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苦读数十载,就是想有更好的前途发展,但随着学历贬值问题的出现,大学生的找工作的困难程度直线上升。
部分学生便想到通过继续升学的方式,增加自身的筹码,随着时间的流逝,选择考研的人数越来越多,考研竞争日益激烈。
大学生“逆向考研”,2023年双非院校报考人数增加各大高校的研究生名额是有限的,虽然研究生不断扩招,但还是杯水车薪,尤其是名校,竞争程度更是激烈,很多过来人都建议学生们不要报考名校。
2023年的考研志愿填报工作已经开始,根据2022年研究生报名人数的增长情况,可以推测出,2023年的报名人数很可能超过530万,那么选择志愿就成了重点,要尽量避开竞争激烈的高校。
人往高处走,很多学生第一选择可能都是知名985或211院校,而双非大学基本上不在学生们的规划中,需要凭借调剂才能完成招生任务,不过考研人数的增多,改变了部分学生的想法,根据志愿填报情况看,2023年可能出现“逆向考研”的现象。
根据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大学的报考人数相比于去年只涨幅了4.3%,而深圳大学的报名人数则增长了41.7%,包括重庆理工、长江大学等院校,报名人数都增长了50%多。
其实这种现象不是头次出现,2022年报考的时候,就出现了类似情况,很多受欢迎的师范类都是双非院校。广州大学的研究新生中,还有来自于北大、清华以及复旦的学生。
重点大学的毕业生都选择双非大学,更不用说普通院校的学生了,更是不敢尝试985院校,学生们清楚地知道了扎堆名校的坏处,选择竞争较小的双非院校,想借此提高自己的上岸率。
大学生扎堆双非大学,实际原因很简单很多人不理解大学生的选择,还有些人担心,选择双非院校的学生越来越多,会不会影响到985院校的复试分数线,其实学生们完全不必担心,能坚持选择985高校的学生,必然是能力出众的,至于选择双非大学的人数增加,主要是学生们更清楚的认识自己的实力。
而且报名人数的增多,没有影响到高校的招生计划,很多高校更倾向于招收高质量的学生,而不是数量,甚至报考人数增多的同时,有些学校还出现了缩招的情况,不仅招生规模受限制,而且推免生的比例增加,留给统招生的机会更少了。
选择双非人数的增加,除了招生名额的限制之外,还受到名校生的影响,很多双非大学生自知自身发展有限,想将未来寄托在考研上面,但名校毕业生的发展不受影响,还采用“金本银硕铜博”的道理,弱化硕士学历,将重点放在了学校所在地。
相比于偏僻地区的985高校,一线城市的双非院校会更吃香些,导致选择大城市双非院校的人数增加。
充分了解自己实力,合理规划自身未来读研是很多学生毕业之后的第一选择,但学生们真的了解自己吗?没有别人的监督,仅靠学生自身的自制力,真的能坚持到考研结束吗?
很多学生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选择考研,但面对考研大军的时候,根本没有优势可言,自身学习的知识根本不扎实,基本上没有竞争力,只能沦为“陪跑生”。
若是学生们没有毅力,那还不如直接选择就业,趁着校招的机会,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不要跟风报考难度较大的考研。
若是学生们坚持选择,可以根据自身的个人能力,选择上岸率更大的高校,不要将目光局限在985高校上面,有时候双非院校的研究生也是很好的选择。
学生们要学会合理规划未来,清楚了解自身的实力,做出最合理的规划,考研不是学生们改变未来的必选,只要自身能力足够,未来发展也不会太差,根据自己的情况,做出最佳选择就好。
总而言之,选择双非大学人数的增加,可以说是学生们的无奈之选,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是件好事,增大了上岸概率,不过有些能力不足的学生,还是建议放弃考研道路,不要“头铁”,不然没能上岸不说,还错过了找工作的最佳时机,未来想要找工作会更难些。
互动话题:你如何看待报考双非大学的人数增加的问题?欢迎在评论区积极留言。
(图片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