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味道传世佳作:一首庆元宵节诗篇,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幸福有味是清欢 2024-02-22 19:21:29

前言

一年明月打头圆。

正月十五是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故被称之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为元夕、上元、元夜,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古人从汉代起,元宵节就有燃灯的风俗。到了唐代,元宵节赏灯十分兴盛,灯会盛大豪华,样式繁多。无论京城还是乡村,处处张灯结彩,火树银花,人山人海,欢乐的元宵节为年味画上圆满的句号。

历代文人墨客赞美元宵佳节的作品数不胜数,至今读来仍回味无穷。

诗与释义

正月十五夜

唐·苏味道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释义:

火树和银花交相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星津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四处都可通行。

暗淡的尘土,跟着马蹄飞扬而去;皎洁的月光追随着赏花灯的人们,洒遍每个角落。

月光灯影下,出游赏灯的歌女们花枝招展、艳若桃李,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负责京城戒备防务的金吾,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急,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作者简介

苏味道(648—705),唐代诗人、文学家,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先祖。他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

苏味道自幼聪颖,9岁能文,以才华著称,20岁进士及第。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任职期间,苏味道为避免得罪各方,明哲保身,处世模棱两可。他常谓人曰:“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常模棱以持两端可矣。”故有“苏模棱”、“模棱宰相”之称。

他创作的《正月十五夜》,描绘了洛阳元宵之夜热闹繁华的盛况,色彩鲜明,音调和谐,洋溢着欢乐的节日氛围,是深受后人推崇的传世之作。

赏析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首联是说,火树和银花交相错落,园林深处映射出璀璨的光芒。星津桥上的铁锁也打开了,四处都可通行。

火树银花:诗中指上元节的灯景。成语“火树银花”即由此而来。

火树:火红的树,指树上挂满灯彩;银花:银白色的花,指灯光雪亮。

首联,总写元宵节夜晚灯火辉煌,光彩夺目的盛况,为全诗奠定欢乐的感情基调。早春时节虽无百花争奇斗艳,但是错落的彩灯比起繁花并不逊色。

句中的“合”字用得很好。这个夜晚,全城的灯光交相辉映,天上的月光和地上的灯光相映成趣,好像都合在一起似的,呈现一片壮观旖旎的场景,使读者如身临其境。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颔联是说,暗淡的尘土,跟着马蹄飞扬而去;皎洁的月光追随着赏花灯的人们,洒遍每个角落。

暗尘:暗淡的尘土。

“暗”与“明”相互对应。古代的街道没有路灯,哪怕尘土飞扬,人也看不见。因为元宵节,明月、花灯照亮了整个都城,才看清楚随马而起的尘土,突显出灯光和月光的明亮。

“去”和“来”,描写出京城热闹繁华的景象:街上人流如潮,车马络绎不绝,一轮皓月当空,四海花灯闪烁。

颔联描写了元宵夜车马游人络绎不绝的繁华景象。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颈联是说,月光灯影下,出游赏灯的歌女们花枝招展、艳若桃李,一面走,一面高唱《梅花落》。

游伎:指歌女。

秾李:秾,指草木茂盛。李,指李树的花。这里指艳若桃李的女子。这句诗化自《诗经》:“何彼秾矣,华如桃李”。

落梅:曲调名,即《落梅花》。诗人李白在《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中有“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颈联,诗人将视线转回到人群, 这两句分别描写游伎的容貌和技艺,写夜游之乐,渲染出热闹的节日气氛。

在这风清月圆的良宵,大街上张灯结彩、火树银花、游伎歌舞,整个京城成了不眠之夜。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尾联是说,负责京城戒备防务的金吾,取消了夜禁,计时的玉漏你也不要着急,莫让这一年只有一次的元宵之夜匆匆过去。

金吾不禁:是个成语,特指元宵佳节取消宵禁。

金吾:又称执金吾,掌管京城戒备防务。

唐朝的京城,每天晚上都要宵禁,对于私自出门的,会处以重罚。唯有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取消宵禁,家家户户都可以出门。

尾联写人们对良辰美景的无限留恋。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出游的人意犹未尽,期盼着元宵佳节不要匆匆过去,流露出诗人对良辰美景的珍惜和不舍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元宵佳节将至,祝愿大家元宵节:阖家团圆,幸福快乐!

-end-

0 阅读:4

幸福有味是清欢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