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魏惠王一心想要有所作为,为何反而把魏国带向衰落?

文诩历史 2024-05-07 09:40:03

在战国初期,魏国因为最早变法,使得国力冠绝天下,就连秦国、齐国都不是它的对手。然而,在魏惠王时期,魏国却处处碰壁,连续遭遇大的战败,导致国力大损。如果说魏惠王是一个昏庸的君主,那也可以理解。

可是,魏惠王作为魏国第三代国君,在魏国最鼎盛的时期即位,他同样有着雄心壮志,一心想要有所作为,然而却一步步将魏国带向衰落。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在魏武侯离世后,魏罃从众公子中脱颖而出,成为魏国的国君。当时的魏国虽然强大,但是遭到同是三晋的韩赵的不满,因此他们想要扶持公子缓,对魏国发兵。魏国实力固然强大,但是面对两国的同时进攻,仍旧不敌,因此有了浊泽之败。后来因为韩赵两国出现分歧,被魏国抓住机会,各自击破。

此战后,虽然魏国取得胜利,但是原本三晋联合的形势彻底破裂,魏国也因此陷入到孤立当中。因此,后来魏国为了增强实力,经常入侵赵国和韩国。

当时的魏国不仅与韩赵交恶,西边的秦国与东边的齐国同样与魏国有着很深的矛盾,但是因为魏国的实力,他们也不敢独自去面对魏国。那个时候的魏惠王为了巩固对东边诸侯的霸主地位,因此将都城迁到大梁。

在魏惠王在位时期,魏国的主要对手是齐国,因为齐国的快速崛起威胁到了魏国的霸主地位。因此,魏惠王多次与韩赵会盟,并且想方设法缓和与秦国的关系。

然而,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魏国的强大让周边的国家不满,因此曾多次联合起来对付魏国。而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的惨败,让魏国元气大伤,彻底失去了霸主地位。后来魏惠王感慨:“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

由此可见,当时的魏国在魏惠王的带领下已经彻底衰落了。那么魏惠王明明是想要有所作为,为何会适得其反,让国家反而变得弱小呢?

其一,不重视人才。

魏惠王在位期间虽然也是提拔了不少人才,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庞涓。但是从他眼皮子底下溜走的人才更是多,其中就有商鞅和孙膑,这两人也是在未来直接造成魏国衰落的人物。

在魏国宰相公叔痤临终前,就曾劝谏魏惠王重用商鞅,如果不用就该将其除掉,但是魏惠王没听。最后商鞅来到秦国,在经过其变法后,秦国迅速崛起,秦国与魏国之间的攻守彻底易形。

而孙膑的故事更是耳熟能详,因为庞涓嫉贤妒能,迫害孙膑,魏惠王不仅没能保护重用孙膑,反而对其不理不睬,在其逃离后也是无动于衷。最后孙膑在逃离魏国后不久,就带着齐国军队先后两次战胜魏军。

其二,三晋的分裂。

其实三晋之间的关系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他们不是秦、齐、楚这样的老牌诸侯,三国抱在一起,无人敢窥伺其中,然而三国交恶,这就让周边的国家对他们虎视眈眈。

而魏惠王其实也明白这一点,他想到的办法不是完全与韩赵两国交好,而是想着趁国力强盛吞并对方,实现当初晋国的荣光。说实话,决策是正确的,但是周边的国家不会容许魏国这么做。

正是如此,魏惠王虽然在位期间做了许多事情,不断对外发动战争,但是国土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越来越少,而将士也是损失殆尽。没有了国土和军队,魏国自然就是越来越弱小。

0 阅读:19

文诩历史

简介:爱好历史,关注历史,尤其喜好三国时期与唐朝时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