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9年10月26日,中国东北哈尔滨火车站。
和往常人来人往的场景不一样,此时的哈尔滨火车站多了一份肃穆和庄重的仪式感。一队荷枪实弹的俄国士兵在火车站站台守候,他们在等候一位日本贵宾的到来。上午9点多,火车停靠在站台上,一位七旬老人在俄国军乐队奏响的欢迎曲中缓缓走下火车,按照计划,他要在这里检阅俄军仪仗队和会见各国使节。
仪式进行得井然有序,就在他正要离开仪仗队和使节握手的一瞬间,一位30多岁的年轻人从仪仗队冲出来,不等身边的人反应,他举起手枪对着老人连开数枪,老人立马应声倒地,身边的随从也中枪受伤。
听到枪声的俄军也迅速包围过来,面对彪悍的俄军,男子面无惧色,他从容地丢掉手枪,在一众俄军面前高呼“高丽亚乌拉!”,随即被擒。
倒地的老人不是别人,正是日本多任首相、明治维新元老、宪法之父伊藤博文,而这位男子是被许多人称为“亚洲第一义侠”的安重根。
1
1879年9月2日,朝鲜黄海道海州名门顺兴安氏迎来了家中的长子,这个在朝鲜王国里属于两班家庭(爷爷父亲均任职)的门第,进士出身的父亲安泰勋却不像朝中其他官员那般因循守旧,相反他的思想很开明,经常和朝鲜一些开化党人士在一起宣传开化思想及公开支持改革。
1884年,安重根5岁。开化党发动甲申政变,意图改变朝鲜国政,但守旧派持续打压,加上袁世凯率军入朝镇压,政变失败。保守党对开化党的清洗开始,为了保护家人,安泰勋不得不带着族人全部隐居。
隐居信川时,安重根已经6岁。他开始接触私塾,接受汉学。就是在这里,他有了扎实的汉学功底。日后他在文学方面的作品《安应七历史》《东洋和平论》等,都是用汉语撰写。
虽然在私塾求学,但安重根儿时并不喜欢学习,相比在课堂上背诵之乎者也,安重根更爱弄枪舞刀、骑马射箭。家人都希望他能安心学习高中状元光宗耀祖,西楚霸王项羽却成了他的人生偶像,他渴望自己如同“万古英雄楚霸王之名誉,尚遗传于千秋也。”童年的种种使安重根养成了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性格,并使他立下了“以尚武主义,挽回民弱,以扶国危” 的志向,对他后来的反日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2
1894年,安重根15岁。
这一年,安重根终于实现夙愿,上了战场,完成一个男孩向男人的转变,他在这一年随父亲共同镇压了东学党起义。
这年冬天,安重根率六七人夜袭东学军,天将破晓时,安泰勋又率众助攻。东学军腹背受敌,大败而归。安泰勋部队夺取了东学军的大量武器、钱财和千余包粮谷。安泰勋父子向道府报捷,朝廷嘉奖了他们。
虽然安泰勋父子立下战功,但当时的朝鲜王国腐朽黑暗,奸臣当道,很过两父子就遭到奸臣的迫害。为了躲避奸臣,安泰勋带着安重根藏到了天主教堂,在法国神父的帮助下,两父子逃过一劫。在教堂里,父子俩开始接受西方知识,成为了基督教徒。
此后,两父子回到家乡开始了传教。安重根在这个过程里开始了自己“睁眼看世界”的脚步,他逐渐认识国际局势,也愈发痛恨朝鲜王国腐朽的统治,他的目标不再满足自己在“练武场建功立业”,而是“让朝鲜强大”。
3
很快,十八九岁的安重根结识了不少好友,这里面就有曾在他家避难、后来成为独立运动家的金九。两个人经常一起讨论时事政治,慢慢成为了密友和革命伙伴。
在开始时,安重根对日本还是充满敬意的。日俄战争让安重根认为这是亚洲民族的崛起:““痛快,几百年来,白种人横行霸道,今天被打败,这真是所有被欺凌的国家值得纪念的事啊!””
然而,当日俄战争结束,日本将《日韩议定书》《日韩协约》等不平等条约强加到大韩帝国头上后,特别是1905年11月17日,日本强迫大韩帝国签订《乙巳条约》后,安重根逐渐对日本感到失望及反感。
他觉得,当年他敬仰的那个日本人已经变成了他当时最讨厌的“沙俄”,日本不过是隐藏比较深的另一个沙俄而已。
此时的安重根终于看透了日本的险恶用心,他觉得韩国到处是危机,亡国的日子逐渐来临,被日本吞并也只是时间问题。在和父亲商量后,安重根决定去往中国,联络在中国的韩国人,一起商量救国。
4
1905年11月,安重根26岁,他来到中国,投靠在旅居上海的韩国贵族闵泳翊和富商徐相根门下。
两人虽然表面应承着安重根,但根本没有任何“救国图存”的行动。他们每天出入灯红酒绿,左拥右抱,醉生梦死,这让踌躇满志的安重根失望透顶,一时竟迷茫不已,不知何去何从。
偶然机会,安重根遇到曾经帮助过自己的法国神父,在和神父彻谈后,神父建议安重根“回国发展教育”,因为“国民启蒙才能激发两千万朝鲜人民抗争决心”……
安重根茅塞顿开,于是开始筹备相关事项,回国“开办教育”。
回国后发生了两件事让安重根惴惴不安。一是父亲安泰勋去世,二是日本人伊藤博文成为韩国的统监,变成朝鲜半岛实际意义上的太上皇。亲人去世,国家蒙辱,安重根愈发坚定变卖家产,开始从事“教育救国”。
但事业还没真正起步就陷入夭折。此时的日本为了同化韩国,不允许韩国人开办学校,并且在伊藤博文相关法令的颁布下,韩国人的言论自由、集会自由、新闻自由、结社自由被完全剥夺。
安重根权衡再三,认为“教育救国”已经难以实现,自己只能“投笔从戎”。
5
1907年,安重根28岁,他告别他的家人和自己经营的学校,流亡在间岛。他改编了日本维新志士西乡隆盛的一首诗,以作为对家人诀别的留言:“男儿有志出阳关,生不成功死不还。埋骨岂肯先墓下,人间到处尽青山。”
在这里,他开始了自己的“义兵”生涯。
义兵以俄国远东小城克拉斯基诺(韩侨称“烟秋”)为根据地,进行军事训练,并设法购得许多武器。1908年7月,义兵决定反攻韩国,安重根任右军将领,亲率50名义兵战士跨过图们江,重新踏上祖国的土地。他们抱着“国耻不报,堕江而死”的决心,与日军作战。
安重根部队渡江不久,就遇到4名日本侦察兵,安重根将他们全部杀死,很快达到咸镜北道庆兴地区。安重根与其他部队的义兵200多人在庆兴地区与日本军警交战3次,打死50多名日本军警,并捉住了几名俘虏。从日本俘虏那里了解到,这些日本人与大家一样都是普通人,只是被迫执行了伊藤博文的侵略行动而已。
安重根后来带领义兵又和日军交战数次,但对方武器先进,人数众多,很快安重根只剩下10多名战士了,几人商量回俄国休整,历经1个半月,安重根终于回到在俄国境内的大本营,此时他已经“身瘠而骨,殆人而鬼” 了。
6
1909年,安重根30岁。
此时的他屡遭挫败,在和朋友的讨论下,他决定创建“断指同盟”。
他切下了自己左手无名指的一截手指,在大韩帝国国旗上血书写下了“大韩独立”四个汉字。其他的人也都这样矢志,发誓完成大韩帝国独立大业。
“断指同盟”安重根等人决定采取暗杀的方式来进行抵抗,侵略大韩帝国的始作俑者伊藤博文、大韩帝国卖国贼李完用成为大家首选的暗杀目标。
在当时,断指同盟最迫切的任务就是刺杀伊藤博文,但因条件不成熟而没有第一时间实行。1909年,伊藤博文加快了日韩合并的计划,这让安重根感到事不宜迟,必须马上采取行动。而此时,安重根从报上了解到伊藤博文要去哈尔滨访问的新闻,感到是个天赐良机,决定在此下手。
安重根开始了他的暗杀计划,1909年10月26日早上,安重根将8发高杀伤力子弹装入他的手枪。换上西服戴上鸭舌帽,贴上小胡子,打扮成日本人的样子来到哈尔滨火车站。
俄国宪兵戒备虽严,却没想到安重根混进了日本的欢迎队伍,大摇大摆地进入了火车站,静静地等待伊藤博文的到来。
上午9时30分,伊藤博文被安重根连开三枪后死亡,消息迅速登上世界各报刊的头条。次年3月,安重根被日本方面判处死刑并执行。
7
安重根被当今朝鲜和韩国分别称为“爱国烈士”和“义士”。
他枪杀日本首相的行动对同是处于被日本侵略的中国影响巨大。
袁世凯为安重根题词:“身在三韩名万国,生无百岁死千秋。”,孙中山称安重根“功盖三韩名万国”,章太炎称安重根为“亚洲第一义侠”,还有蔡元培等二十多位名人为他题词。
在“五四”运动前后,中国还出现了许多以“安重根”为情节的戏剧,无数老百姓在戏剧中感受安重根的义举。
安重根的纪念馆、纪念碑遍及朝鲜、韩国、中国、俄罗斯,甚至日本。在中国旅顺、哈尔滨都有不同形式的安重根纪念场所。
在纪念馆里,里面复原了100多年前哈尔滨火车站的旧景:站台两处,一边安重根拔枪怒射,一边是伊藤博文猝然倒下……身处于此,100多年前的那一幕似乎不经意就再现:巨响三声,恶人伏诛,英雄远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