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林小西
来源 | 林小西(ID:mrlinxiaoxi)
本文共计2634字,预计阅读7分钟。
你好哇,我是林小西。
前两天返工时,在地铁站遇到一对母子。
他们从我身后走过来排队。
刚开始小孩子站在我后面,我感觉有人扒拉我的背包。
因为视角的原因,我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以为又是哪家的熊孩子,于是下意识地躲开。
心里也因为赶车,充满了不耐烦。
90°转身之后,我看到了小男孩的正脸。
然后就听到他礼貌地询问我:
你好!请问这是去XX地铁站的方向吗?
我看了看地铁站名,告诉他是的。
此时他的妈妈还站在一边,眼光搜寻着地铁站名,生怕坐错了方向。
小男孩得到了答案之后,转身朝着他妈妈大声说道:
你不要看了!别人都说是往XX的方向了!这边是对的!
全然没有了跟我讲话时的礼貌态度。
我本来想多管闲事,教育他一下,要对妈妈有礼貌的。
但心想算了,这是别人的家事。
这几天,这件事一直萦绕在心头。
也让我开始思考一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呢?
似乎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一个状态:
我们会把礼貌、温柔、和谐留给陌生的人;
把愤怒和伤害留给最亲近的人。
所以今天就想和大家一起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01.
预判和预期
大多数人的人际交往模式中,都是以“预判”作为基础的。
也就是说,当我们遇见一个人时,我们首先预判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然后再选择与他相处的模式。
比如,当我们遇到好欺负的人,说话时有意无意会强硬一点;
遇到不好欺负的人,我们就会适当软弱一点。
有一句话大概是:和我们发生矛盾最多的人,往往是和我们最亲密的人。
其实发脾气给亲近的人,是因为你觉得有恃无恐。
他们给了你足够的安全感,你知道他们不会轻易离开你。
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会包容我们。
因此,他们会被我们归类为“好欺负”的类型。
预期也是影响我们的重要因素之一。
而亲密的人会给我们带来一个预期:我要长期和他相处。
所以对于他们身上的某些缺点,我们就特别不能忍受。
很多人的表现之一,就是对“自己人”期望过高,要求更严格。
拿抽烟这件事来说。
如果是不熟悉的人经常抽烟,你可能毫不在意;
但如果是亲友经常抽烟,你可能就会感到愤怒。这很正常,因为你明白,别人抽烟,身体生病,和你毫无关系。
但如果亲密的人身体生病,你就会面临许多医疗琐事。所以相对来说,在面对亲友时,我们会更“易燃易爆”。
02.
踢猫效应
心理学中有一个“踢猫效应”。
一位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
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
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踢猫效应”,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所导致的恶性循环。
一般而言,人的情绪会受到环境以及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
当一个人的情绪变坏时,潜意识会驱使他选择无法还击的弱者发泄,这样就会形成一条清晰的愤怒传递链条。
这条愤怒传递链条,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
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生活中,每个人都是“踢猫效应”长长链条上的一个环节。
遇到低自己一等的人,都有将愤怒转移出去的倾向。
最终的承受者,即“猫”,是最弱小的群体,也是受气最多的群体。
我们在人际关系中,往往很难知道不熟悉的人是“强者”还是“弱者”。
但我们总能轻松地识别出“自己人”中,谁强谁弱。
那些弱者,就是我们发泄情绪的“猫”。
其实人就是这样,和亲近的人在一起时,你才能够任任性,发发脾气。
可能这是你发泄的一种方式,在外面受了委屈,只有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表露出来。
因为你在潜意识中觉得他们会包容你。
但是这样做,就会给最亲密的人造成伤害。
03.
课题分离
聊完上面几点心理层面的原因,再来看看有什么可以应对的办法。
课题分离,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避免做出“对外唯唯诺诺,对内重拳出击”的行为。
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阿德勒将人生经历过程中产生的人际关系分为3类:
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
阿德勒认为一切⼈际关系⽭盾,都起因于对别⼈的课题妄加⼲涉,或者⾃⼰的课题被别⼈妄加⼲涉。
很多亲密关系中的矛盾自然也不例外。
在人际关系上,我们要学会将自己和别人的课题分离,只解决自己的课题,同时尊重别人的课题。
因为别人如何对待你、要怎么做,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同样的,你也有你的课题,也是别人无法涉足的,只能靠你自己。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会分不清人际关系的界限在哪里,会无意识地干涉到他人的课题,也会被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课题分离,就能让人明白这不是自己的课题,清楚界限在哪,丢开别人的课题,减轻人生负担。
那么如何辨别究竟是谁的课题呢?
只需要考虑,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由谁来承担?
比如:
信任朋友是你的课题,如何对待你的信任是朋友的课题;
爱孩子是你的课题,孩子怎么选择是孩子的课题。
如果你正在为自己的人生而苦恼,这种苦恼源于人际关系。
首先要思考一下“这是谁的课题”。
然后进行课题分离——哪些是自己的课题,哪些是别人的课题,要冷静地划清界限。
而且,不去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这就是阿德勒心理学给出的具体而且有可能彻底改变人际关系烦恼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观点。
这也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
当你想要干涉他人时,请你这样想,干涉甚至担负起别人的课题,这会让自己的人生沉重而痛苦。
另一方面,课题分离并不是让你放任不管,而是在了解的基础上竭尽全力加以援助。
即: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
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产生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因为,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04.
写在后面
课题分离,也就是《遇见未知的自己》中说的:
自己的事、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
学会课题分离,能够有效地缓解亲密关系中的矛盾,减少不必要的人生负担。
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
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同样的,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也是我们无法左右的。
如果我们把他人的事和老天的事强加在自己身上,带来的只会是人生负担。
比如,早晨上班路上堵车了,这是老天的事。
你因为担心迟到而郁闷,但不管你郁闷到什么程度,堵车都不会因此而发生变化。
那不如用这个时间来休息一会、思考一下今天的工作。
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我们也只能做好自己的课题。
我们永远只能为自己负责,哪怕再亲近的人,很多事情也很难干涉。
我们只要管好自己的课题,他人的课题,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吧。
参考资料:
1.《只敢对亲近的人“发火”,对外人唯唯诺诺,是因为这4种不良心态》知乎@未晞老师
2.《为什么我们总对陌生人很客气,对亲近的人发脾气?》知乎@霍老师
• End •
作者简介:
林小西,一个坚信长期主义的终身成长者。2022年开始觉醒,大量阅读大量输出。践行用生命影响生命,通过自律和行动获得自己想要的富足人生!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52/100 天。
近两年个人成就事件:
年均阅读100本书,累计阅读时长1400+小时
简书S1日更王者,累计输出60w字,目前全网粉丝10000+
逆熵增共读营第4期个人积分排行榜季军,并顺利加入逆熵增合伙人团队
我不反对礼仪,但我厌恶礼仪下的虚伪,就象我支持君子,但憎恨披着君子外衣的禽兽。就这么简单。
角度犀利,分解的很好。
现在的年轻人,能吵架的都是亲密的,生疏基本就是爱答不理,或者保持礼节性的微笑,这决不是亲密的表现,可别误会!
这也是一种崇洋媚外的表现!
很多人还活在清朝。
说的我们自己?
还不是因为你手里空无一物
繼續努力
废话一堆 ,相互利用而已,没有利用价值鬼才尊重你。
一样
好文[点赞]
因为身边的人太熟悉,怎么做对方会有什么反应心里有底。陌生人会有什么反应心里没底。所以人和人之间要有距离。
亲者痛 仇者快[笑着哭]
看标题我虎躯一震,以为要针砭时弊,原来是这个方面。作者你再换个方面写写[呲牙笑]
我家老头子也是这样对外唯诺,在家就是霸王
在外面受了委屈,在家里发泄的,都是懦夫,不配做男人
儿子随便打不违法
这是有多自卑,虚伪地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好
个人建议可以多学习一下心理学方面的书,很有意思
写的什么玩意,写着写着就跑偏了
既然讲到人际关系,就不可能是你的我的课题,更不能简单的分离开
真小人比伪君子好太多了。。。
好文,该赏
难得好文
打不过杨洋 还打不过你。
学到了
对人宽,对己严
傲娇,虚荣心强、内心弱小没担当。在外人面前,认为自己弱小,怕耍横会挨打,唯唯诺诺、礼貌有加,希望得到外人认可和赞赏;在家人面前,认为自己弱小,把家人的包容当做理所当然。窝里横外面怂。
对谁都不能发火,只能把自己憋死了[笑着哭][笑着哭]
那是因为小孩已受够了他妈妈的诸多不礼貌,而你尚未对他不礼貌,仅此而已,你想多了
我们指的什么
伪君子可比真小人难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