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人和其他动植物一样,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无论贫穷还是富有早早晚晚都会离开这个世界,但谁也不想轻易离开这个世界,毕竟这个世界上有着很多东西值得让人们去留恋,都希望长寿,从而尽情地去享受美好的人生和这个世界的乐趣。可俗话说“寿者多辱”这是什么意思呢?难道长寿就要受很多屈辱吗?
“寿多则辱”这句话从字面上来看,意思就是说,如果活得岁数越大,越会受到许多屈辱的事。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寿者多辱”这句话出自《庄子》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意思也就是说多一个儿子就多一层负担;富有了钱多麻烦事也多;寿命长了就会受到许多屈辱的事。
虽然庄子这套理论让很多人费解,但也是事实,也是人的本性所致,人自降生,到幼年、儿童、少年、青年、中年,然后步入了老年,虽然经过艰辛的奋斗过程,也有着成功的喜悦,希望在有生之年去享受收获的硕果,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年龄大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吃饭都需要儿女们来照顾。
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就是说,一个人再孝顺,如果每天都面对久病中的老人,也许会有做不到的时候。毕竟人都需要从生活中去工作换回生活的资本,久病在床,说白了,在生活中的每一天,都在增加儿女的负担与烦恼。更有甚者因年龄大,身体及大脑的衰老甚至连自己儿女的名字都会忘记,这样的长寿无疑会让子女们心烦,这是“久病床前无孝子”的根本原因,也是对“寿则多辱”的一方面理解。
长寿老人因经历了漫长的过程,首先他们会感到孤独。同龄人先后离他而去,与他说话的人也越来越少,只能自己孤独地活着。更有的年轻人把过早逝去的亲人的原因推在长寿者身上,指责长寿老人老而不死,折了自己亲骨肉的寿命,一些怨愤都洒在长寿老人身上,这种责难无疑会使长寿老人十分痛心,这也是寿则多辱的表现。
加之长寿各方面机能衰退,已使身体行动不便,一些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嘴里唠叨却不能去解决,这种无奈无疑又会给子女添加厌烦的感觉,老人呢,同时也会感到心受其辱。年轻时身体好,脑子也灵便,遇到任何事、任何困难都敢于去面对,想想当下自己就感到心受其辱。
如果周围的人再不能理解,不去尊重,说话办事不注意,就更会对长寿老人产生刺激作用,他们只能默默地忍受,也因此就有了“寿则多辱”的说法。由此看来,“寿则多辱”也是肯定的,但不是有意的污辱。一方面是老人自身的屈辱,另一方面就是子女的言行不慎而导致的。
巴金先生可说是一位长寿者,享年101岁,他在晚年曾得了一场重病,身上插满了很多管子,每天必须要依靠管子进气进食,他曾多次想放弃治疗,但他身边爱他的人们都不同意,家人细心照顾和关怀让他生活了很多年。虽然他自己难免心感其辱,但却走完了幸福的一生。
所以说,要想避开“寿则多辱”,作为一名寿者,要心胸开朗,不过分的去过问去管闲事。作为年轻人更要理解人生的自然规律,去多方面的照顾老人尊重老人。当我们想到看到精心伺候老人们的一幕幕画面,心中何尝不深受感动。再想想一些不善待长寿老人,让那些长寿老人无助的受屈辱,真是心里五味俱全!
因此说“寿者多辱”不仅仅是长寿者自身带来的屈辱,更主要的是长寿者身边的人带来的羞辱感。善待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不要让老人带着屈辱而去。不要让老人看似金玉满堂,儿孙一大群,却无人尽孝;如果不管不问,虽然寿者看似长命百岁,实则得到的就是另一种侮辱,“寿则多辱”这句话其实也给了人们很多的思考。不知大家对此是如何认为的?欢迎留言评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