽,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嫩去眠”则可能是指因桂花的香气而使人感到舒适惬意,以至于有些微醺欲睡之感。但这里的“嫩”字用得极为巧妙,既表现了桂香的柔和与细腻,也赋予了整句诗以生动与活力。

多谢嫦娥知我意:诗人在此处将思绪转向了神话传说中的嫦娥,以拟人化的手法表达了对月宫的向往与期待。她似乎觉得嫦娥能够理解自己的心意,这种想象既充满了浪漫色彩,也反映了诗人内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

中秋未到月先圆:末句点明了时节——虽然中秋佳节尚未到来,但月亮却已经提前圆满了。这既是对自然现象的客观描述,也寓含了诗人对中秋团圆的渴望与期盼。在诗人看来,月亮的圆满似乎预示着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给予了她无限的希望与憧憬。

整首诗以秋夜为背景,通过描绘秋夜的清凉、桂花的香气以及月亮的圆满等自然景象,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向往。诗中的语言清新脱俗、意境深远悠长,给人以美的享受与情感的共鸣。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神话传说的元素,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富有想象力。在秋夜的静谧与美好中,诗人找到了心灵的慰藉与寄托。



0 阅读:0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