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董二千
编辑 | 杨旭然
在iPhone16系列开售当天,来自成都的王女士预约了一单手机外卖,下单后仅15分钟不到就接到了自己的新机,“9月13日当天我和朋友一起在好多平台都抢了,最后只有我在饿了么抢到的当天能拿到现货,他们手慢的还得等到10月。”
彼时,距离商务部首次明确提出“即时零售”的概念已过去两年,距即时零售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也已经过了一年多时间。
过去的这些时间里,阿里、美团、京东乃至顺丰等巨头企业们都纷纷加快了对这一业态的布局。艾瑞咨询的报告显示,未来五年,即时配送行业规模将翻番,从2023年约3410亿元,预计2028年将超过8100亿元,成为少有的持续年均两位数高速增长的亮点赛道。
政府的认可和企业的共同参与下,这个新兴业态正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接受。传统的线上商品供给虽然丰富,但收货的等待时间充满不确定性,而线下购物又有路途来回等诸多耗时工序,即时零售恰好都能解决这些问题,这也代表着一种更高确定性的生活方式。
巨头们的判断同样如此。今年3月,饿了么召开管理团队例行年度会议“百人团会议”。会上,新上任的董事长吴泽明称,阿里内部已达成的关键共识之一就是,用户的消费习惯在越来越往即时到家趋势发展。
饿了么CEO韩鎏
基于这样的认知,在不久前的2024即时电商未来商业峰会上,饿了么CEO韩鎏表示,在未来三年,饿了么将坚定“1+2”长期战略,并面向商家坚定战略投入。其中“1”代表饿了么要做健康增长、更懂消费者的到家餐饮平台,“2”则代表专注建设好“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以及“面向市场价值延展的即时物流网络”两个新赛道。
“面向即时电商迅猛发展的趋势,所有生态参与方应致力于打造更创新、共进的商业模式,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作为平台方也有责任创造对生态更为友好的营商环境。”韩鎏说道。
01 新的趋势
早在2018年,刘强东接受采访时提到:“中国消费者对配送的时效有很严格的要求,我四年前曾经在亚马逊上买过一些东西,他们提供的是2天送达的服务,两日速达服务对中国消费者而言就是一场灾难。因为大家想六小时就收到快递,而不是等两天。”
刘强东所感知的“消费者对于时效性的要求”,其实就是对于确定性的追求,就像社交平台上的一些评论所言:
每当想在家里小酌一杯,都会选择即时零售平台,不仅不用出门,还有30分钟内送到的确定性,哪怕是临时起意也能让我心满意足;
就算你想买根数据线,即时零售平台半小时左右就能送到;
出门旅游不管忘记带啥,到目的地几乎都能用即时零售买到。
即时零售行业高速增长的底层逻辑就在于此:当基础设施足够完善时,消费者往往会选择更具确定性的渠道。
当前在即时零售赛道呈现两超多强的局面,依托于餐饮外卖搭建的即时配送网络,美团与饿了么牢牢占据该赛道的第一梯队。一个很简单的数据证明是,美团、饿了么均有百万级别活跃骑手,这是后来者难以企及的竞争壁垒。
从最新的发布会也可以看出,饿了么正大力加强即时零售业务的建设,并且希望打造一套更创新的商业模式,以此承接用户向即时零售转变的发展趋势。“1+2”战略也正是这一目标的拆解细化。
和美团一样,外卖也是饿了么即时配送网络构建的基本盘。因此,饿了么未来三年的首要目标,是成为更懂消费者的即时餐饮平台,这是稳住基本盘的必要动作。
据饿了么商家生态总裁雷雁群介绍,面向未来三年,平台将通过数智化CRM的数据沉淀,帮助商家加快会员体系建设,做好消费者运营和管理,做好数智化应用。饿了么已启动“澎湃计划”,投入15亿元专项资金,为餐饮品牌商家提升数智化能力,带来生意增长。
巩固基本盘之后,饿了么便在大力推进即时零售。所谓符合饿了么特色的即时零售,饿了么资深副总裁、同城零售业务负责人胡秋根对此解释道:“饿了么战略投入即时零售、坚定与生态共赢共进,坚决不与商家在供应链上争利;与淘宝、支付宝和高德等资源优势互补,突破即时零售时间和空间履约限制,以更好帮助商家服务好消费者,铸造“时空”场景经营新范式。”
饿了么资深副总裁胡秋根介绍饿了么即时零售发展战略
简单理解,这句话的核心要义有二:开放平台、构建生态。这两个词阐述了饿了么面对未来市场竞争时的核心解法。
02 开放平台
与其他平台尝试自营模式不同,饿了么坚持开放平台模式,如韩鎏所强调的一样:“新业态趋势下,共创品牌在即时电商的D2C新阵地”。
一端连接消费者,另一端连接品牌商家,这本身也是平台的意义所在。
本质上,开放平台模式更接近即时零售模式的价值核心。供给侧,平台模式可以连接更多品牌商和零售商,提供丰富的品类和品牌选择,并形成覆盖全国的供需网络;需求侧,平台模式能覆盖足够广的客群、场景和诉求。
消费者对更高确定性的需求肯定是存在的,“即时零售作为串联线上线下渠道的重要性正在凸显,我们看到基于多元场景的需求,即饮咖啡、爽肤水等品类在即时零售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均显著领先现代渠道”,尼尔森IQ电商及全渠道业务副总裁杨英分享道。
但想要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最重要的前提是平台要构建一整套包括门店、仓储、物流、售后环节协同性在内的基础设施。
为此,韩鎏在发布会上正式推出近场品牌官方旗舰店计划,剑指商家销售增长,据其透露,未来3年内计划开出10万家官方旗舰店。
有媒体报道,该项目在内部经过了两年的探索,才最终推向市场。其目标也很明确,大力发展即时零售所配套的基础设施。
在饿了么副总裁、零售品牌及超市便利行业负责人陈彦峰看来,过去很多没有门店的品牌缺少直接与消费者沟通的渠道,无法直链消费者需要及精准洞察消费人群。官旗可以实现品牌对消费者直接的服务和流转渠道简化,改善渠道盈利,并带来增长的可持续性。
饿了么副总裁陈彦峰介绍即时零售战略
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已取得了不错的反馈。早在2023年6月,蒙牛集团旗下的每日鲜语品牌就已经作为首批入驻品牌,在饿了么试点上线品牌官方旗舰店。
“做到现在,也带来了非常好的收益”,每日鲜语销售总经理陈江春透露,“自今年4月份,品牌与饿了么开启大单品孵化合作项目以来,新品销售占比一下就突破了25%。”
在陈江春看来,品牌通过官旗赋予的社会化供应链体现,实现了近场零售的自主分销覆盖。同时,品牌更是因此可以搭建私域运营阵地、真正获得了用户留存。作为店铺运营主体,品牌可以掌控商品的定价权,实现价盘的长期稳定。
03 服务生态
饿了么还有一个显性优势,就是与阿里旗下各业务以及支付宝的协同效应。通过与淘宝、支付宝、高德等多端配合,饿了么能够突破即时零售时间和空间履约限制,帮助商家服务好消费者。如依托阿里旗下各业务和支付宝的协同,品牌可以在多个平台“一店多开”,并获得更多的用户流量。
不过生态的想象力远不止于阿里体系内部,更重要的是构建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正向循环。据胡秋根介绍:“在整个生意链路中,存在可以提升效率,但商家又无法仅靠自己就能完成的事情,作为平台的饿了么就会投入得多一点,比如提供一些工具、运营方法,流量运营体系。”
近日,饿了么联合尼尔森共同发布了《OAIPL即时零售新增长方法论及应用》报告,其中基于场景的人群资产运营模型“OAIPL”,该模型各阶段呈现的是消费者与品牌之间逐层加深的关系,识别品牌可覆盖的人群量级,刻画从“未触达(opportunity)→有认知(awareness)→产生兴趣(interest)→有购买(purchase)→持续购买(loyalty)”由远及近的人群分层。
这一全新模型旨在帮助品牌:与此前未触达的潜在用户建立心智链接;通过场景洞察,结合时间、空间和品类等维度,拓展核心场景和增量场景的用户池子,实现人群资产的有效沉淀;提供覆盖站内外更广泛的流量运营,以及智能标签和圈选机制,有效提升核心用户的活跃度和购买频率。
据报告介绍,依据消费者空间、时间、用户行为等要素的多种排列组合,场景可以是无限的,饿了么提供了5大基础核心场景以有效覆盖用户的多元化需求与生活场景,帮助品牌精准触达不同消费节点。
例如送礼场景。为了解决消费者挑选礼物时的纠结困境,今年七夕前夕,饿了么就将“纪念日提醒+内容电商+AI助手”等多软件功能都集中到了“鲜花礼品”频道里。消费者在频道页内,可以一站式定制属于自己的纪念日提醒,按照送礼对象的偏好筛选下单,甚至还能借AI定制贺卡并直接赠送给对方。对于品牌商家而言,该场景的服务升级也为他们的跨界合作、用户运营与提频提供了全新的渠道。
饿了么鲜花礼品展示界面
今年夏天,饿了么还围绕“吃冰场景”,帮助品牌寻找场景机会和机会人群,借助跨界、营销等手段,让品牌经营从人、区域、渠道和货的维度,重新找到人群和生意增长机遇。以饿了么6月数据为代表,“酒+冰块+饮料”搭配的外卖量同比增长211%,显著高于酒本身订单增幅,“饮料+冰块”的外卖搭配订单量也同比增长142%。
“品牌方、线下商超、即时零售平台饿了么等各方玩家为撬动生意增长,打造了多种新型营销合作模式,一方面在即时零售平台创新玩法,提高转化,另一方面突破壁垒跨界合作,扩大生态边界,多重策略齐上阵,为激活夏日经济发力。”杨英表示。
04 写在最后
在商业的叙事逻辑下,饿了么的这场发布会还有一个隐藏的叙事——即时零售如何更好的服务社会,包括平台卖家、消费者和更多可能出现在整个链路中的利益相关方。
这种叙事并非强调自己能赚多少钱,而是强调自己所处位置的重要意义。
通过更好更完备的基础设施建设,饿了么正在积极拥抱即时零售发展面临的平台与商家、用户与平台、公平与效率等等议题。对于目标是基业长青的企业而言,这种关注极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