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在革命时期,有非常多的革命人物,为了国家,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付出着自己的能力,直到新中国的诞生。他们为了新中国成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也正是因为他们才有了今日的新中国。
今天要介绍的也是其中一位人物——张宗逊。
他曾是一野的二号人物,他曾经又做过哪些事情,为何保卫了主席28年,却没有当元帅?
事件缘由:时间来到1955年,这一年正逢一场声势浩大的部队授衔仪式,其中张宗逊也参加这场仪式。当授衔结果发布的时候,有人喜,有人忧,喜的是自己当选,忧的是自己未能如愿。
虽然张宗逊什么都没说,平淡的看待这一切,但是周围的人却熙熙攘攘的觉得不可思议。毕竟张宗逊资历老,打过不少胜仗,在部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人物了,而且还保卫毛主席二十多年,怎么也应该封个元帅,怎么会是个上将呢?
没想到这个消息传到了毛主席的耳中,毛主席出面说明了原因,毛主席说张宗逊确实能力出色,虽然长处是稳重厚道,但不足的地方是该厉害的时候厉害不起来!
为何毛主席会这样说呢,主要还是因为一场战役,大同集宁战役。这个战役也到关键作用。因此也彻底会
大同集宁战役:时间为1946年,这年国共双方签订了停战协议,而且大同集宁战役是第二次国共内战的一场战役。主要战地的聚集地是在华北、晋察冀解放区形成了大规模的报位置之势。
当时指挥这场战役的就是张宗逊,一直以稳健打仗闻名的他,却遭遇了一次败仗,而且这也是我军遭遇过的一次极为少见的大败仗。
此时我军在华北地区的兵力大约有三十万,如果能够在此打通大同,那么晋察冀跟晋绥方面的根据地就能够连接在一起,对于我党也是至关重要的地理位置。
蒋介石此时的大部队来势汹汹,我军也是紧急安排,把这个重要的任务交给了张宗逊。
当时山西大同驻扎的是国民党阎锡山的部队,本来兵力单薄,守军只有两万左右,这时的张宗逊奉命集结十万左右的兵力去攻打大同。
在前往大同的路途中,行军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才到达大同,阎锡山也趁机向蒋介石请求援助,蒋介石也明白大同的地理位置,于是命令了傅作义的部队前去援助,没想到的是傅作义用兵迅猛,使出了出乎意料的一招,率领部队去攻打了集宁,以解决大同的围困。
此时张宗逊已经在大同城下持续攻击许久了,城内的部队也一经要到崩溃的地步,此时张宗逊觉得全军持续攻击时间太久,过于疲惫,想着休整元气一举攻破大同。于是下令休整了一天,也就是这一天让傅作义赶到集宁,直逼张家口。
当张宗逊反应过来,只能暂时停止攻打大同,分出兵力去解救集宁,这时候傅作义又率兵突袭了大同,大同这边攻城的我军分身乏术,又担心被里外包围,于是只能放弃大同。
战斗结束后,我军连续丢失了大同跟集宁两座城,而且还牺牲了两万左右的士兵。
毛主席没有责怪张宗逊,只不过这次没料到敌人的突袭,造成了这样的后果。早期其实张宗逊打仗还是有一套的。
革命早期:张宗逊出生于1908年,在一个富农家庭出生。由于家庭还算不错,于是从小便读书上进,他的叔叔张洁如毕业于云南讲武堂,是一个有先进思想的革命者,从小张宗逊耳濡目染叔叔的一切,于是也坚定了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到了1922年在上学的同时,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此时新民主主义流行,张宗逊也受到五四运动的感染,积极的参与到了学生组织的爱国运动之中。
到了1926年的时候,正好赶上黄埔军校的招生,张宗逊跟无数想要报效祖国的年轻人一样,投笔从戎进了军校。
张宗逊由于出色的成绩,考进了黄埔军校政治科,也就是这一年他也正式成为共产党,因为当时是允许双党籍的,所以张宗逊既是共产党员,又是国民党员。
不巧的是,蒋介石要求黄埔军校学生进行战队,只能有一个党籍,因为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中山舰事件。
中山舰事件:在1925年的时候,孙中山受邀请去跟冯玉祥见面,没想到孙中山在北京突然去世了,这下子,国民党一时间乱套,群龙无首。谁也不服谁。
此时的蒋介石选择投靠汪精卫,两人狼狈为奸,一下子境界是就成为国民党的二把手。
后来随着蒋介石跟苏联方面关系越来越僵,到了1926年各种反蒋宣传单流传开来,由于当时的黄埔一期李之龙,担任了中山舰的舰长职务,而且李之龙还是一个共产党员,由于共产党跟苏联关系一直不错。
在蒋介石还不知情的时候,李之龙开着中山舰说是奉了蒋介石的命令去黄海执行公务,让本就多疑的蒋介石以为要夺权了。
本着先下手为强的原则,蒋介石下令国民党军队,驱逐所有的共产党员。中山舰事件由此展开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黄埔军校的学生也是尽量能划分就划分,此时的张宗逊由于受到革命思想的熏陶,再加上国民党一系列的操作,放弃了国名党党籍的身份,只保留了共产党的党籍。
后来他从军校毕业,本来打算参加南昌起义,半路上各种遭到敌人的围追堵截,还没到南昌,南昌起义就结束了,随后张宗逊按照上级要求进行转移,就是这一转移让他遇到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由于蒋介石跟汪精卫的联合,对共产党采取的一系列的措施,中国共产党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也就是秋收起义跟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的发起者是由委员会特别指定毛泽东为特派员全权发起。同时要求以衡阳为中心的湖南地区为主要的农民大暴动行为。
会议中要求除了要有农名以外,还要有固定的团体军队武装作为支撑,此时的武装部队直接采用共产党的旗帜打响号召。让全国认识到共产党的土地革命的本质是什么。
根据秋收起义的要求,毛泽东也提出了实行枪杆子夺取政权的建议。于是组成了工农革命军,总共五千余人的队伍。组织各地农民以及工人进行武装起义配合夺取长沙。
跟随毛主席参加了秋收起义,秋收起义结束后,张宗逊便开始跟大部队去了井冈山,由此红军也随即诞生。他也成为了其中一员。
后来在井冈山会师的时候,国民党经常会把追击的消息公布在报纸上,正巧各路起义的部队互相找不到,张宗逊便在这些报纸里面,找到其他武装部队的路线位置信息。于是也就有了后来的朱毛会师。
可见张宗逊的功劳还有不小的。由于他的贡献,让这次史诗级的会师得以出现。
随后张宗逊就担任了特务连的连长,同时负责毛主席的人身安全。从此张宗逊便开始了长达二十多年的负责毛主席安全的工作。
负责毛主席安全:在这期间,张宗逊不但一直守护在毛主席身边,还参加各种其他战斗任务。可谓是战功赫赫。在反围剿战争中,他还参与搜集情报的工作。敌人多次进行的围剿,都被张宗逊,带领部队一一消灭了,解决了无数次的危机,张宗逊也是因此立功无数。
在相处期间,毛主席也对他的能力也是看在眼里。他出色的能力,也让彭德怀元帅非常看重,在1934年的时候,彭德怀遇到紧急情况,思虑再三想起来张宗逊,于是立马打电话把他调到前线。于是张宗逊也是马不停蹄的前去援助。
张宗逊到任后,制定了一套完美的突破计划,于是带领部队接连突破了敌人的封锁线,成功抵挡住了敌人,为大部队的转移争取到了有效的时间跟路径。
此后他每一次在战斗中,都会身先士卒的跟随士兵一切奋勇杀敌。参与了夺占娄山攻占遵义城等等战斗,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后来身受重伤之后,也是时刻保持警惕,关心大家的人身安全。就这样他硬着头皮扛过去了长征。长征结束后,毛主席也是对其十分欣赏。
随后张宗逊又被任命为中央局委第一局长,保卫党中央领导们的人身安全。至此一直保护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群体,到抗日战争爆发。
由于全国局势紧张,党中央又重新考虑之后,将他委以重任。直到国共内战爆发,1947年大同的失利。
大同失利后,毛主席等中央群体没有因为一次的失利怪罪他,毛主席则是给他指出了打仗的缺点。让他多去向彭老总学习。
然后将张宗逊推荐给了彭老总担任第一野战军的副司令员。由此开始跟随彭老总一起搭档。张宗逊也是非常感激毛主席的信任,于是更加卖力的协助彭老总一起对战国民党的部队。直到新中国的成立。
授衔真相:到了1955年授衔仪式的时候,毛主席等人综合考量了张宗逊的整个的革命战斗生涯,战功确实不能忽略,但是大同的失利也是事实,凭借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给予了张宗逊上将的军衔。
就像毛主席评价张宗逊,他的长处就是稳重,不足的地方就是缺少些锐气,该爆发的时候缺少一点锐气,把他调到彭老总身边,正好两人可以互相学习对方的特点,为后边的战斗做出更好的应对。
对于授予上将的军衔,张宗逊也没有说什么,他很看得开,他觉得都是为了革命事业,不用计较这些得失。他又一如既往的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工作之中。
在家庭的生活之中,他也经常告诫孩子,要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不要沉迷荣誉于物质。也正是因为言传身教的影响,他的孩子也是各个出色。
他的大儿子张新侠,长大后投身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之中,成为了航天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二儿子张又侠,继承了父亲的衣钵,成为了一名军人,在对越反击战以及老山战争中都获得赫赫战功。
到了2023年,他的二儿子又成为了陆军上将,成就非凡,也是继续为祖国的事业不懈的进行着奋斗。
结语:从张宗逊的事迹可以看出,他身上那种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以及战场上面英勇杀敌的精神,都是值得令人尊敬的。
虽然战斗中也有失利,但是他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更加积极的投入到了革命战斗之中。还有他对孩子言传身教的影响,以及朴素生活的态度,都是值得今日的我们进行学习的。
参考资料:
《张宗逊》
《缅怀开国上将张宗逊》
《风斗的一生 不朽的功勋》
父子上将👍👍👍
这个胡编完全不明白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授元帅。
老子英雄儿好汉!都是共和国的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