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艳!海瑞刚正不阿以外,还有深藏不露的诗词造诣,七律3首详解

火云上有诗词 2024-08-22 01:34:52

海瑞(1514年1月22日—1587年11月13日),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今海口市)人,回族。他是明朝著名的清官、政治家、历史学家、杂文家,以刚正不阿、廉洁奉公著称,被誉为“海青天”,与宋代包拯齐名。

海瑞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自幼攻读诗书经传,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立志做一个不谋取私利、不谄媚权贵、刚直不阿的好官。他自号“刚峰”,寓意做人要刚强正直,不畏邪恶。

政治成就:海瑞在地方治理上政绩突出,推行清丈、平赋税等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打击贪官污吏、整顿吏治使地方政治逐渐清明;疏浚河道、修筑水利工程等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思想成就:海瑞主张“以民为本”,强调君臣共治天下;提倡节俭和朴素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贪污腐败。这些思想成就不仅在当时具有很高的价值,至今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文学成就:海瑞在文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尤其擅长诗词和散文创作。他的文学作品以清新脱俗、刚健有力见称,流传至今的著作有《治安疏》、《平黎策》、《海刚峰集》、《海瑞集》等。

病中立秋 明 · 海瑞

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

碧梧巳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

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

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

首联“伏三初收展病扉,夜深风露湿霏微”,开篇即点明时令与诗人的身体状况。立秋之后,伏天渐去,诗人因病而久闭的门户得以打开,迎接深夜中微凉的风露,这风露带着湿润与凉意,轻轻拂过,既带来了季节更迭的信息,也映衬出诗人病体初愈或仍在病中的虚弱之感。

颔联“碧梧巳应馀空落,大火新随斗柄飞”,转而描写自然界的变化。碧绿的梧桐叶已预示着秋日的空落与凋零,而天上的大火星(心宿二)则随着北斗七星的斗柄转动而西沉,象征着季节由夏入秋,时间的无情流逝。这两句以自然景物为喻,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易逝、时光不再的感慨。

颈联“燕倦客思违绿野,违花老欲褪红衣”,进一步抒发诗人的情感。燕子似乎也因季节的转换而感到疲倦,不再如春日般活跃于绿野之间;而那些曾经绚烂的花朵,如今也日渐老去,即将褪去它们鲜艳的红衣。这里,“燕倦”与“客思”相呼应,既表现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也暗示了他自身因疾病而感到的疲惫与无奈;“违花老欲褪红衣”则借花喻人,表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惋惜与哀愁。

尾联“玉箫万里堪肠断,何处沧洲映紫薇”,以玉箫之音引出无限的愁绪与遐想。玉箫之声悠扬而凄清,仿佛能穿越万里之遥,直抵人心最柔软之处,令人肝肠寸断。而诗人所向往的“沧洲”(指隐士所居的幽僻之地),在何处又能找到那片映照着紫薇花的净土呢?这既是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也是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逃避。

整首诗通过对立秋时节的自然景物与诗人内心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病中立秋时的复杂心境:既有对自然变化的敏感捕捉,也有对生命易逝、时光不再的深刻感慨;既有对远方家乡的深切思念,也有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反映了诗人面对疾病与人生困境时的真实感受。

白下即事 明 · 海瑞

建康城垒旧邦畿,不断青山万国梯。

楼橹逼天寒月静,帆樯带雨暮云低。

北门宰相堪称钥,函谷将军罢请泥。

江上再来还走马,秋香千里逐归蹄。

首联“建康城垒旧邦畿,不断青山万国梯”,开篇即点明南京作为古都的悠久历史和壮丽景象。建康城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是国家的中心地带(“邦畿”指王都及其周围千里以内的地区)。“不断青山万国梯”则形象地描绘了南京四周连绵不绝的青山,宛如通往各国的阶梯,既展现了自然的雄浑,也隐喻了南京作为交通枢纽和文化中心的地位。

颔联“楼橹逼天寒月静,帆樯带雨暮云低”进一步描绘了南京城及其江面的夜景。高耸的城楼和戍楼(“楼橹”)几乎要触碰到天际,在寒冷的月光下显得格外静谧;而江面上,船帆和桅杆在细雨中若隐若现,与低垂的暮云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深远的意境。这两句不仅展示了南京城的雄伟壮观,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孤寂感。

颈联“北门宰相堪称钥,函谷将军罢请泥”则转入了对政治和历史的思考。这里用“北门宰相”和“国家函重谷将军”的典故来比喻守地的卫重臣和将领。北门在古代常被视为军事重地,而宰相则是国家的核心决策者;函谷关则是古代重要的军事关隘之一。诗人用这两个典故来赞扬那些为国家安全而恪尽职守的官员和将领,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忠诚与勇武的敬意。然而,“罢请泥”一词又似乎透露出一种无奈与悲凉,暗示着即使再英勇的将领也难以阻挡历史的洪流和时代的变迁。

尾联“江上再来还走马,秋香千里逐归蹄”回归到个人情感的抒发上。诗人想象自己再次骑马来到江边,秋天的香气随风飘散,仿佛要追逐着归家的马蹄一起远去。这里的“秋香”不仅指秋天的花香,也寓意着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整句诗以动写静,通过“走马”和“逐归蹄”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激动与向往之情。

《白下即事》是一首融自然景观、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于一体的佳作。诗人通过对南京城及其周边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古都历史的敬仰和对国家安全的关注;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之情。

忠节祠 明 · 海瑞

三辅烽烟接帝京,背城一战尚纵横。

家酬士死黄金散,身报君恩白骨轻。

北极铜驼春草没,西风画鹢夜潮倾。

合门就义寻常事,遗恨犹闻鼓角声。

首联:“三辅烽烟接帝京,背城一战尚纵横。”这里的“三辅”通常指京城附近的地区,而“烽烟”则是战争的象征。这两句描绘了战火连天、直逼京城的紧张局势,以及守城将士在背水一战中英勇抗敌的壮观场面。

颔联:“家酬士死黄金散,身报君恩白骨轻。”这两句赞扬了忠臣义士的崇高精神。他们为了国家的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和家庭,甚至用黄金来酬谢为国捐躯的勇士。而他们自己则视死如归,认为只要能够报答君主的恩德,即使身死骨枯也在所不惜。

颈联:“北极铜驼春草没,西风画鹢夜潮倾。”这一联运用了丰富的意象来表达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沧桑。“北极铜驼”可能指的是古代宫廷中的铜制骆驼雕塑,象征着皇权的稳固和国家的繁荣。然而,“春草没”则暗示了这些象征物的荒废和衰落。同时,“西风画鹢夜潮倾”则以船只在夜潮中倾覆的景象,比喻国家的动荡不安和历史的悲剧。

尾联:“合门就义寻常事,遗恨犹闻鼓角声。”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忠臣义士的高度评价和深深敬意。他们认为为了国家和君主的利益而献出生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合门就义寻常事”),这种精神值得后世永远铭记。而“遗恨犹闻鼓角声”则表达了诗人对英烈们未能亲眼看到国家安定、人民安康的遗憾之情,同时也暗示了战乱仍未平息、国家仍需奋斗的现实。



1 阅读:6

火云上有诗词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