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与奇石那些事,有的奇石还是珍贵文物

夏岚聊文化 2023-02-09 21:22:05

秦汉南北朝时期,奇石主要用于建造皇家宫苑、贵族园林,奇石的个人收藏只是处于萌芽期。后世文人赏石祖师陶渊明有“醒石”之说。隋唐时期逐渐形成了赏石理论,文人雅士成为赏石的主流。他们把奇石摆在客厅书房,配以木座,闲暇之时联想翩翩,意境深远。同时开始区分奇石的高下等次。如白居易评石,以太湖石甲等,罗浮石、天竺石次之,并提出“爱石十德”,即“有养情延爱颜之功效,可助护眼除恹恹睡眠,澄人心而无秽恶,看草木知春秋,不用远远地眺望,不必进入深山岩窟,不用去寻见海浦,夏天可以有纳凉感觉,延年无朽损,弄之无恶业”。同样,面对奇石赋诗曰:“苍然两片石,厥状怪且丑……万古遗水滨,一朝入吾手。老蛟蟠作足,古剑插为首。忽疑天上落,不似人间有。”将怪石刻画得入木三分。昔日白居易《太湖石记》写道:“古之达人,皆有所嗜,玄晏先生嗜书,嵇中散嗜琴,靖节先生嗜酒,今丞相奇章公嗜石。石无文无声,无臭无味,与三物不同,而公嗜之,何也?众皆怪之……三山五岳,百洞千壑,覶缕簇缩,尽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一旦不鞭而来,无胫而至,争奇骋怪,为公眼中之物,公又待之如宾友,视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孙。”

牛僧儒将奇石按大小分为甲、乙、丙、丁四个等级,每个等级又分上、中、下三品,并将品第结果铭刻于奇石背后。他经常与当时著名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往来唱和。恰逢部属李苏州送来太湖石,奇状绝伦。牛僧孺有诗赞曰:“胚浑何时结,嵌空此日成。掀蹲龙虎斗,挟怪鬼神惊。带雨新水静,轻敲碎玉鸣……池塘初展见,金玉自凡轻。侧眩魂犹悚,周观意渐平。似逢三益友,如对十年兄。”以石为友,拜石为兄,较米颠拜石,尚早200余年。刘禹锡和诗:“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奇石形态美,韵如玉,众人争睹,声名远播。白居易奉和:“错落复崔嵬,苍然玉一堆。峰骈仙掌出,罅坼剑门开。峭顶高危矣,盘根下壮哉……共嗟无此分,虚管太湖来。”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曾任苏州刺史,其辖区所产精美太湖石,却为牛僧孺所得,皆叹无此缘分。

奇石之形千奇百怪,有拟人似景,变化多端。最著名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肉形石,为清宫廷珍玩,康熙时供入内府。此石长5.73厘米,宽6.6厘米,厚5.3厘米。该石形色兼备,其肉皮毛孔逼真有胶质感,属意年年有肉食,现存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它是一块自然生成的玛瑙,其矿物化学成分是二氧化硅,玛瑙生成过程中受到杂质的影响,色峰纹理全是天然形成,呈现一层一层不同颜色的层次。当时的御用工匠,将质感丰富的石材表面进行加工,并将表面的石皮染色,做成了这件层次分明的极品肉形石。其毛孔和肌理都得到逼真的展现,“肉”的肥瘦层次分明、肌理清晰、毛孔宛然,外观看过去就像一块肥嫩的东坡肉,给人有一种百看不厌、欲食不能得感觉。该石无论是色彩还是纹理,都可以乱真,可以说是奇石中的人间珍品。通过这块奇石,观赏的人似乎都能闻到红烧肉的香味。肉形石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合称“故宫三宝”。但是翠玉白菜与肉形石目前在台北故宫典藏古物分级上为重要文物,仅次于国宝。

3 阅读:666

夏岚聊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