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内战,让横跨亚欧大陆的蒙古帝国正式分裂

意智说历史 2024-05-26 06:42:0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袁公博

编辑|t

引言

1259年,正在钓鱼城与宋军鏖战的蒙哥汗忽然暴毙。

关于蒙哥是怎么死的,历来众说纷纭,南宋方面有的说是被箭矢所杀,有的说是被炮风震死。

蒙古方面说大汗六月间已经圣躬不豫,并未亲临前线,七月份因病自然死亡。

蒙哥汗的死亡,宣告了又一轮争夺汗位的大逃杀。

进入决赛圈的有两人:阿里不哥与忽必烈。

消息传到忽必烈那里时,他刚刚顶替了塔察尔的指挥权,准备渡江。

(蒙哥)

一、两汗并立

蒙哥死后,忽必烈并没有打算北返,对宋战争正是自己建功立威的机会,怎能半途而废。

举行了蒙哥的哀悼会后,忽必烈跨江南下。

蒙古军一路进展顺利,很快兵临鄂州城。

鄂州守将张胜坚壁清野,先软后硬,与蒙古军斗智斗勇,忽必烈无计可施。

(南宋与蒙古)

正在此时,北边传来了坏消息。

阿里不哥人前天然呆,人后小算盘,发布命令抽调漠南的军队,理由讲不清,应该是时间仓促,还没编好。

忽必烈当然知道阿里不哥的心思,哪里有什么理由,不过是削弱自己罢了,看来摊牌的时刻就快到了。

(鄂州之战)

忽必烈卖给了前来增援的贾似道一个人情,与其订立合约,北归夺位。

贾似道回朝后,大肆吹嘘“鄂州大捷”,权倾一时。

忽必烈北返之后,开始与阿里不哥互飙演技。

忽必烈先是派人给阿里不哥送去礼物,然后以哥哥关心弟弟的态度询问北面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抽调漠南的军队。

阿里不哥讲不出理由,只好推说是谣言。

忽必烈作恍然大悟状,表示既然是误会,解开了就好,都是兄弟,没说的。

(阿里不哥)

不久后,阿里不哥再次送来消息,这次是在和林举行忽里台大会的会议通知:

大汗新丧,举国哀痛,然国不可一日无君,现依照惯例召开忽里台大会,推举新汗,盼兄速归。

当然,发出通知的同时准备好刀斧手,排练好“摔杯为号”那一套,等忽必烈来了就动手,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忽必烈当然不愿去和林送人头,然而阿里不哥的通知冠冕堂皇,实在找不出理由拒绝。

(忽必烈 剧照)

忽必烈聚集智囊团一商议,得出结论:干脆我们另立中央算了。

实现这一想法的关键是要取得实力派人物塔察尔的支持。

智囊团之一的廉希宪站了出来,愿效法苏秦、张仪,顺说塔察尔。

廉希宪一番痛陈利弊,指出:“忽必烈众望所归,当立为新汗,推戴之功,莫让别人抢了先。”

塔察尔思虑过后,表示一定支持。

(忽必烈)

得到回覆,忽必烈信心大增,遂于开平举行忽里台大会。

会议初期,诸王那颜的意见不一致,更有人小声嘀咕起了会议的有效性。

关键时刻,塔察尔拿出了一份文书,打开一看,内容是忽必烈登基后昭告天下用的诏书。

塔察尔超位服务,主动热情,这个态度就很明确了,众人见之,立刻统一了口径,支持忽必烈即位。

(忽必烈 剧照)

忽必烈学起了汉人那套,连说不可,塔察尔配合的很到位,哭诉:“君候不出,奈苍生何?”。一番三推三让的表演后,忽必烈登基成为新汗。

稍晚些,在和林的阿里不哥也被推举为汗,蒙古出现两汗并立的局面。

二人互发诏书,要求对方臣服。

耍嘴皮当然是没用的,不久后,双方正式诉诸武力。

二、战争过程

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首先在关中展开战斗。

中统元年五月,廉希宪进入关中京兆府,宣谕忽必烈即位的消息。

位于六盘山的浑都海斩杀使者,倒向阿里不哥一边。

廉希宪闻讯,进入蜀中,矫诏杀掉当地蒙古军统帅,征调蜀中的蒙古军团,入关中围歼浑都海。

(廉希宪)

忽必烈追认了这一行为,又派合丹带骑兵增援廉希宪。

廉希宪分析,浑都海一定会采用下策,带兵返回和林投靠阿里不哥。

在合丹的统一指挥下,廉希宪等人在浑都海必经之路上堵截。

合丹阵斩浑都海,廉希宪将之枭首示众,关中遂定。

关中平定后,忽必烈亲率大军,与阿里不哥决战于漠北。

(和林)

为了准备漠北决战,忽必烈征发各地主力,大批蒙古军从宋蒙前线被抽调,忽必烈的行动还获得了汉族豪强的支持。

另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却有一些蒙古将领开了小差,去和林投奔了阿里不哥。

七月,忽必烈整军完毕,往漠北进发。

和林的粮草全靠从外地运输,忽必烈截断粮道,阿里不哥逃往吉尔吉斯,假意归降。

(忽必烈 剧照)

忽必烈撤军后,阿里不哥重占和林,两军于昔木土展开决战。

在忽必烈的打击下,阿里不哥的部将接连溃退,阿里不哥本人也只能逃回和林。

此后,忽必烈持续分化瓦解阿里不哥的支持者,到中统五年,经历几次小战后,走投无路的阿里不哥南下开平,投降了忽必烈。

(昔木土之战)

忽必烈问道:“我们两个到底谁对?”

阿里不哥的回答穿透了历史的尘埃:“以前是我对,现在是你对。”

三、阿里不哥的余波

1266年,在大都的阿里不哥神秘死亡,凶手自不待言。

死亡并不是阿里不哥的结束。

阿里不哥虽死,但他的支持者并未臣服于忽必烈,旭烈兀等人独立建国,元帝国内部也不断有人反对忽必烈的统治。

阿里不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它代表了蒙古的一种道路,就是那个传统的,贵族共治的蒙古。

忽必烈则代表了帝国化的蒙古,忽必烈对汉法一直很感兴趣,早在蒙哥汗在位的时候,就尝试用汉法治理自己的封地。

(忽里台大会)

忽必烈身边的汉人智囊团,起到了李奕之于文明太后的功用,教会他用法、术、势统御群臣,体验至高无上的皇帝的威严。

而阿里不哥充当了乙浑的角色。

忽必烈的胜利导致了蒙古的分裂,很多蒙古人并不想走上忽必烈选择的道路,这从当初很多人投靠阿里不哥就能看出。

(蒙古分裂)

蒙古分裂为元帝国与几个汗国,汗国维持了旧蒙古,元帝国成为新蒙古,一个真正的帝国。

在忽必烈看来,自己是正统继承者,而在其他汗国看来,忽必烈背弃了蒙古传统,这种分歧让蒙古再也无法调和到一起了。

元朝灭亡后,忽必烈的后裔北逃,并没有受到留居漠北的同族欢迎,阿里不哥的后裔也速迭尔亲手勒死了忽必烈的后裔天顺帝。

(天顺帝)

走上两条道路的蒙古人已经不再是兄弟了,这种分裂,就从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的战争开始。

参考资料

李治安.忽必烈传:忽必烈[M].人民出版社,2004.

1 阅读:702
评论列表
  • 2024-09-12 13:43

    经历了“黑暗之战”的星际舰队,与地球人再也不是同一个人类了——《三体》

  • 2024-07-24 20:29

    四大汗国为西方说法,在我国《元史》中并无汗国,只有102个兀鲁思,难道现在研究中国史都要带上西方话术?

意智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