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掉进科技“创新”的陷阱

鸿树说汽车 2024-09-16 17:36:44

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在深刻地改变着全球汽车产业;新老玩家你争我抢,脑洞大开,都在试图以划时代的产品技术,抢占未来市场的主导权。

然而,变革不仅孕育着巨大的机遇,也制造了混乱与迷茫。在众多新体验、新业态不断涌现的同时,不少车企开始偏离正轨,一些认知的谬误已经显现。

最典型的案例是最近由一句话引发的舆论风波。起因是沃尔沃汽车集团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2024成都车展上“吐槽”物理按键1秒能解决天窗的开合,智能语音可能要4秒。

这句话被截取下来,在网上迅速传播,某些大V也充分彰显了移花接木的能力,一时间“沃尔沃吐糟智能化,不懂智能化”的说法四起。对此,笔者一方面替沃尔沃觉得“冤得慌”,另一方面也为当下的汽车市场忧心——大家已经在不知不觉中,掉进了创新的陷阱。

稍有理智的人都能看出,网上的视频剪辑是断章取义,发布者很难说不是为了蹭流量、带节奏。更为关键的是,袁小林的本意被曲解了:当AI识别有误时,远远比不上那手动一秒的高效;不是说不做语音,但肯定不应以座舱内完全取消物理按键为荣。

再引申一些,沃尔沃反对的绝不是智能语音或其他智能化技术创新,他反对的是对用户没有真正价值,纯粹为了追求眼球效应的伪创新。

科技进步的初衷,是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以语音控制为代表的汽车智能化技术,目的应该是让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轻松,但现在很多企业本末倒置,不惜牺牲用户体验,影响行车安全,也要“去按键”,为的只是让内饰看上去前卫,或者产品USP听上去很高大上而已,这种错误的价值观便是“创新”的陷阱。

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不能一味蒙眼狂奔,是时候回想一下,我们为什么出发了。

在笔者与沃尔沃管理层和工程师的每次沟通中,对方都在不断重申:一项新技术、新产品,有没有解决用户需求,有没有给用户带来更好体验,有没有为行业和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积极意义,是其真正的意义所在。

过去百年,沃尔沃正是因为践行着这样的造车初心,才成为了区别于其他品牌的独特存在。如今,面对轰轰烈烈的智能化浪潮,沃尔沃在积极拥抱变革的同时,也仍然坚持不炒概念,不玩噱头的原则,只做对用户有价值的创新。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沃尔沃汽车是最早应用智能化技术的豪华品牌,沃尔沃XC90是全球首个搭载L2级自动驾驶辅助功能的量产车型。相比快速推进高阶智驾,让汽车代替人开车,沃尔沃更看重的是智驾技术对行车安全的提升,其之前打造的City Safety就是汽车主动安全系统的典范,能够实时监测道路环境,一旦有碰撞风险发生,系统会及时通知车主进行制动或规避。

此外,沃尔沃研发的Pilot Assist领航辅助系统,可在时速0-200公里/小时自动跟车起步、加速或减速,还能实现打灯后的自动变道、对向避让变道等智驾功能。两者搭配,既能让驾驶变得更轻松愉悦,也能更好地保障车内乘员和车外行人车辆的安全。

如今,沃尔沃在全球范围内已与谷歌、英伟达、Luminar、高通等公司达成合作,共同为实现零碰撞的出行愿景努力。

即便在这次引发争议的“智能语音”上,沃尔沃的智能座舱水平已走在了豪华品牌的前列。以沃尔沃EM90为例,像可六音区独立识别语音指令的智能语音控制系统、驾驶员感知系统、可一键联动多种硬件的智能场景模式、包括海量智能应用的娱乐生态等,统统都有。

但在沃尔沃的语境中,这些智能化功能配置的意义,不在于省去了多少按键,新增了多少玩法,给品牌带来多少营销噱头,而在于是否能让人车交互化繁为简,为用户带来实实在在的便捷与安心。

袁小林在成都车展上表示,“只追求炫酷的科技而不考虑用户的体验性,不考虑产品安全性,这样的情况,一旦存在的时间足够长,汽车发展史上那些已经取得的成果就有可能被逐渐削弱甚至退步,行业会进入到一个‘负向螺旋’。”

而早在几年前,袁小林就曾对媒体说:“沃尔沃追求的是确定性,对待涉及生命的新技术及其应用,我们始终保持审视的态度,保持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所以新技术的应用,都应该以安全为先,只有当安全得到了保证,才会有追求速度、科技的无限可能。我们所提供的技.术,一定是消费者真需要,可以放心使用的。”

这背后的平衡与克制,正是一个优秀车企的担当,也是当下行业最稀缺的品格。

笔者认为,如今汽车行业恶性内卷愈演愈烈,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把所有注意力都放在如何改变上,但其实,不变的东西才是抵御波动的坚实锚点。希望能够借此次这个“意外”的故事引发行业反思,让智能化发展回归“以用户为本”的初心。

0 阅读:1

鸿树说汽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