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程一,来源:程一&阿云
昨天在书里看到这样一段情节:一对夫妻在国外旅行。旅行的第一天,他们一起去了当地的博物馆。女生很喜欢逛博物馆,一个人也能逛一天。但男生逛了一会儿就想离开了,他想去美术馆。他让女生和他一起去,说博物馆大致看看就行了。如果你是这个女生,这时候你会怎么做?我想绝大多数的女生应该都会听话,很顺从地离开博物馆,而后跟伴侣去美术馆。哪怕心里再想留下来,也会若无其事地做出迁就,把自己的个人意愿隐退到对方的诉求之后。因为长久以来,我们都是这么做的。每当另一半有需求的时候,我们总是习惯性地迁就、迎合他。把他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凌驾于自己的感受之上。然后呢,自己心里一边觉着很委屈,又一边沾沾自喜,觉得自己很伟大。有一种莫名的“牺牲”和“奉献”感,并以此为荣。书里的这个女生没有这样。她明确告诉丈夫,你自己一个人去美术馆。我要留下来继续在这里看。她说:“我也喜欢美术,但是没有你那么喜欢。一会儿到闭馆的时间你再来接我吧。”「喜欢美术馆和喜欢博物馆的两个人在一起,看似一拍即合,实际上也经常发生类似这种谁都不退让的情况。」这是书里的一段旁白。
就是这样一段情节,引发我无数遐想。我觉得这个女生做得很好,虽谈不上「勇敢」,但也是一种勇气。一种取悦自己,不迎合他人的勇气。为什么要退让呢,你有你的喜欢,我也有我的爱好。在不伤及彼此利益的前提下,我们都应该各自听从自己的内心,去做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你不必为我谦让,我也不会为你屈从。我们就各自奔赴在自己的热爱里,互相理解和尊重。等到了回家的点,再碰头一起回去。大家都从自己喜欢的事物中得到了慰藉,回家之后,还能互相分享各自的见闻和感受。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从这段情节里,我还发现了在亲密关系中的另一个话题,就是两个人在一起,是不是必须要兴趣爱好一致才可以。如果大家喜欢的东西不一样,没有共同话题,该怎么办?这样的两个人,能走到一起的几率是不是不大。说实话,以前我特别在意这一点。就是很希望将来的另一半,可以有着跟我完全融合的兴趣点和共同语言。比如我喜欢阅读,看电影,逛公园,喜欢文字,热衷写文章。那他至少也要爱看书,性子沉稳安静,如果可以的话,最好工作也和我相似或同行。现在看来,以上这些所谓的「要求」或「愿望」,其实挺可笑也挺不现实的。这世上根本不会有两个完全一模一样的人,更无谈一个人和另一个人有着几乎吻合的兴致点和习惯。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家庭,经历着不同的成长环境,哪怕是看着同一个日出日落,也会有不同的认知与感受。如此截然不同的两个人,两个灵魂,两种状态,想要在一起并且长久相爱相处下去,除了互相迁就、包容、理解、接纳,我想更重要的还是要学会求同存异。什么叫求同存异,就是允许彼此做自己,接受对方和自己的差异。而不是一味地勉强和说服,乃至是改变。比如我喜欢看书,但对方不喜欢,那我不会强迫他和我一起看。在我看书,为书里的某个人物,某句话所感动的时候,我允许他去做他自己的事情,打游戏也好,看电视也好。他不会认为我看书是在装文艺,我也不会阴阳怪气地说他看电视打游戏是在浪费时间和生命。我们会尽可能地允许对方和自己的不同,甚至要允许在你向对方发出请求时,对方的拒绝和不喜欢。私以为,这才是亲密关系里最舒服的状态和相处模式。喜欢的东西不一样又怎么了呢,只要我们在一起,只要我喜欢你而你也喜欢我,就不妨碍我们好好相爱啊。我热爱的不是你手上的那本书,甚至不是你看书时刚好照进房间的阳光,而是跟我讲起书里的情节的你呀。你才是我在这个世界上唯一想要着陆的塔台。
长大成人的这些年,在爱河里几经沉浮的这些年,我对另一半的要求依旧有着自己的坚持和原则。唯一不同的是,我不再像以前那么在意对方是否和我有着一样的习惯、兴趣点。不再那么苛求他和我喜欢的东西是不是完全相似。如果是,当然很好。如果没有,我也会欣然接受。只要我们在一起能够相处舒服,在大是大非面前能够想法一致,态度一致。只要在我需要的时候,他能及时出现,站在我这边。只要大方向是对的,其余的小问题都可以求同存异,睁只眼闭只眼,不那么计较。两个独立的个体,会有不同的观点和感知,不同的喜好厌恶,这再正常不过了。早饭你想吃豆浆油条,我想吃牛奶三明治。怎么办?那你就去楼下的早餐铺排队,我去超市买面包和牛奶啊。你先买好了就等等我,我要是快点就等等你。道路千万条,我们的目的地却是同一个。殊途同归,就是爱情的本质啊。END 文章来源:程一(ID:djchengyi)声音是有温度的,夜晚的声音会发光。程一电台,每晚都会温暖你。未经授权,不得二次转载。如有转载需求,烦请联系原文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