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顿吏治,张居正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凝萨 2024-07-24 04:41:42

明代万历年间,张居正成为朝中首辅。首辅,是首席大学士的意思。在明朝官场上,并没有首辅这个职务,只是为了强调首席大学士的特别之处,人们习惯这么称呼。万历登基的时候年仅十岁,他的母亲李太后代为听政。李太后很信任张居正,将朝中大事都交给张居正处理。

明穆宗隆庆年间,张居正已经位列次辅。他向皇帝建议整顿吏治,实现富国强民的目的。隆庆六年,明穆宗驾崩,李太后掌权。李太后一介女流,需要有人支持她代替皇帝主政,张居正有抱负要实现,两人成为朝堂中的“伙伴”。

万历元年,张居正提出了整顿吏治的具体方法,史书上称之为“考成法”。考成法出现之前,也有官员考核办法。朱元璋当了皇帝后,就要求六部五品以下官员,任满三年,需由所属衙门主官进行考核。不过这种考核方法存在弊端,缺乏明确的考核标准,只是进行主观判断。弊端出现了,钻空子的机会就有了。张居正要做的就是建立标准化、客观性的考核标准和考核流程。

考成法中的“成”字,有成果、效果的意思。从字面意思就能看出来,考成法,考核的是官员办事能力。张居正提出,先要明确各个衙门的工作内容。根据工作内容制定工作计划,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工作计划。为了防止有人弄虚作假,张居正又想了一个办法。每个衙门要做三本“考成账册”,工作流程记录在账册上。一本账册随时标注工作进展,一本送给六部主管官员,另一本账册交给内阁检查。这样一来,内阁可以掌握各衙门的工作进展情况了。

有了考成法,各衙门的工作都被内阁监管。或赏或罚不再是主观判断,而是有了客观证据。张居正的管理才智超越了他所处的时代,但考成法真正执行下来,还要靠皇权干涉。皇帝年幼,李太后信任张居正,张居正除了是首辅大臣,还是皇帝的老师。一切有利条件被张居正掌控,他才有了推行考成法的底气。

考成法执行之后,张居正把权力抓在内阁大臣的手中。明代宦官往往大权在握,他们与朝中官员的矛盾不可调和。张居正厌恶宦官干政,他认为士大夫身上具有道德责任感,只有文官才能维护大明王朝的统治。

考成法在执行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受到了很多阻力。万历四年有御史弹劾张居正,说他的考成法违背了明太祖朱元璋制定的法令。弹劾人竟然是张居正的门生,让张居正颜面扫地。

当然了,在考成法实行过程中,朝堂上也有很多正面反馈。各个衙门官员的办事效率提高,玩忽职守的官员渐渐减少。赃官冗官少了,吏治风气得到好转。

0 阅读:44

凝萨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